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维波:新版《黄帝内经》是由“医经七家”改篡而成

 崔m95b7p4dpv0m 2022-05-25 发布于辽宁

太医说:史学界对《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有各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成书于西汉,也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的主体内容完成于战国末期,还有学者认为《灵枢》和《素问》是东汉的第2次皇家校书时才形成的。那么《黄帝内经》究竟形成于何时?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它的诞生?晋代皇甫谧首先提出《灵枢》和《素问》就是“医经七家”之一的《黄帝内经》,并成为后世的主流观点。《灵枢》(《九卷》、《素问》书名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但书中并未说它们就是《黄帝内经》,而且随着《灵枢》和《素问》书名的出现,“医经七家”的所有书目骤然消失,其与《汉志》的成书时间仅相隔100余年,其原因为何?针对该疑问,俞世伟认为,《灵枢》和《素问》是东汉时期对“医经七家”的改篡而形成的。本文为《<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解析》系列文章的上半部分。

关键词:医史人物;理论争鸣;黄帝内经;张维波;中华医史杂志

作者简介:张维波(1961~),男,北京人,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学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原山东海洋学院),主修流体物理。1983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师从于著名经络学家祝总骧教授,开始研究经络,是我国最早的经络研究生之一;1987年获中国科学院硕士学位,1998年获北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从中国科学院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后,即参与了国家“七五”经络攻关课题。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7项,涉及1)经络实质的研究,提出并验证了经络的低流阻组织液通道实质。2)经络的生理病理学研究:使用影像学技术观察不同分子在经络通道中的迁移,用凝胶堵塞小型猪低流阻通道,观察其脏腑病理变化和行为学的改变。3)针灸拔罐等疗法调节经络的机制研究。通过流阻、组织液压、血流量等指标的测量,研究针灸调节气血经络的生物学机制,提出针刺循经传导的神经·体液接力传递说。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获国内外各种奖励10次,其中“循经低流阻通道的发现”一文获国际针灸经络大会2008年舍岩奖和2010年最佳科学引文奖。代表著作有《经络是水通道》。

正文

史学界对《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有各种观点,多数学者认为成书于西汉,也有学者认为《黄帝内经》的主体内容完成于战国末期,还有学者认为《灵枢》和《素问》是东汉的第2次皇家校书时才形成的。

那么《黄帝内经》究竟形成于何时?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它的诞生?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医学理论的奠基著作,对其成书年代的判断和成书缘由的分析,是准确认识其学术思想的重要途径。

1.《黄帝内经》在《灵枢》和《素问》形成之前的集成

《黄帝内经》的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

《汉志》记载了“医经七家”,内有《黄帝内经》18卷。

晋代皇甫谧(215-282)首先提出《灵枢》和《素问》就是“医经七家”之一的《黄帝内经》,并成为后世的主流观点。

《灵枢》(《九卷》)、《素问》书名最早见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196),但书中并未说它们就是《黄帝内经》,

而且随着《灵枢》和《素问》书名的出现,“医经七家”的所有书目骤然消失,其与《汉志》的成书时间仅相隔100余年,其原因为何?

针对该疑问,俞世伟认为,《灵枢》和《素问》是东汉时期对“医经七家”的改篡而形成的。

俞氏认为古代以竹简和缣帛作为文字的载体,前者用“篇”为单位,后者用“卷”为单位,二者都是图书的“1级”计量单位,是平行关系,可以互用,

因此,《汉志》中的《黄帝内经》18卷很可能只有18篇,它与其他“六家医经”被重新编簒,共同组成了传世本162篇《黄帝内经》,曹东义等也提出了类似的猜测。

黄龙祥的《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指出,传世本《黄帝内经》中至少有15篇为扁鹊医学的内容有力地支持了俞氏的推论。

如果此观点成立,那代表《黄帝内经》实际内容的“医经七家”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集结的?

据多方考察,“医经七家”的集结年代和地点很可能是战国末期的秦国首都咸阳。

《灵枢》有4篇用商代和先秦的尺度记载了古人的解剖数据,说明其形成早于秦朝。

秦国本多名医,如《左传》记载的医和、医缓。

《汉志·方技略》论医:

“太古有岐伯、俞拊”,俞拊的故乡靠近古蜀国鱼凫,秦灭古蜀国(前316)后,可将俞拊为代表的医学理论据为己有;

仅6年之后,扁鹊在秦国被秦太医令所刺(前310),其所携医书很可能留于秦国,此时秦国已拥有了俞拊氏医学、扁鹊医学和秦国自己的医学,成为医学理论(医经)资料的最大拥有者,并有可能进行了一定的整理和编写,

因为秦太医令是医生出身,又是秦国的最高医疗主管,有动机和条件进行此项工作,而97岁高龄的扁鹊能够不远千里来到秦国,

很可能是受秦太医令邀请进行医书编写活动,《黄帝内经》中大量使用战国时期特别是秦国的用语可佐证此观点。

但秦朝仅经短短15年就因农民起义被推翻,其资料因战乱而失散,淳于意从他老师公乘阳庆手里得到的《黄帝脉书》和《扁鹊脉书》(前176)有可能就是秦遗留医书的一部分。

由于汉朝在秦朝之后迅速统一了中国,汉朝政府陆续收集到了秦朝遗留的医书,并编于《汉志》中。

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得原属“医经七家”的《黄帝内经》内容,变成了传世本《灵枢》和《素问》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