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李白的作品,名为《关山月》。关山,位于宁夏。不过题目中的“关山”和宁夏无关。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寄托伤感离别之情。诗中描写的山是祁连山,位于甘肃。汉代匈奴人将其称为“天山”,故此李白说“明月出天山”。 明月从祁连山升起,苍茫云海之间月影婆娑。大风呼啸而过,仿佛穿过了几万里,一直从长安吹到了玉门关。玉门关有英勇的将士把守,敌人无法入侵。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征讨匈奴,被困白登山七天七夜。如今,吐蕃人屯兵边境,局势十分紧张。 从古至今,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戍守于此的将士,大多命丧于此。出征的将士们天天看着边关景色,心里想着的却是家乡。也许将士们的家人正在高楼遥望,他们也希望可以看到边关的亲人。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边塞诗。李白从边塞壮美的景色写起,落笔在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思念家乡,其实就是渴望亲情。明知道在边关时刻要面临生死危机,明知道在边关有可能丧命于此,他们依然选择了守护边疆。这是将士的职责,他们必须面对。 李白经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变化,从诗中可以看出来,他描写的是盛唐气派。大唐纵然强大,外敌依然存在。吐蕃和大唐的关系时好时坏,早期大唐和吐蕃通过和亲,和平发展了几十年。到了盛唐时期,吐蕃觊觎大唐的繁华。李白有种预感,如果不能打退吐蕃,汉代皇帝的囧事就要重演。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吐蕃人趁乱打入长安。李白远见卓识,已经有了前瞻预见。 战争是残酷的,战争的结果除了胜负,还有巨大的牺牲。李白悲天悯人,他关注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他没有美化战争,他揭示了战争残酷的一面。李白似乎想要说出呼唤和平之类的话语,这才吻合他浪漫多情的性格特点。不过,他知道敌人不会伤春悲秋,面对战争就要展现出坚强的一面。 李白最后说,“叹息未应闲。”这句诗显得有些落寞难耐,人生豪迈对酒当歌的李白,无法阻止战争发生。他把关注重点放到人的感情上,戍边将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既然必须面对战争,那就从感情上对他们更关爱一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