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图》中的江南景色

 感与想 2022-05-25 发布于陕西

中国画的样式除了常见的立轴、手卷,还有册页、团扇、屏风。

装裱考究的董源《潇湘图》属于长幅手卷。全卷由天头、前、后隔水、画心与尾纸组成。

01



董源(943-962)是江西钟陵人,与李成、范宽称“北宋三大家”,南唐李璟时任北苑副使,也被人称作“董北苑”。

董源最初学北派山水荆浩。后来改变风格,以自己所处的江南景物入画,树林远树,平远幽深,兼具真实性和细腻性,现存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图》《潇湘图》《溪岸图》等。

作为江南山水画创始人,董源以独创的“披麻皴”加以富有水分的笔墨,写出了山石平缓、烟云湿润的江南景色。

在《潇湘图》中的云水、山石、树木等都可以看到其独有的艺术言语。

全幅《潇湘图》,请横屏观赏

五代   董源《潇湘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02



根据图画上的风景可将《潇湘图》分为前中后三个观看部分。

前部景物元素最丰富。有水和沙洲、芦苇、疏密有度,展现出悠闲的氛围。

岸汀上挥手致意的人

岸汀上站立八人,挥手致意,显然迎接来船。

六人小舟

洲前一条小船,缓缓而来,上面载着六人。

船头船尾各一人撑篙与摇橹,船中四人,端然独坐着红衣者居中(地位高),旁有两侍者,一人备酒,一人撑着伞盖,前有一个奏事者。

坡脚穿梭的小舟

临近的坡脚下还有六只小舟,往来行驶。

中部景物寂静的湖面和平缓的山坡,坡上有蓊蓊郁郁的树林,山林中若隐若现几间房屋,山谷之间一条河流注入平湖中。

中部的水面和山谷河流

后部景物有远山茂林,一只舟上,摇橹者和持网捕鱼者似乎渔歌互答,颇具生活气息。

渔歌互答者

岸边有撒网捕鱼者,还有渔夫下到了水里。

汀岸撒网者

山峰连绵起伏,掩映竹篱茅舍,宁静安然,一幅充满诗意和生活情境的潇湘游乐图跃然纸上。

山林中的茅舍

03



从地理位置来说,“潇湘”具体指的是湖南的潇河和湘江,在古人文学表达上,“潇湘”也往往泛指江南的山水地区。

《潇湘图》以平远取势来构图。图中所绘江南山水的温润、山石的平缓,江湖的秀美柔和。

皆造就了《潇湘图》的恬静安然,使整幅画面在动静之间营造出画面的生机和诗意。

04



《潇湘图》前后均有董其昌大幅题跋,笔墨精到。

《潇湘图》中董其昌前跋

明代,董其昌提出画分“南北宗”的理论,且董其昌推崇南派山水,虽然南派以王维为宗师,但唐人笔墨多不留,则董源实为南派宗师。

董其昌后跋

董其昌自购得《潇湘图》后,长久收藏,并一题再题,足见重视,形成了“跋—画—跋”的图文互证模式。

从而《潇湘图》也为董其昌重新构建绘画史提供了图像支撑。(《潇湘图》后王铎的题跋书法也很精彩)

明 王铎的题跋

05



董源师法自然,“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梦溪笔谈》)沈括此语正是董北苑的写照。

董源笔下的画作既符合江南、尤其是金陵一带的湖光山色,也符合士大夫平淡天真的审美取向。

由此,董源在荆浩、关仝、李成之外独辟蹊径,对后世文人山水画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孙文涛:《董其昌跋董源<潇湘图>》

       程淑娟:《从董源<潇湘图>分析其艺术风格》

       赵纲等:《从<潇湘图>题跋看董其昌文人画理论的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