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曾派了三个专家向黄永玉请教:日本某张钱币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的

 思明居士 2022-05-25 发布于河北
日本曾派了三个专家向黄永玉请教:日本某张钱币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的服装有些问题,所以他们觉得这位皇太子不是真的皇太子,如果不是,那就要废止这张钱币。

黄并不擅长这方面的知识,推荐了沈从文。

沈从文看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青年人嘛!

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

………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至今意大利还有同样直纹黑白道的衣装)。

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

经过沈从文的解释,日本政府才明白了,这张钱币到目前还在使用。

1953年,一个能读《山海经》的波兰东方博物馆主任来北京考察,她提出要看铜镜,沈从文不查账本,直接列出 300 个铜镜的目录,摆出来后当场给她讲解,这位波兰专家大表惊异和钦佩。

沈从文认为,作为历史博物馆人员,必须懂得胡子这门学问,因为历代各个历史人物的胡子,各朝老年人的胡子,都各有不同。

他认为根据历史文物整理出历代胡子的状貌,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

1954 年,沈从文专门发表了一篇关于胡子的文章。

但这项研究遭到了粗暴的干涉,没有继续下去。

在博物馆,沈从文只是个小职员,上面有组长、本部主任、馆长,每天按时签到,离开办公桌也要禀告主任,

印二寸大照片做资料,必先得到主任批准,然后再报另一部主任批准,才能进行。

工作时间,沈从文不是写卡片就是在仓库里清理尘封已久的文物,他清理得非常投入,

到了中午下班时间还浑然不觉,甚至被工作人员锁在仓库中,到下午上班才被人发现,他也不以为意。

沈从文希望能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尽管馆中房舍很多,他的要求却始终得不到满足。

他热心为馆中购买文物,看见有价值的,先自己花钱买下来,馆中不要的,他就自己留下。

时间长了,也分不清是他的还是馆里的,于是他的东西就稀里糊涂地归了公,包括他的《阿房宫》长卷。

有人发现沈买了很多“破烂”,还以此为题举办了一场“反浪费”的展览。

沈从文埋头工作也被看成“不合群”、“清高”的表现,往往他从库房辛苦工作半天出来,

“一切似乎照旧,钓鱼的钓鱼,打闹的打闹,毁人的毁人,很是悲悯”。

1958年,人艺排《蔡文姬》,请沈从文当顾问。

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全组人领进历史博物馆,捧出大量资料,引经据典,给大家讲解了几个小时,每份资料里都插有他事先做好的标签。

为了介绍宋画《文姬归汉图》,他特地拿出两函台湾影印的《故宫博物院藏画集》,向大家介绍。

一次,沈从文带着王亚蓉等人到历史博物馆看一幅社会生活图《大驾卤簿图》,这幅残卷上还有两千多个人物。

回来后,沈问大家:“你们看第七方队,前排人腰间的物件是什么?”大家都答不上来。

于是沈将第几方队头戴什么、手执什么、身上佩戴什么,一连说了很多。

王孖一一记下,抽空去核对,竟完全无误。

沈从文后来到咸宁干校劳动。

他随身携带的 30 万字的《中国服饰史》初稿被扣下来,结果被弄丢了,而他居然又重新写出一本来。

20世纪70年代,沈从文和黄苗子住得很近,经常互相拜访、聊天。黄苗子不在家的时候,

沈从文就把收集到的汉代或是明朝的绣花拿给黄13岁的三儿子看,说:“这个东西美极了!美极了!”

黄苗子回忆,沈从文形容新出土的楚漆器纹样,战国玉器的雕工,洛阳博物馆陈列的汉壁画……

总是带着悠然神往的心情说:“真美呀!美得简直叫你不可想象。”

沈从文擅长鉴别古画的真伪。

世人多认为展子虔的《游春图》是隋代的作品,但沈却考证应是唐代。

一次,李辉问他如何辨别真伪,他说,一般人鉴定真伪,多是根据笔墨、印章的真假,

他则是根据画面上人物的服饰、物件的模样来判断的。

譬如说,有的画里的人物穿着是唐代的,可画面上有的物件却是唐以后才有的,那就证明不是唐代的,是后人模仿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