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寿胎丸加味治愈习惯性流产一例 刘某,女,34岁。 初诊∶1989年10月26日。 主诉及病史∶自然流产四次,今妊娠三十多天阴道见红。末次月经为1989年9月20日,现停经36天。既往月经基本规律,自觉腰酸,小腹坠痛,神疲肢倦,伴阴道少量出血。 诊查∶查尿妊娠试验阳性,体温36.9℃,脉细滑无力,早孕反应不明显。 辨证∶脾肾两虚型滑胎。 治法∶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处方∶菟丝子30g桑寄生20g川续断10g阿胶10g(烊化)党参15g山药30g生白芍15g甘草10g 7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阴道出血停止,并出现晨吐等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测体温37.3℃。脉细滑有力。原方药连服至妊娠三个月。 三诊∶妊娠三个月,阴道未再出血。B超查胎心正常,胎儿符合孕周,停止服药。后告知足月产一男婴。 【按语】习惯性流产,一般多认为是肾气亏虚、胎失所系而致。许老在临证中体会到,流产,尤其是习惯性流产,患者除有肾虚外,往往还兼有脾气虚弱。脾虚中气下陷,统摄无权,可致胎元不固,而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则胎失气载血养。故此,许老在治疗时常肾与脾兼顾。许老对该例患者在补肾养血安胎之寿胎丸基础上,加健脾益气之党参、山药,以强后天之本,山药同时也可以补肾固精。芍药苦酸、微寒,能敛阴止血,与甘草相配可以缓解挛急腹痛。如是则脾肾之气得以补,胎元得以固也。 十四、补肾调肝法治愈女性不孕症一例 马某,女,37岁。 初诊∶1985年1月25日。 主诉及病史∶产后3年未再孕。患者于1982年9月在某医院分娩过程中,胎儿因吸入羊水致呛而死。产后一个月,月经来潮,周期规律。产后未避孕亦未怀孕。男方检查精液常规正常。患者查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上升迟缓,高温相维持时间一般为9~10天。曾服中西药治疗,仍未受孕。1984年12月在某医院人工授精未成功。患者平素心情抑郁,急躁易怒,腰酸怕冷,少腹时时作痛,白带不多,食纳正常;大便不成形,每日一次。月经16,量中等,色正,痛经(±),末次月经1月16日。33岁结婚,孕一,产一,死亡一。妇科检查∶盆腔正常。 诊查∶舌质正常,体偏胖,脉沉细弱。 辨证∶肾阳不足,血虚肝郁。 治法∶温肾壮阳,养血调肝。 处方∶仙茅10g仙灵脾10g紫河车10g女贞子20g川续断10g当归10g白芍10g制香附10g 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心怀舒畅,腰酸减轻,小腹疼痛缓解。舌质正常,脉沉细。查基础体温双相,但高温相上升迟缓。拟上方加菟丝子30g、山药15g。7剂,水煎服。 三诊∶2月11日白带中夹有少量血丝,两天后即净。末次月经1月16日。现偶感小腹疼痛,四肢发凉,食纳正常。查基础体温自1月29日上升至今已20天持续未降,疑为妊娠。故改用补肾安胎之法。 处方∶白芍15g桑寄生15g川续断10g菟丝子30g阿胶珠10g甘草3g党参10g莲房炭10g 3剂,水煎服。后随访,确已妊娠,并于同年11月足月分娩一女婴。 【按语】患者主要因肾阳不足、胞宫寒冷而不能受孕。肾阳不足,精血亏损,腰府失养故腰酸怕冷。且因丧子,心情不舒,肝郁气滞,气机不畅,故少腹疼痛、急躁易怒。治法以温肾壮阳、养血调肝为主。用仙茅、仙灵脾、紫河车、菟丝子温肾暖宫;川续断补肾固冲;女贞子养阴调肝;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制香附理气解郁;山药健脾益气。肾阳充足,胞宫温胞,肝气条达,气血调和,故诸症缓解而能受孕。治疗黄体功能不全之不孕时,许老常选用仙茅、仙灵脾、菟丝子、紫河车等类似有激素样作用的药物,以期提高黄体水平,为孕卵着床创造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