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课研究之《找次品》教学设计

 书写自我 2022-05-25 发布于河南
1
向你介绍我是谁
图片
图片

  大家好,我是舟山市定海区檀枫小学王楷胤,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第二十五组的学员,希望通过微信平台,与您一起探讨小学数学,让我们的孩子对数学充满兴趣,因数学而感到快乐。

本期内容有哪些

1.听一听:孩子读的第一本书,书名是“父母”

2.读一读:《找次品》教学设计

3.乐一乐: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轻轻松松听听书

孩子读的第一本书,书名是“父母”

———出自《与家长说》节选 俞正强

坚持阅读8分钟
图片
教学内容
图片

人教版五下数学P111-112 例1、例2

图片

教学目标

图片

1. 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学习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清晰、简明地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3. 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图片

教学重难点

图片

 1.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2.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经历由多样化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图片

教学过程

图片

一、新课导入,弄清问题题意

师:这有一箱益达120瓶,其中一瓶少了3粒,像这样的叫做次品。如果用没有砝码的天平,至少称几次保证找到这个次品。大胆地猜猜看?

生:60次、1次……

师:请用1次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在天平两端各放1瓶,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瓶就是次品。

师:你们觉得呢?

生:天平还可能平衡,不能考虑运气最好的情况。

师: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能考虑最好的情况,恰恰要考虑最坏的情况。

二、化繁为简,经历问题解决基本过程。

1.化繁为简,研究3瓶益达

师:看来,120瓶数据太大了,数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从小数据开始研究。(板书:化繁为简)

师:现在3瓶益达,至少称几次才就能保证找出次品?你是怎么找的呢?和你同桌说一说。

师:像他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这样记录:3(1,1,1)(板书:3(1,1,1) 1次)你能看懂吗?

师:是的,横线上的两个1表示天平两边各1瓶,另外一个1是天平下1瓶。如果不平衡,翘起来的那端就是次品,如果平衡,天平外的那瓶就是次品。现在和你的同桌再说一说称的过程。

师:哎,王老师还有个疑问,第3瓶都没有放上天平称,你怎么知道它是不是次品?

生:通过前两瓶的状态可以推理出来。

师:是的,不论天平平衡与否,利用推理就可以判断,所以只要称1次就能找到次品。(板书:推理)

2.利用4瓶练习两步记录方式

师:那么4瓶益达呢?至少需要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你能像王老师这样写一写吗?可以写在练习纸的反面。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

板书:4(2,2)---2(1,1) 2次

      4(1,1,2)---2(1,1) 2次

三、探究关键数量,初步感知,归纳规律

1.探究9瓶益达的情况

师:3瓶4瓶已经解决了,那么9瓶呢?

出示要求:

1、独立思考,把你的过程写在表格里。

2、完成后,组内交流方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

9(1,1,7)---7(1,1,5)---5(2,2,1)---2(1,1) 4

9(4,4,1)---4(2,2) ---2(1,1)        3

9(2,2,5)--- 5(2,2,1)---2(1,1)              3

9(3,3,3)--- 3(1,1,1)                        2

生汇报9(2,2,5)时追问:第2次为什么在5中找次品,不在2中找次品?

2.探索其他数据(5-8)

师:我们看,从3瓶中找需要1次,4瓶中找要2次,9瓶中也是2次,那么5、6、7、8瓶中找需要几次呢?

生:2次

师:说说你的想法。那到底是不是2次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每组领取一个数据。

独立完成后,同一组之间说一说。

汇报交流(板书方法) 

5(1,1,3)—3(1,1,1)          2次    

5(2,2,1)—2(1,1)           2次

6(2,2,2)—2(1,1)           2次

6(3,3)—3(1,1,1)           2次   

7(2,2,3)--3(1,1,1)          2次     

7(3,3,1)--3 (1,1,1)         2次  

8(3,3,2)--3(1,1,1)          2次    

师:现在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找次品的方法了吗?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学生反馈情况:

1.2份一样  2.分3份?分2份?3.平均分 2份 

师:他们说的有道理吗?如果你觉得不对,可以找找反例。

师:王老师把分3份进行了简单的汇总,继续观察,这3份要怎么分更好呢?

图片

生:要差不多

师追问:差不多是什么意思?(最多和最少差1)

师小结:是的,这在我们数学中就叫做尽量平均分(差1)。

2.体验尽量均分3份

师:那么10瓶呢?你会怎么分呢?11瓶呢?(生口答)

3.利用图进一步理解均分3份

师: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成3份?

师ppt演示。

师:如果把产品总量看作一个圆,分成3份可以这样,也可以这样。

1) 平均分成3份,那么称一次可排除掉2份,次品所在范围就是圆的三分之一,

2) 如果不是平均分,其中有两份较大,那么情况不利时,我们只能排除掉一份大一份小,次品在另外一份大的里面,范围要比三分之一大,

3) 如果其中有两份较小,那么运气不好时,只能排除掉两份小的,次品在大的那份里,也比三分之一大,

平均分成3份,可以尽快地缩小找次品的范围。

师:第一次分完次品在这里,接下去要怎么分呢?

生:再尽量均分3份。

四、运用策略,解决复杂的问题

1.解决开始的问题

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分组规律。最开始的问题,120瓶,大家能解决了吗?

2.时间充裕,可以让同桌出一个数据找次品。

5

动物中的数学“天才”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是巧合还是某种大自然的“默契”?

      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

      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

图片

大家都来推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