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匆忙回到家中,大概待了整三天,又匆忙着到西安工作去了。虽然母亲来回急切,却把每件事都给我叮嘱的很细致,还摊了许多煎饼,留着给我吃,还让我给老弟也留着些。 看着父母亲们这样劳累,我确实有些于心不忍,以前我大学毕业就工作了的那段时间,家里面的负担小了许多,父母亲背负的压力自然也就小了。 我工作后,又起了读研的念头,虽然读研可以把学历弄得高一些,但是由此也让三年的时光荒废在了故纸堆中。所谓的教育有三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主流的教育方式,社会教育却是最为深刻的教育。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去历练自身,陶铸自己的性格,这样对于成长不仅速度快,而且更为深邃。 说这些,并非要否定知识的价值,学习的长处。而是说不论任何的学习,最终都要落实到工作上面。马克思就说过——工作是使人变得有尊严,要选择那种为最大多数人谋求福祉的工作。这种工作态度太高尚了,我虽然认同,但不一定或者很难做得到。 毛泽东主席的大半生都是在革命实践、社会实践中度过的。他老人家提倡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一个认知规律,如果不是大量的社会调查、社会经历,也不可能最终创下那样的丰功伟绩。 在许多人都推崇的曾文正公,他的治军、治家、治国思想也都是实践而来的。进士及第后,入翰林,一直是笔墨文章。如果没有咸丰皇帝委任办理团练,曾国藩的一辈子也不过是清流中的文士,难以有后来的军功卓著。唯有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工作中发挥价值,发展自己,才能够实现人生价值。 想通了这些,也就应该明白,一味埋头于书籍并非好事,读书和实践要并重。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历百种事,三者结合,才是做事做人的不二法门。 读瑞达利欧《原则》一书,开卷的三句话,就足以让人好好思考一下的:你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做适合自己的事情(适合不等于应该或者喜欢),最终实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回馈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