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游太空,为什么我们还没有发现外星人?

 庙论阅读 2022-05-24 发布于四川
阅读简评

有一个关于外星人、星际旅行的科学理论叫费米悖论。费米悖论简单地讲就是:宇宙里有那么多恒星、行星,存在像地球一样的智慧生命的可能性非常大。可是人类经过了长时期的观察和探索,并没有发现任何外星文明存在的迹象。

一方面,浩瀚宇宙那么大,已经有138亿年历史,怎么可能只有45亿岁的地球上才有智慧生命!另一方面,人类科技发展迅速,我们已经在做跨行星的准备(马斯克说要让人类成为跨星球的物种),寻找外星文明也已很久,但仍然没有发现外星人的确切痕迹。这好像有些不正常啊!
为什么我们找不见外星人?《2001太空漫游》里,作者阿瑟·克拉克提供了一种可能原因。在该书第37章《实验》里,他描述了那个外星文明的进化过程。
书中这个文明是起源于银河系某个星球的某种海洋生物,他们是从“烂泥”里进化出来的,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看来与地球人一样是属于碳基生命)。当他们进化到有能力探索星空时,他们就从母星向群星出发了。
探索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生命形态,经过归纳,他们发现“心智”是最可珍贵的东西。因而他们立志成为星际田园里的农夫,四处播种“心智”。
大概在300万年前,他们的探测飞船飞临了地球。那时的地球,恐龙已经灭绝于6000多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则大约出现于3000万年前。
他们在地球开展了实验,放置了一块黑色石板,这是一种工具,以促进地球生物心智的萌发。小说开头说,猿人这个物种在300万年的地球环境中,缺少求生技能,因为它们不够小、不够快、不够狠,所以就要灭绝了。而恰巧黑色石板激发了猿人的“心智”,让它们学会了使用工具。猿人就此成为了人类的祖先。
最早来到地球的探险者,已经过千年的飞行,科技的不断进步,能使他们放弃血肉之躯。他们只把头脑和思想放入金属躯壳,自身就成了宇宙飞船。
他们继续进步,“他们学会了把知识储存在空间本身的结构里,把自己的想法恒久地保存在凝冻的光格中,他们可以成为辐射能的生物。”最终,他们转化为纯粹的能量,不再被物质形态束缚。
所以也许外星人仍然存在,或者就在我们的近旁,甚至依附在我们思想之中。但我们却完全不能感知他们的存在。

这就是阿瑟·克拉克描述的外星文明,超越人类的认知。况且,他还是在已经很遥远的1960年代幻想出来的,距今已经50多年。这50多年,人类的科技进步又已划了几个时代了。

不得不说,阿瑟·克拉克太厉害了。我们来认识一下他。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英国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过10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作品总销量1亿多册,并多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幻至高 奖项。1986年,获得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终生成就奖——大师奖。
克拉克也被誉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获得过数学和物理学一等学位。他针对太空技术作出的许多预测都成为现实,他曾预言过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地震预防预测等尖端技术,地球静止轨道正是因为他而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摘自豆瓣)

也难怪因《三体》获得雨果奖的刘慈欣都说:“我所有作品都是对《2001太空漫游》的拙劣模仿。”并且,刘慈欣还评价《2001太空漫游》这本书,称“科幻文学在此达到了一个顶峰,之后再也没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再回到《2001太空漫游》这本书上来。书里还写到了“活了”的人工智能哈尔9000。面对控制人员给“他”下的指令,他居然能说:“我很抱歉,我恐怕我不能那么做。”

原本的哈尔9000是遵照一致性原则行事的,可是这次土星之旅的任务,他被要求隐瞒所有船员,这导致了他当初设定的一致性原则受到了冲击,这种只有人类才有的“狡猾”他不会,在追求真实与隐瞒真相的矛盾冲击之下,哈尔9000就“昏了头”,开始出错。

但哈尔要维持一致性原则,要完成土星之旅的最高任务。当哈尔自己面临死亡威胁之时,他能做的,就是把导致他受到冲击的根源——“虚假”清除掉,而这种虚假的对象就是飞船上的所有船员——他们不存在了,他就不用隐瞒了,矛盾就没有了,他的“病”就好了。所以哈尔要杀死他们。

如今,人工智能(AI)已广泛运用到社会生活各种层面,阿瑟·克拉克50多年前的预见,已在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

我由此想到在《三体|死神永生》中,作者刘慈欣借程心的《时间之外的往事》分析道:“科学技术一度是消灭极权的力量之一,但当威胁文明生存的危机出现时,科技却可能成为催生新极权的土壤。……超级技术和超级危机结合,有可能使人类社会退回到黑暗时代。

《2001太空漫游》有哲思,有人性,有未来,非常值得阅读。它会让立足尘寰的你我,抬头仰望星空。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