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钢“的花城

 书柜茶室 2022-05-25 发布于上海

“钢城”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也是北方人最没有“疏离感”的地方,由于历史上众多北方人支援三线建设而定居在这里,所以满大街都是东北老乡,北方人来这里就跟回家了一样。攀枝花,一座没有冬天和雾霾的温暖之城。

攀枝花从“七户人家一棵树”的荒山野岭到美丽、繁荣、和谐的钒钛之都、康养胜地的好地方。其中间走过了无数坎坷。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极其复杂。党中央为改变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开发攀西资源、建设大三线——建设攀钢。毛泽东主席亲自决策,决定开辟西南三线。

1964年9月,毛泽东主席明确指示,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钢铁厂问题,是战略问题。并专门委托周恩来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当时,攀钢选址尤为迫切。1965年,毛泽东主席说:“攀枝花建设不好,我睡不好觉。”

在当时遭受经济、技术封锁,国内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直接领导,调动全国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最优秀的冶金专家、制造专家、土建专家,汇集近10万建设大军,聚集金沙江畔,拉开建设攀钢艰苦卓绝的大会战。

建设之初的攀钢所在地乃不毛之地,生活和建设条件都极其艰苦,“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是那时建设和生活的真实写照。攀钢的“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精神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逐步形成的。

科研人员、钢铁工人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挑灯夜战,争分夺秒,历时五年,建设者们在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现代化“象牙微雕钢城”。

1970年7月1日,滚滚铁水由一号高炉奔涌而出,早已等候在炉前的近万名攀钢人欢呼雀跃,他们一起见证了攀钢第一炉铁水,由此谱写了普通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攻关的壮丽篇章。从此攀钢步入了常态化。

攀钢,是我国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建设的新中国第一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在中国钢铁工业中具有不可替代、举足轻重的地位。

“攀钢”就是一部中国钢铁历史的传奇 。

在半个世纪的奋斗中,这里留下了一系列工业遗产。攀钢是中国大三线建设的历史物证,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建设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工业遗产群。这里记录了中华民族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经济的三线建设精神,在中国冶金工业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4月12日,“攀钢”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名单中。

攀枝花,一座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养的康养之城;

攀枝花,一座年轻漂亮、活力四射、魅力无限的希望之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