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讲:博学多识 笔耕不辍 | 湖南省博物館

 KINGSWEI 2022-05-25 发布于山东

在中国书法史上,何绍基属于那类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书家,学识渊博,诗文俱佳。晚清学者林昌彝(1803—?年)在《何绍基小传》中尝称:“师内行出于天性,处家庭间,恂恂孝友,于学无所不窥,博涉辞书。于六经、子、史,皆有著述,尤精小学,旁及碑版文字,凡历朝掌故,无不了然于心。” 他对古文有极深的研究,尤其是他的诗,堪称一绝,有晚清“宋诗派”代表人物之誉。《清史稿》称他“诗类黄庭坚”,其实除黄庭坚外,他在诗的取法上更多的还是苏东坡。在他的诗作中,不仅有多首表达了其对苏轼的钦佩之情,而且有时作诗喜好步苏诗之韵。他的诗整体看来有自己的风格,其诗作正如其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切豪诞语、牢骚语、绮艳语、疵贬语,皆所不喜,亦不敢也。”从而,也使他的诗作始终保持着“温柔敦厚”的特色,即使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对生民的疾苦多有同情,但在他的诗文中是不会出现那种对社会和现实富有批判力的词句的。有人将其归纳为:“平淡自然,意在自我;不名一体,富于变化;词采壮丽,气势雄伟。”其著作有《东洲草堂诗钞》等。他所作文章,“文笔灵活,富于变化,语言质朴,明白晓畅。《使蜀奏稿》或叙或论,或分条陈述,或一气呵成,均剀切详明,令人折服。《汤母杨太淑人吟钗图记》侧重议论,说理透彻,语言明快,具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仲弟子毅哀辞》侧重抒情,一气呵成,音节短促,震人心弦,催人泪下”。他所作文章也已为当世人所重,惜为其书名所掩。楹联以数千计,且句无雷同,而且语句绝妙,是其诗文才学的显现。其一生著作在经史方面有《惜道味斋经说》八卷、《史汉地理合证》若干卷、及与丁晏合撰的《山阳县志》二十一卷等。在文字学方面的著述有《说文段注驳正》、《说文声读表》、《说文声订》等。其他还有《何蝯叟日记》、《东洲草堂文钞》、《东洲草堂诗集》、《玄女室杂记》、《春陵倦忆录》等。因为学识渊博,再加上聪颖过人,故其字亦如其人一样,内涵极为丰富,久观益美。

                                                                                          《东洲草堂诗钞》二十七卷(同治本)

笔耕不辍,是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曾在《跋张黑女墓志拓本》中题道:“余自得此碑(1825年),旋观海于登州,既而旋楚,次年丙戌(1826年)入都,丁亥(1827年)游汴,复入都旋楚,戊子(1828年)冬复入都,往返二万余里,是本无日不在箧中也。船窗行店,寂坐欣赏,所获多矣”。这不仅表明了他对《张黑女墓志碑》的钟爱,同时也证明了他在学习上的勤奋。而他苦练书法,自少至老,不分寒暑,日课不辍。在给其姻亲李仲云的信中写道:“从未临《道因碑》,冬间忽发此兴,每日晨起临十纸,得百八十字,汗流肱背,真消寒妙法也!”⑽在《何绍基种竹日记》(记叙着从道光二十七年六月至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间,即1847年6月—1848年12月,每天所经历或所做的主要事情)中,有关刻苦勤奋练字的记叙随处可见,如“午间写大字”、“午后写大字多”。就是在酷热的六、七月份,只要有时间,他都坚持,从未间断。如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份:“廿七日,早出门拜客。归,竟日热,写大字汗透。”“廿九日,早起,顺路拜客,到馆。巳正出,由厂肆归。热甚,写大字不能多。”⑾等等。由此可见其在书法方面用功之深和勤奋的程度。直至晚年,他都始终保持着这种勤奋的精神。何维朴在其祖父临《衡方碑》后跋道:“咸丰戊午(1858年),先大父年六十,在济南乐源书院,始专习八分书。东京诸碑,次第临写,自立课程。庚申(1860年)归湘,主讲城南,隶课仍无间断,而于《礼器》、《张迁》两碑用功尤深,各临百通。此衡方碑书于壬戌(1862年)十二月,乃临张迁百通后所临者,未及数本,次年正月即作岭南之游,七月始归,嗣后筋力渐衰,从游诸生日益众,校艺不遑,隶课亦因之少缀矣。”

                                                                                                何绍基《种竹日记》(节选)

                                                                                                         何绍基临《张迁碑》

何绍基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功,除了先天固有的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后天的勤奋所致。科举上,他通过发奋努力,才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考中进士,时年已三十有八。正是因为勤奋,才造就他博通经史,于古文方面有极深的造诣;在诸经、《说文》、注疏、史志、考订之学诸方面的研究,颇具成就,成为诗书双绝的书家。当然,这与他仕途的坎坷,促使他全身心投入有关。如果他仕途顺畅,官运亨通,那么他更多的作为也许就会如其父一样,是在政治上,而非书法艺术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