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海会寺双塔是在去皇城相府旅游时发现的,距高速公路阳城北留出口很近,著名的皇城相府西南几公里处。且位于前往皇城相府的必经之路上,可以说未到皇城相府,先见双塔耸立。 海会寺始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后皇敕名龙泉寺。后历代多有兴废,金代重修时改名为海会寺。初去皇城相府观览,海会寺古建筑还仅塔院双塔,寺院殿宇几乎无存,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时间到了2018年,翌新等暑期山陕之行返程,再此前往皇城相府,看到的海会寺景区可是大不相同了。塔院东侧不但重建了寺院殿宇群,更是恢复了偌大的海会书院,虽然相比起皇城相府尚显游人稀少,也足以让人刮目相看了。 ![]() 阳城海会寺双塔 海会寺双塔为寺院现存主要古建筑,被建筑专家誉为'国之珍宝’,由宋代高僧舍利塔和明代琉璃塔前后排列组成。高僧舍利塔在前,始建于唐末至梁初,是弟子为高僧顺慜禅师而建,现存为宋代重修。塔砖砌六角十级密檐与楼阁结合式,通高20余米。建塔层数多为奇数,最高一般不过十三级。这十级宝塔规制较为少见,是初建就如此还是重建后造成,不得而知。 ![]() 阳城海会寺双塔 ![]() 阳城海会寺双塔 ![]() 阳城海会寺双塔 舍利塔塔身青砖砌筑,每层迭涩密檐,五层檐下还砌有仿木斗拱。每层不同方向置壶门以外,塔身各面遍砌小龛,供奉佛像,因而又被称之为千佛塔。上部六脊迭涩封顶,置鎏金铜刹,塔刹由相轮、华盖、宝瓶串接而成。塔身中空,由一层塔门可进入塔内,现封闭无从一探塔内究竟。 ![]() 阳城海会寺明代琉璃塔塔身琉璃壁画 靠后的一座为建于明代的琉璃塔,又名如来塔。砖砌八角十三层楼阁式,通高约50余米。底部三层,用坚固的砖体包裹,墙体布有侧脚,以增强底部对于上层压力的承受。墙头做成类似城墙的垛口,用于防御外敌,体现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形势。四层以上每层八角迭涩深檐,檐下仿木檐椽斗拱。四层塔身八面砌龛门点缀小龛,五层塔身八面龛门,门两旁各小龛16个。六层塔身四面龛门,四面嵌琉璃佛教壁画。七层塔身八面龛门,八层塔身八面龛门,门两侧小龛各4个。九层塔身无龛门,每面各小龛8各,上部重檐腰部雕围廊。十一、十二层塔身四面龛门,其余四面三排数目不同的小龛。顶层则四面置门,四面砌窗,门上装饰有深檐门楼。塔身十层更是不同,内里八面龛门,外围悬挑围廊,可谓之空中之阁。上部八脊琉璃瓦封顶,置鎏金铜刹,塔刹由相轮、华盖、宝瓶串接而成。底层南面留有塔门,不仅便于塔内登高揽胜,亦有观察敌情之效。更具特色的是,塔身各处遍布琉璃构件,檐、顶覆琉璃瓦当,檐角的琉璃宝瓶、力士,顶脊琉璃脊兽,六层的琉璃壁画,十层的琉璃悬阁,不愧为琉璃宝塔之经典。 海会古寺双塔耸立,一塔古朴厚重,一塔玲珑琳琅,高低错落,相伴沧桑,应是难得佛国风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