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中痰,不吐不快

 感与想 2022-05-25 发布于陕西
洗漱后,正准备卧眠,忽然看到一个新闻,着实很有意思。于是就有想写一些东西,作为睡前的记述。

新闻中的动态画面
新闻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乘客在等车时候,突然喉咙中有痰,于是健步向前冲向轨道去吐出,不料此时列车驶来,只好紧急刹车,随后,该男子被民警带走,罚款二百元并批评教育。

说起吐痰,这是每个人都会且都要吐的,呼吸吐纳是人之常事。在中国,吐痰有两种意义象征,一者是嗓子不舒服,喉咙发痒,忍而不能也,故要吐之于外;其外,吐痰还有一种社会意义,其往往是吐痰者对某人、某事的不屑与轻蔑,表达的是一种敌对的意思。

具体到这位新闻中的乘客来看,他很有可能是生理上的嗓子不舒服,但也不能忽略他想表达对火车站提供的服务或者硬件设施的不满与不屑,比如洗手间缺少,垃圾桶罕有等等!这后一种可能性也极大。

老实说,不仅火车站洗手间很少,就是一些崭新的地铁站中有时也很少,在人潮涌动的街面上洗手间往往也不多,找一个洗手间往往需要跋涉,到了还会看到女性排老长的队伍。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怪事了。去洗手间是排出身内之物,而垃圾桶/箱的设置是为了扔出身外之物。

以前,我曾经拿着一个吃过食物的包装袋,期盼找到个垃圾桶丢掉,可愣是走了许久没见到一个,于是我很光明正大的就扔到了地上,其实也可以装到兜里,等方便了丢掉也无碍。但我一想,在一个街道上并没有按照常规放置垃圾桶,从另一面看就是怂恿路人扔到地面上,我所做的不过是从众如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美好”必然包含着“方便”,如果城市里连基本的排出身内与身外之物都不能使人更方便、更便捷,那么我们就应该用不过度克制的方式去方便!

写到这种任情放达的心态,我倒想起一位大学时候的故人。那时我们刚相识,同行一路,讲着故乡话,谈天说地,忽然他清了清嗓子,一口大痰径直吐向了地面,我不由得脱口而说咱们肯定能做知己,他惊奇地问为什么,我说你这种放浪形骸的态度,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挥洒都使我倾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