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崧校注《灵枢经》序

 xyf4345 2019-04-21

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乃其數焉。世所奉行唯素問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謐次而為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後世法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噦也。謹按靈樞經曰:新穀氣入於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曰噦。舉而並之,則理可斷矣。又如難經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氣者,正氣也。神氣之所遊行出入者,流注也。井滎輸經合者,本輸也。舉而並之,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但恨靈樞不傳久矣。世莫能究。夫為醫者,在讀醫書耳。讀而不能為醫者有矣。未有不讀而能為醫者也。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於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書,猶為不孝也。僕本庸昧,自髫迄壯,潜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勒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准使府指揮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   ·。令崧專訪名醫,更乞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崧題。

【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①,《灵枢》九卷,《素问》九卷,乃其数焉②。】
小先儿按:昔黄帝作《内经》十八卷。十八卷一说应源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医经:《黄帝内经》十八卷……”,再早可追溯到战国后期的《七略·术数略》。医经七家,尚有扁鹊、白氏,以及《旁篇》,医经言黄帝者,当以其流传日久,难以推测著者,故以黄帝名之。见《淮南子·修务训》云:“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小先儿按:灵、素各九卷一说,实乃医经第一悬案也。自《汉书》后,《隋书·经籍志·子部》始载:“《黄帝素问》九卷(梁八卷),《黄帝素问》八卷(全元起注)。”并未见《灵枢》之名,亦未见《黄帝内经》书名。《灵枢》之名,应始自唐太仆王冰之说。而至于九数,似为汉时风尚使然。

【世所奉行唯《素问》耳】
        小先儿按:历史上中医的理论学习书籍,当推《素问》。然而王冰在为《素问》做注文中又提到《针经》即《灵枢》的概念,在北宋校正医书局校《素问》的时候就发现,《素问》引《针经》的注文和流传《灵枢》的文字多为一致。但是《灵枢》或者说《针经》这部书,传承的一直不太流畅,一直到了南宋史崧重校《灵枢经》的时候,才有了比较完整的版本。这期间,研修理论的书籍一直以《素问》为主,故而有此一说。(中国历史悠久,古典文化灿烂,是一大优点。但是历史上战乱不断,每次改朝换代,遭到最大毁损的除了建筑以外,还有就是古籍了。)

【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难经》】
        小先儿按:现在流传的《难经》,传说为战国时期的秦越人(扁鹊)所做,但根据分析多数条成文于两汉时代,疑为托名的作品。一般来说,《难经》是对《黄帝素问》的解释和补充,然而实际上《难经》条文确实反映了与黄帝医学不尽相同的医学理念。近年来,通过出土帛书和简书的研究,亦有学者重提当年扁鹊一派的医学理论,也就是《汉志》里提到的《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

【皇甫谧①次而为《甲乙》②】
①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人,今甘肃省灵台县,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皇甫谧出身于东汉名门世族,六世祖皇甫棱为度辽将军,五世祖皇甫旗为扶凤都尉,四世祖皇甫节为雁门太守。曾祖皇甫嵩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拜征西将军,太尉。皇甫谧中年得风痹症,后悉心攻读医学,开始撰集《针灸甲乙经》,历经20余载,终成《甲乙》。
②《甲乙》即指《甲乙经》,又称《针灸甲乙经》《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西晋)总结了魏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辑录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著作合纂而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甲乙经》,多是北宋熙宁二年医书局林亿等的校正版,即《新校正》系列。由于其原版成书较早,堪称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亦是目前校对《黄帝内经》灵素二书的早期权威文献。

【诸家之说,悉自此始。其间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
        小先儿按:仅就针经而言,《隋书·经籍志》中即收录多篇针灸书籍名目,然今鲜见流传。依吴氏说法,“或有得失,未可为后世法。”

【则谓如《南阳活人书》①称:咳逆者,哕也。谨按《灵枢经》曰:新谷气入于胃,与故寒气相争,故曰哕②。举而并之,则理可断矣。】
①《南阳活人书》,宋朱肱撰,成书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共22卷,初名《无求子伤寒百问》,后又名《伤寒类证活人书》等。本书以问答形式设为100问,对伤寒病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法方药等多有精妙的发挥。现存宋刊本《重校证活人书》、元刊本《增注类证活人书》、《医方类聚》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万历四十四年徐镕刻本等。
②《灵枢·口问》载:“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阳泻足少阴”。《灵枢·宣明五气》曰:“胃为气逆为哕”。

【又如《难经》第六十五篇,是越人标指《灵枢》本输之大略,世或以为流注①。谨按《灵枢经》曰: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又曰:神气者,正气也。神气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井荥输经合者,本输也。举而并之,则知相去不啻天壤之异。】
①“流注”,见魏郦道元《水经注·漾水》曰:“漾水出昆仑西北隅,而南流注于丑涂之水”。唐吕岩《忆江南》词曰:“丹田流注气交通,耆老反婴童。”
        小先儿按:谨按《灵枢·九针十二原》载:“黄帝曰:愿闻五藏六府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依史崧言,流注当指神气游行出入,《难经》第六十五难,犹《本输》论五俞也。则藏府之气出入与神气流注决相殊异也。


【但恨《灵枢》不传久矣,世莫能究。】
        小先儿按:王太仆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成,时公元762年,尚引《灵枢》之文。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约公元900~960年间,战事纷繁,兵戈攘扰,藏书或毁于战火或散乱流失,秘籍多亡佚。至宋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间,医书局重校医籍六部,《灵枢》仅余残卷无法成书。延及宋元佑七年,时公元1092年,高丽使节进献《黄帝针经》,秘书省选员详加校定,宣布海内,《针经》再现于世。又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人灭宋,官私所藏尽被搜略一空。至南宋史崧参诸书校家藏,进《灵枢经》之时,已近400载。故曰:“不传久矣”。

【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
        小先儿按:“读医书”是“为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是故古人有言曰:为人子而不读医书,犹为不孝也①。】
①《伤寒论序》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备急千金要方序》曰:“君亲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

【仆①本庸昧②,自髫迄壮③,潜心斯道,颇涉其理。】
①谦辞。古时男子自称仆,以显尊敬。
②“庸昧”,谓资质平凡,见识浅薄,在此亦为自谦之辞。《周书·于瑾传》曰:“此是家事,素虽庸昧,何敢有辞”。《旧唐书·裴延龄传》:“良以内顾庸昧,一无所堪;夙蒙眷知,唯以诚直”。
③“髫”,指古代儿童额头自然下垂的头发,男八岁谓“垂髫”之年;《礼记·曲礼》云:“三十曰壮”,又见《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丈夫自垂髫八岁至四八壮年,当二十四载矣。

【辄不自揣①,参对诸书,再行校正家藏旧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释②,附于卷末,勒为二十四卷②。】
①谦辞。辄不自揣,即总是自不量力,勉力而为的意思。
②史上为《灵枢经》作音注释者唐杨玄操《针经音》、席延赏《针经音义》,皆佚。现存世传本仅见南宋史崧所作音释。
小先儿按:当知史崧所校《灵枢经》第二十四卷为增修一卷,记录诸注音释,实载经文乃二十三卷。

【庶使好生①之人,开卷易明,了无②差别。】
①“好生”,出自《尚书·大禹谟》,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②“了无”,意为完全没有,一点也没有。见晋葛洪《抱朴子·释滞》曰:“空有疲困之劳,了无锱铢之益也”。唐李白《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序曰:“自小驯狎,了无惊猜”。

【除已具状经所属申明①外,准使府指挥②依条申转运司③选官详定,具书送秘书省④国子监⑤。】
①“申明”,表示郑重说明、公开发表。见《史记·律书》曰:“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
②使府指挥,当属宋朝使府幕职。以使为官名出现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至隋代,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使职。唐代使职大量增加,几乎遍及国家政权的各个部门。使府幕职,不挂朝籍,属于“无品秩、无定员的差遣官”,唐代节度使幕府编制是法定的,但朝廷又承认无编制限额的惯例。宋代的节度使、观察使名存实亡,但两使之下的判官、支使、掌书记、推官等幕职却依然如故,就连防御、团练、军事州都仍有幕职,作为入官的初阶,这是一种奇特的制度
③转运司,是古代主要负责国家财赋征收转运的政治机构。自晚唐开始大规模、大范围任用各类差遣使,乃为转运使的雏形。转运司始建于五代时期,其权力在宋朝达到巅峰,成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不仅负责管理地方财赋,兼具监察官员职责。
④秘书省,是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从东汉后期设立秘书监起,到南北朝升为秘书省,金元时期再降为秘书监,至明初被撤销,其历史长达1200余年之久。绍兴初,秘书省暂设于油车巷北法惠寺,十三年,以旧殿前司营寨地修建新,次年建成。
⑤国子监,是古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或“国学”。国子监的职能包括教育、教育管理和文化传播。中央机构中除国子监外,其他部门,如秘书省、国史院、左廊司局、德寿殿以及太医局等也刻些与本职权相关的专业书籍。

【今崧专访请名医,更乞参详,免误将来。利益无穷,功实①有自②。】

①“功实”,实际的功效,切实有功的人。出自《史记·六国年表》曰:“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曰:“是以慎号令、明赏罚、责功实,此三者,帝王之奇术也”。
②“有自”,有其原因。《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宋欧阳修《泷冈阡表》曰:“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时宋绍兴乙亥①仲夏望日锦官②史崧题。】
①“绍兴”,南宋高宗皇帝年号。绍兴二十五年干支乙亥,时值公元1155年。
②“锦官”,今四川省省会成都的别名。汉时朝廷在成都专门设置锦官管理,并在成都城西南修筑“锦官城”,简称“锦城”,“锦官”、“锦城”由此成为成都的别称。

弱水三千取一茶缸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