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批样板戏:“试验演出”剧目及“表演规范化”理论!(多图视频)

 顺其自然h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蓝字



【来源:《戏剧》,2000年第3期,作者  杨健。】

第二批样板戏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图片

图片

二, “试验演出”剧目及“表演规范化”理论

   在革命现代京剧《杜鹃山》取得的演出成功后, 江青向于会泳布置了新的任务。她说 : “我想要你抓六出戏,可以称为`三山三水' , 《威取威虎山》、《杜鹃山》和《海港》、《龙江颂》,这些还只是'二山二水’,还有`一山' 是 《苗岭风雷》,'一水’是《南海长城》。”她要求于会泳带《南海长城》剧组到海南岛体验生活,力争在1974年把《南海长城》推上去,在1975年搞《苗岭风雷》, 每年搞一出戏。

图片

图片

    1974年下半年,根据“革命现代京剧”的新经验,以样板团为首又先后“试验演出”一批剧目,它们大都采用了“韵白制”,如《磐石湾》( 上海京剧团) 、《红云岗》 ( 山东省京剧团) 、《审椅子》( 上海京剧团) 、《战海浪》( 京剧舞蹈,上海京剧团) 、《苗岭风雷》(贵州省京剧团) 等 。这批剧目在思想内容上并不突出,但在艺术上明显具有探索性质。

    在第二批样板戏推出后,完成旧戏曲的艺术形式改革,日益成为“革命现代京剧”的历史责任。在1974年前后,一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色彩并不突出,着意于艺术探索的试验剧目( 如京剧舞蹈《战海浪》) 频频出现。在这批试验剧目中,以《磐石湾》的影响最大,表现出样板戏试图建构新程式的自觉意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江青在1968年就试图将话剧《南海长城》改编成革命现代京剧;根据江青指示,上海京剧团1971年建立创作组,编剧有王炼等,音乐设计有高一鸣、陆在易、军驰、曾加庆等。创作组多次赴山东和东南沿海体验生活,曾以《螺号长鸣》为名进行过内部试演。1973年夏,江青对于会泳作出“三山三水”的指示后,京剧《南海长城》加紧进行创作,并正式更名为《磐石湾》, 在1974年夏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四省市戏剧调演。1975年该片由上海电影厂拍摄成彩色京剧艺术片,成为第二批样板戏之一,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6]戴嘉枋;《走向毁灭——“文革”文化部长于会泳沉浮录》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4 .1 谢柏梁 :《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

图片

图片

   上海京剧团吸取了创作京剧《杜鹃山》时采用韵白的经验, 《磐石湾》全部采用了韵白 ; 并以此为契机提高程式化,使舞台表演更加夸张、强烈并具有歌舞性。创作人员还总结出革命现代戏应遵循“表演规范化” 的新理论。[7]努力歌颂人民战争, 塑造民兵英雄形象——革命现代京剧 <磐石湾 >创作体会上海京剧团磐石湾剧组人民文学1976年2期

图片

图片

  《磐石湾》剧组在介绍创作经验时说:“表演规范化,主要包括着相互协调统一的四个组成部分。这就是:念白的韵律性、身段动作的舞蹈性、舞台节奏的统一性和场面调度的规整性。” 四个部分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上,达到协调统一,构成听觉因素和视觉因素的完美和谐,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上海京剧团的创作人员说:“表演规范性是京剧革命中产生的由实践经验总结的成果。”

  《磐石湾》将韵白的使用,升华为“新的韵白体制” 。创作者把韵白当做唱段,利用韵白的音乐性因素为塑造英雄人物服务。

京剧现代戏《磐石湾》全剧

   他们总结出以“相同动作的渲染衬托”和 “相反动作的对比衬托”,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经验。所谓相同、相反动作衬托是指:众星捧月式、敌俯我仰式的舞台造型。这种“三突 出”的“相同动作”和“三陪衬”的“相反动作”,在所有样板戏中都曾普遍使用,但在该剧中升华为一种表导演范式。 

   在京剧现代戏观摹调演和江青抓样板戏的初期,一些新表演语汇和舞台造形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但随着“三突出”理论的提出,样板戏的表演由于政治原则的介入,逐渐形成为新模式。在第二批样板戏推出后,模式化自身开始产生了要上升为程式的强烈要求。“表演规范性”的提出, 就是要将“三突出”的 表演原则演化为表演程式,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使之固定下来。可以说,从现代剧运动到样板戏运动,再到第二批样板戏;其间经过了由经验到模式,由模式到原则,由原则到程式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旧瓶装新酒,简单地借用旧形式,到最终建构出具有现代艺术形貌的“新形式” 。

图片

图片

   “表演规范化”理论的提出具有艺术、文化、思想和政治的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并不是简单地将现代生活程式化,丰富戏曲表演语汇,或是倡导回归旧程式;而是以“三突出” 为中心,将旧有一切表演语汇重新组织在新理论框架之下。这意味着一种戏曲新程式的诞生 。

   这一时期的戏曲舞台实践,将“戏曲革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它从程式化的层面重新整合戏曲舞台,使戏曲更具“现代”面貌,从而初步完成了革命样板戏对传统戏曲改造的历史工程。(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