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年前那位感动中国的“春运母亲”找到了

 城北十五里666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12年前,南昌火车站,一位年轻妈妈背着体积庞大的背囊,左手拎着一个破旧背包,右手搂着一个幼小婴儿的身影被人拍下。画面定格的那一瞬间,母亲心酸的行囊与眼中的坚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泪流满面的同时,也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照片上的人,因此被人称为“春运母亲”。

压弯的腰,破旧的包,干净的孩子,坚定的眼神,这是一幅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有人说,她肩上背的是生活,手上搂的是希望。

那么,12年后,这位曾经感动整个中国的年轻妈妈现在怎样了?

文章图片1

一、那年,住上不漏雨不漏风的房子是她最大的梦想

这位“春运母亲”名叫巴木玉布木,1989年出生,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人。当时,她刚匆匆结束5个月的打工生涯,带着生病的二女儿回家治病。

大凉山,是个以贫穷出名的地方。没出嫁之前,巴木玉布木的家在半山腰上,又破又烂,碰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又是漏风又是漏雨。那时,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能住上不漏风不漏雨的房子。因为贫穷,离学校又远。她没上过一天学,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

长大后,她嫁到了山脚下。这里,回家不用再爬半天的山,离马路也比较近,但是,住的房子依然是漏风漏雨的土坯房和温饱都成问题的穷苦日子。

文章图片2

家里只有6亩旱地,里面的石头多得只能种些玉米、土豆之类好活的农作物。这种靠天吃饭的旱地,遇到年份好的时候,一年辛苦下来,地里的收成勉强能够温饱。如果遇上大旱赶上天灾,他们一家就要面临饿肚子的情况。

跟外面的繁荣和昌盛比起来,这个贫穷又闭塞的地方起码落后了30年。出门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医疗条件也十分落后。女人生孩子基本不会去医院,都是在家里生的。生的时候就是请村里的接生婆,有的还有婆婆亲自接生的。

2007年,才18岁的巴木玉布木就在自己婆婆家生下了大女儿。为了给女儿增加营养,巴木玉布木从牙缝里省下一点零钱,让丈夫去镇上买了几斤被视为很金贵的大米。

虽然还要与玉米面混在一起才能给女儿吃,但对巴木玉布木来说,这是她能给女儿最好的营养。女儿身上的衣物,都是捡别人穿旧了后丢弃的,她捡回来洗一洗,又能穿上一阵子。

文章图片3

贫穷的生活和破败的房子总是让巴木玉布木很没有安全感。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常常会在睡觉的时候做噩梦,梦到孩子被冻醒,梦到土坯房塌了。

因为房子是真的很破,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雨水落在床上,让这个家显得更加苍凉和狼狈。村子里不通电,下雨的时候,一家人摸着黑,将家里的桶和盆都拿出来接屋顶漏水的地方。担心孩子被雨水滴到,会让孩子受凉,她就整个晚上都抱着孩子,直到天亮。

屋顶的瓦片不知道翻修过多少次,也不知有多少个下雨的夜晚,她都是彻夜难眠。那个时候她就在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2009年,随着二女儿的出生,巴木玉布木看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心里充满了恐慌。

文章图片4

可能是当了母亲后,心里的天平就有些倾斜。巴木玉布木突然就有了一股强烈的欲望,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像她一样,永远生活在大山里,住在破烂的土坯房里过苦日子。

之前,巴木玉布木像无数山里人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按部就班地跟着祖祖辈辈的轨迹生活着。现在,为了孩子,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她要出门打工。

做出决定后,巴木玉布木没有犹豫多久,就找了有出门经验又见识多广的村里人帮自己买好了车票。便带着仅3个月大的二女儿,跟着人去了南昌一家砖厂搬砖。这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凉山。

有人说,母爱是这世上最有能力改变命运的奇迹!巴木玉布木想要创造这个奇迹。

文章图片5

二、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她希望女儿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

来到陌生的城市,看着不知繁华了多少倍的高楼大厦,巴木玉布木对外面的一切都是新奇和忐忑的。

在这里,她见到了各种奶粉,不同的尿不湿。城市里的霓虹灯,与大凉山无边的黑暗相比,让她更加坚定了,以后要让孩子也一直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信念。孩子,成了她努力改变生活的动力。

她每天都要搬上千块砖头,虽然每个月就只能领五六百块钱。但是她很开心,因为这个比在家里种地强多了。

在砖厂干活的时候,巴木玉布木将女儿背在背上,一边干活一边哄女儿,等她睡着了,就用毯子在地上给她铺个小床让她睡在里面。

文章图片6

她干活的那家砖厂,里面的工人都来自五湖四海,说各种方言的都有。但是平时聚在一起,或者交流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用普通话。

巴木玉布木大字不识一个,普通话对她来说就是一道难题。但是,为了让自己尽快适应,能够没障碍地沟通。除了搬砖,她一直在努力学习普通话。

日子虽苦,但她很有干劲,唯一让她头疼的,就是二女儿经常生病。在老家时,她会带孩子去镇上的医院。在这里,说不出几句普通话的她,别人讲的她也听不懂。想带女儿去医院都不知道该该怎么沟通。

但是孩子不能不管,为了给孩子看病,巴木玉布木决定先回老家。

文章图片7

2010年1月30日一大早,她抱着孩子,把别人丢掉不要的被子、毛毯、衣服等都捡起来打好包裹,结束5个月的打工生涯,匆忙赶到南昌火车站。

巴木玉布木独自一人扛着大包小包的身影立刻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人们对她投来同情的同时,也对她充满了好奇。记者周科也是将这一幕抓拍了下来。

巴木玉布木可没心思管这些,她满心满眼的都是回家的事。从南昌回四川大凉山,没有直达车。中途还要来回转好几趟车。

巴木玉布木带着女儿,先是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到达成都,然后下车后,没有当天就走的车,她只好又花了15块钱在一家小旅馆歇了一晚。

天亮后,她又熬了14个小时的火车才回到越西县。最后在县城搭车回到大凉山时,时间用了3天3夜。

文章图片8

身体的疲惫赶不上母亲对孩子的担忧,一到家,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就赶紧带着孩子到了镇医院。医生看到孩子的情况,摇摇头,说:“怎么现在才送来?时间拖得太久,没办法了。”

这话犹如晴天霹雳,让巴木玉布木整个人都呆在当场。

还不满一岁的孩子,跟着母亲在外颠簸了几个月,因为生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回到家里不久就夭折了。

二女儿的离去,对巴木玉布木的打压很大。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没有再出去打工。自责和懊悔让她始终无法走出失去女儿的痛苦中。

她常常抱着女儿一直盖的那条毛毯,流着眼泪说:“我为什么要出去?不出去也许女儿就不会死?”

有时候又会埋怨自己:“我怎么就这么笨,要是会多说一些普通话,就不用跑回来看治病。女儿也不会这么小就没了。”

那段日子,她就在自我折磨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丈夫怕她出事,想把毯子收走,可她紧紧拽着说什么都不肯松手。这毯子是生大女儿时买的。在南昌砖厂上班时,二女儿就一直睡在这毛毯上。这上面还保留着她的气息,这也成了巴木玉布木寄托哀思的唯一物件。

文章图片9

日子转眼即逝,伤痕在随着岁月而慢慢淡化。

2011年,巴木玉布木的第三个孩子出生,让消沉了许久的她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气。

可是,命运有时就是喜欢捉弄人,这个孩子出生第10天,就永远地离开了她。连二连三的打击,让巴木玉布木一度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摆脱这种苦难。

幸好,她的身边,有丈夫的陪伴,也有亲朋好友的开导和鼓励。

“妈妈,不哭。”当渐渐长大的大女儿来到巴木玉布木的身边,用稚嫩的小手替她抹去眼角的泪水时,巴木玉布木醒了。

她悄悄把悲伤埋在心底,决定为了大女儿振作起来。她要再一次吹响与命运斗争的号角。

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巴木玉布木认为她们所有的苦难都是吃了没文化的苦,于是和丈夫巫其石且决定,再次外出打工。他们要为女儿学习知识铺路。

文章图片10

而就在此时,村里也传来一个消息,国家开启了精准扶贫的计划。巴木玉布木不懂这些,但是她看见村里有人已经开始种植桃树,还有人在桃园旁边搭建起烟叶大棚。

向人打听了才知道,种一亩地的烟叶,一年可以挣好几千块钱。听到这个,想到自家的6亩旱地,夫妻俩不免有些心动。

如果能不用背井离乡,留在家里也能挣到钱,对于巴木玉布木来说,是最好不过。这样,她也不用让大女儿跟着受奔波之苦。之前的事情,让她还有阴影。

慎重考虑后,夫妻俩决定先留下来,种一年的烟叶看看情况。他们将家里的地全部都种上了烟叶。

文章图片11

之前,这些旱地一直都是种玉米,种土豆,荞麦这些农作物。第一次种烟叶,夫妻俩很是紧张,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烟叶种废了。

为了种好烟叶,他们不仅去听课学习烟叶种植知识,还跑去向有经验的人虚心请教。他们满怀着希望,期待着烟叶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只是,因为经验不足,第一年的烟叶只有五六千块的收益。

虽然没有想象中的多,但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夫妻俩决定继续种烟叶。

文章图片12

四,越努力越幸福,命运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拼搏的人

2014年,扶贫干部上门了解了巴木玉布木家的情况后,给他们送上了一张扶贫帮扶卡。他们家被列为扶贫对象,将享有“一对一”的帮扶待遇。扶贫干部不仅将育苗亲自送到他们手中,还帮他们请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帮扶和指导。

在村干部的帮忙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夫妻俩种植烟叶的技术提高不少,随着烟叶产量的不断增加,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尝到了甜头,夫妻俩决定扩大种植面积,没有地,他们在有空的时候就会去半山腰开垦荒地。

因为是山地,他们开垦出来的荒地每每碰到下大雨,地里就会有许多山上冲下来的石头,这显然又加重了他们的工作量,可他们乐此不疲。看着荒地在手中一点点的变成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好地,他们心里开心极了。

荒地开垦到后面,种植面积从之前的6亩,扩展到了15亩,年收入也从几千元到后来的几万元。

文章图片13

生活的渐渐好转,让巴木玉布木终日惶惶不安的心也得到了安抚。

但是之前两个孩子的离去,巴木玉布木的心底始终是藏着一份隐隐的痛。特别是后面她又生了3个孩子后,为了不让孩子们受苦,她依然是在不断的努力的改善着生活。她明白,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才能让孩子们摆脱不幸的命运。

2018年,巴木玉布木家里获得了国家扶贫建房补贴40000万,加上她自己攒下和自筹来的钱一起70000块,盖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新房子。她终于实现了能够住在不漏风不漏雨的房子里的愿望。

住进新房的那一刻,巴木玉布木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文章图片14

烟叶是属于季节性种植物,过了季节后,夫妻俩也没闲着,他们背起行囊携伴一起去外地打工。

在福建的霞浦县,夫妻俩在一家海产养殖场找到了一份海产养殖的工作。这份工作要每天5点多就起床备料,6点半左右到养殖场开始工作。

此时的他们,经过三个月的适应期,夫妻俩已经能够熟练的进行海产养殖。他们熟练的将一笼笼的海参打开,把鱼料投进去后盖好再放回水中。别看这活好像不难,可是给1400余笼海参喂完,时间基本都是到了中午。

虽然很辛苦,但是收入还不错,夫妻俩一个月加起来可以拿一万元左右的工资。这个收入,足以解决他们一家的经济问题。此后,他们每年都会这样,家里的烟叶收完,再到这里打几个月的短工,日子越过越好。

文章图片15

到2020年时,巴木玉布木一家的年收入已经达到10万,他们终于摆脱贫困步入小康。

而她的三个孩子,也都上了学,接受着和山外孩子一样的教育。以前要走几个小时才能去上学,现在只需要10几分钟。不认识汉字的巴木玉布木也已经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生活越过越好的她,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活得开开心心,平平安安!

巴木玉布木只是这个社会中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中的其中一员,她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人动容,也让人心疼。但是,人生在世,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人活着,不管日子有多难,都要坚强的继续往前走。唯有坚强,才能重生。也只有经历磨难的走过风雨四季,才能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笑得灿烂,活得坚韧,心中有爱,眼中有光。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