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生活近一年,在石大夫心中成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冬日的早晨,一位患者走进石大夫的诊所,“大夫,我胃胀,恶心了好久,还老是吐痰,刚吐完,就感觉喉咙里又有痰要喷涌出来。难道我的身上装了一台制造痰的机器?走路或逛街,总要注意痰盂和垃圾桶在哪里,你说烦不烦?” 最初石大夫担心是炎症入肺,结果看到舌象一把脉,发觉是风寒咳嗽错用清热药,'把药换二陈丸,保准好。'于是又给他开了两付中药。服药两个月后,石大夫感到症状减轻了不少,但病情却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哮喘发作的情况。于是他到医院检查。半个月后,病人果然痊愈,还送上了石大夫的哈达。 她至今还记得当时激动的心情,“心里暖暖的,再苦再累也值得。” 二陈丸——痰之宿敌 二陈丸在临床上称为治疗痰之通剂,该方由半夏,橘红,茯苓,甘草,乌梅和生姜等6味药材组成,其中橘红属陈皮的组成成分,是将新鲜橘皮去白部分干燥后制成,入肺止咳化痰效果较好,橘红属性较辛温燥湿。 二陈丸处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了许多疗效确切,实用性强的名方。 笔者在临床上常用此方来治疗各种疾病,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 在《局方》中记载:“二陈汤治痰为患,或头眩心悸;或发为寒热,脾胃不和,或恶心吐。 《医方集解》中二陈丸已成为治痰之通用药方。 它出自宋代着名医药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由大黄(或大黄)、白矾和甘草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作用。 二陈汤中的-橘红、半夏、陈皮具有健脾止咳化痰的功效,由此二陈汤又成为痰敌。 那么,为什么要用二陈丸治痰呢? 原来是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一首名为的方剂,名叫二陈汤,其处方由陈皮和茯苓组成,主治小儿食积腹痛等症。但这只是一个表象。 其实,因方中主药橘红、半夏二味药,以陈久为贵,愈陈愈长,不怕药性太散、太燥,故称“二陈”。 本身就是一个组成药物,能够实现清胃降浊,减少体内痰湿的现象,你就会知道陈皮本身有效止咳,减少痰多的现象,这么多的功效让你更加好奇二陈丸的功效,下面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二陈丸的作用。 二陈丸:名“陈”,功用新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有人用药剂汤做成对联送给袁世凯,名曰:起六君子,送命二陈汤,此联一语双关,用对联直接暗示陈宦,陈树藩等多人拥护袁世凯,最后加速袁世凯倒台。 此联也被称为“三陈”,意思是说三兄弟都有病,但他们对袁的态度不同,所以才会有这样一个结局。 那么,这副对联中所说的二陈汤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二陈丸性微温,味甘辛,性凉,有清热,解毒,祛痰湿等作用,其药效与痰湿有关,如治疗冠心病,肿瘤,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 二陈丸除了具有祛湿的功效外,还是我国近百年来使用最为广泛的'清道夫',深受百姓喜爱。 三陈半夏汤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来治疗各种病症。四陈醋饮的使用范围也很广,除了用来温胃散寒之外,还能用于呕吐。 此外,二陈丸的5个妙用,尚有许多人尚未知晓,与大家共享。 1.解富贵包 富贵包实际上是体内痰湿沉重的外化表现,当气血津液滞留到富贵包后会有一个小回旋,如果总是低头或含胸驼背,导致这个位置经络不通,气血津液回旋时间越长,再往后经络出淤泥而不染就越严重,气血津液受阻就会形成富贵包。 2.化解脂肪瘤 脂肪瘤,表面上看是一个肉疙瘩,其实讲的是痰湿堵塞在这一带,所以中医又叫痰核,治则化痰散结。 3.解决痰湿引起的便秘 中医对痰湿的理解均为“湿而粘之”,若肠道内有痰湿时,大便往往下排时粘,这样便导致大便过程拖沓,不太通畅,相反,痰湿不畅便易通畅许多。 4.解决了梅核气 梅核气如喉中旧物阻滞,吐纳不得,犹如塞在梅子核内,而服用二陈丸剂后,能促使痰湿下行,同时能理顺郁结气机,使喉中梅核气得以轻散。 5,祛痰 有的人从早到晚都爱吐痰,吐得白稀,本身痰湿就得往上冒,二陈丸一下去就顺道从下往上冒,这样还能解决痰湿化掉便秘的问题。 说完痰湿概念,有的病人就好奇起来,二陈丸和参苓白术散都是祛痰湿的,那么两个古方哪个更出众呢? 除痰湿,二陈丸与参岑白术散孰优孰劣? 二陈丸 成分主要包括:陈皮,茯苓,甘草,半夏 主要适用于痰湿停滞而致咳痰不止,恶心呕吐等症,为补益剂,具有燥湿化痰和理气和胃之功效。 主要适用于:治胃溃疡清肠胃,化痰润肺,治慢性支气管炎 参苓白术散者 其组成主要有:人参,茯苓,山药,莲子,白术,甘草……等 主要用于健脾益气,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主要运用在:脾胃气虚、运化失常引起泄泻、运化失常、水湿滞留引起水肿、夹湿生痰引起咳嗽等病症。 二陈丸和参苓白术散虽是名方,但功效成分截然不同,调理各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服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