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拓图像与瓦当

 感与想 2022-05-25 发布于陕西

人常说“印宗秦汉,书宗晋唐”,其意思是刻印的时候取法要从秦汉印章中来,写书法要取法于晋唐,看起来印章文字还要比书法文字更高古一些。其实,印章的确比书法更早,毕竟前者注重实用性,慢慢才转变为艺术性,而书法自诞生以来就是艺术性。


后来刻印人觉得取法秦汉官印过于单调,官印确实比较规整、方正。所以有许多个性十足的艺术家便独辟蹊径,从汉瓦当中寻找灵感,这种古朴的瓦当造型,很快便被主流文化接受,一下子从寻常百姓家,进而成为旧时王谢堂。


瓦当文字设计依据外围圆形特征,随时调整,所以文字特征富有创造性。瓦当早期出现的时候,文字比较生活化,带有民众的朴素愿望,如“夜未央”,“万利”等等,后来文字渐渐充满政治性,这也说明瓦当逐渐在政治上被规整起来了。


如今,再次看到这些古拙的瓦当,才觉得民众对于艺术的前进往往有着自发性的思考,虽然他们没有写出群体性思考的理论成果,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做出来了艺术样品,譬如瓦当。另外一个是康有为不断褒奖的“龙门二十品”,也是乡野村夫的作品,却最终起到了清代碑学兴起的发轫之功。


这些刻石图像或者书法作品,看着粗率,但仔细玩味,还是带有可爱的样子的。龙门二十品中很多都是粗犷的,但却是实实在在雄强的作品,正可以补充书法的柔媚。


大家看到这个汉代“大乐”字样瓦当,不知道能不能想起什么,譬如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文物出版社的徽章(下面放上图片),其造型都是源于此处的。




如今,各个app软件的个人图像显示都是圆圈形状,进而这种瓦当本身所具备的圆形属性,在设计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就更加风靡了,时代和历史在某时刻相互交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