分享

​ 忆婆母||郭艳华

 河南文苑 2022-05-24 发布于河南

 忆婆母
             
文/郭艳华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时间消淡了许多美好的记忆,但婆母的音容笑貌常常出现在眼前。


      2003年11月20日,天空乌云密布,东北风呜呜地刮个不停。下午4点10分,和我一起生活了20年的婆婆,带着对亲人的不舍离开了我们。我们一家人为着婆母的棺木,肝肠寸断,极度悲痛。

      婆婆姓顾,出生于县城北的豆芽李庄,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她没有进过学堂,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她在哥姐中,口碑很好,勤劳善良,豁达明理。
   我嫁过来之后,发现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年迈的祖父祖母,下有幼小的侄子。该怎样相处呢?婆母她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我。婆母告诉我:你爷、奶都八十多岁了,记性不好,你爷爷老年痴呆了,好骂人,你多担待。我说:“没事,人老了,做啥事小辈都不计较。”记得一个夏天,我去给婆爷爷送饭。刚进门就看见婆爷爷赤裸裸的躺在小床上,羞得我满脸通红,哇的一声,连手中的饭碗都掉在地上,撒腿跑回厨房。并告诉婆母我看的一切,婆母淡淡一笑,又长叹一声:“每年热天都这样,冬天半夜起来跑,没办法。”于是婆母解下围裙,走进婆爷的房间。不一会,婆母把婆爷穿戴整齐,拉着婆爷的手走出了房间,又给他擦洗一遍手脸。瞬间,我的心被暖化了,婆婆的善良和孝心,在我脑子里扎下了根。
    公公在县宣传部工作,只有周末回乡下一次。婆母在家是多重角色,连走路都是小跑。我怀孕了,好囗,想吃粗粮面馍。婆母就把家里的杂粮淘洗干净,晾干,到几里外的磨房打面。回家后给做我油卷馍,里面撒上各种调料和香葱,一层一层的卷起来,切得方方正正,放大锅一蒸。油卷香喷喷的,我一连吃了两个。婆母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笑着说:“慢点,别噎着,想吃,我还给你蒸。”说完顺手递我一碗白开水。那时的我连一句感谢都没说。我生孩子的那一天,婆母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我的身旁,突然,羊水哗啦破了,婆母赶忙掀开我的被子,她手上,脸上溅的都是羊水,当时我吓坏了,唯恐婆婆生气,没想到她不但毫无怨言,而且顾不上擦净她脸上的污物,就急着给我端热水,拿毛巾,擦洗私部。一个月时间。她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白天她伺候我这个月婆子,晚上还要照顾痴呆的婆爷,还特意为我做了月子餐。尽管当时家里并不富裕,但她还是想方设法为我变着花样,荷包蛋,鸡蛋羹,西红柿蛋汤,蛋炒饭……待到孩子满月时,我和女儿都白白胖胖的,可她却消瘦了许多,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婆母一生很勤劳。在生产队劳动可是一把好手,她说那时因为劳动卖力还经常受到表彰奖励呢。在我的记忆里,她总是闲不住,家里家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每到逢年过节,我们全家聚在一起,有说有笑,一大家人或者玩扑克,或者打麻将,只有她一人,在屋里忙前忙后,张罗着孩子们的吃的饭菜。这个时候,谁要到厨房帮个忙,婆母都会说:“你们上班都忙一年了,利用这个假期就好好玩吧。”这是她老人家最开心的时候,也是她最忙的时候。待到我们兄弟姐妹玩尽兴时,老人家做的各种各样的美食就会端到饭桌上了。凉拌粉皮、青椒肉丝、麻辣豆腐、爆炒绿豆芽,各种各样鸡鱼肉蛋,色香诱人。我们吃着,喝着,笑着,欢声笑语飘荡在小院上空。婆母看了,脸上就乐开了花。
    婆母宽厚仁慈,她对我们三个儿媳,她从来不分远近,她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对每个媳妇都要一样。出外时,对我们三个儿媳总是赞不绝囗。妯娌之间偶有矛盾,她总是以长辈的风范,巧妙化解,从不偏灯向火,以一个长者风度影响着我们。
  婆母一生很节俭,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艰难岁月中,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她一生粗茶淡饭,不讲究吃穿用度。我们给她的零花钱,她老舍不得花掉。要是孙子、孙女过生日她就非常大方。那一年腊月初二,是我儿子生日,她天不亮就步行来到城里我家。我开门一看,婆母眉毛上都结上风霜,手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篮子里煮熟的鸡蛋似乎还有余温,烧饼、油条整齐里摆放。见此情景,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连忙把婆母拉到室内。婆母说:“今天是飞飞十二岁的生日,我起个早,不耽误飞飞早上吃鸡蛋。免灾的。”这时,我再也控制不住感情,跑到卫生间,任泪水狂奔。婆母呀,你心中装的都是儿孙,唯独没有你自己。
   光阳似箭,儿孙们相继成家立业。婆婆得糖尿病了,这一病再没有起来。任凭我们怎样努力,病魔最终还是夺去了她老人家的生命……
      我可亲可敬的婆婆,虽然已经离我而去了,但她留给我们的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的美德,却永远激励着我前进。婆母啊,您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作者:郭艳华,鹿邑县真源中心校高级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曾在《河南日报》《大河报》《今日作家》《周口晚报》《新鹿邑报》《老子文学》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多篇.
 
点击以下阅读
又到槐花飘香时 ||郭艳华 
《英雄武汉》《我的小城》||郭振鹏、郭艳华
《新年祝福》《回家的路》 ||郭艳华
思念、感恩母亲||崔延昭、郭艳华
春光||郭艳华
又到清明前 ||郭艳华
乡亲,乡情||郭艳华
陪爸回乡下过年||郭艳华
记忆中的年味||郭艳华
怀念奶奶||郭艳华
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郭艳华  

李哥||郭艳华

冬白菜||郭艳华
小姨|| 郭艳华

铁凝:如何锤炼语言?做到这两点就够了!

铁凝 :走在自己的路上,孤独而优秀

铁凝:文学是灯

孙犁致铁凝的五封信

铁凝:什么叫感受生活呢?

铁凝:放慢我们生命的脚步

铁凝:闲话做人

王蒙:人生就是大境界和小乐趣

王蒙:如果你累了,就换一种活法

格非2016年于清华大学的演讲格非2016年于清华大学的演讲

梁实秋:写作的三个阶段

施蛰存:爱好文学,不一定得从事创作

茅盾:技巧不是神秘的东西

巴金: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

听书:15部茅盾文学奖合集

林语堂:写作的艺术

贾平凹:我把一辈子文学创作秘密都公开在这里了

我们为什么而写作?

迟子建的12条写作建议

贾平凹:写作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王朔:一个写作者的宿命,明白也没用

王蒙:与时俱进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重大主题”作品

贾平凹的创作路

杜拉斯谈女性写作

海明威:好作家,坏作家,写作要领

名家谈写作

为什么一定要写作?

谢有顺:写作的秘密

25位名家写作心得:让文字从优秀走向精致

名人写作小故事

余华:我的写作捷径

这不只是文学写作技巧(扎心)

写作技巧

方方:文学不必刻意去“赢得”任何人

朱光潜:要彻底了解文学,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

谢有顺:写作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

大作家们的写作习惯


作家的双重人格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

卡夫卡:作家总要比社会上的普通人弱小得多

余华:被命运碾压过,才懂得时间的慈悲

余华:我的写作捷径

余华:那些轻易发表看法的人,很可能经常将别人的知识误解成是自己的

余华:只要人活的高兴,就不怕穷

格非:文学和经验的关系

陈平原: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7个小技巧,让初写者每天都可以轻松写1000字

汪曾祺:一个人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作家呢?

短篇小说写作的10大要点和25个缺陷

史铁生:写作四谈

胡安·鲁尔福 :为了写作,我需要脚踏实地

9位名作家的创作经验

文学创作的诀窍:聪明的脑袋加笨功夫

阿来:除了写作,其他时间都是在游历、读书、观察

作家养成:14位作家的写作心得

黄惟群:文学创作三阶段及其他

著名作家王蒙“永远的文学”演讲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