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吕剑藏书 2022-06-25 发布于山东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她娇小的身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目光坚忍,怀里紧紧抱着年幼的孩子。

擅长摄影的人有千千万,但能在专业摄影领域获得大奖却实属不易。

在不少获奖作品里,光与影不再是难以捕捉的影子,却似透彻闪亮的水晶,凝固住从指间溜过的华光,定格住令人心生悸动的转瞬间,让人叹服于艺术之美。

而记者周科的获奖作品没有夺目的华光,却戳中了不少人的泪点,令人心酸,让人动容。

图片中光色和角度处理得恰到好处,但让观者落下泪滴的却是图片中人。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她不是光艳婀娜的模特,也不是肩挎大牌包包的贵妇名媛。

她是来自于春运中的劳苦大众,年纪轻轻面容清秀,可背上那个高达近1米5的大包裹令人触目,压得她勾着腰直不起身,手上还拎着一个已经破开口的旧背包。

但这一切却改变不了她目光中的坚韧顽强,这源于她怀中的孩子,为了孩子,她负重前行。

这张照片一经发布,引无数热议,其中有一句评价最为经典:““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可谁又知道,人们口中的“希望”早已陨落,女子怀中的婴孩已不幸去世,这背后包含着一个家庭的心酸故事。

凭借这张“春运母亲”的摄影作品,周科获得了“中国新闻摄影金奖”等两项大奖,在获得荣誉的同时,热情的网友也纷纷向他询问当年那位负重前行的“春运母亲”的近况。

在茫茫人海中周科苦苦寻觅,几经辗转,终于见到了自己拍摄作品中的主人公彝族女子巴木玉布木,可这次的重逢相隔了11年。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再见她,脸上添了少许岁月痕迹,多了份豁达爽朗的笑容,不变的是质朴。

记者周科表示,自己因给巴木玉布木拍摄图片而获得了大奖,这个奖与她息息相关,所以他决定把奖金交给巴木玉布木。

但巴木婉言拒收了奖金,露出憨厚朴实的笑容,她也是刚得知自己因为一张被抓拍的照片走红网络,她认为照片是记者努力拍摄的成果,她不想争。

而对于自己曾经的过往,巴木倒是不吝啬向大家讲述。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彝族女子巴木玉布木

巴木出生在四川大凉山,清冽气息绵延在原始山野,满眼尽是望不穿的翠绿。

丰富的林木植被是大凉山的美丽标记,但闭塞、经济落后也是这偏远山区的一大桎梏。

原始大山锁住的不仅是经济技术开发前进的步伐,更是阻滞了人们思想认知的革新,文化教育落后是这里的突出问题。

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浸淫在巴木父母的观念里,巴木从小吃的穿的都是家里孩子中较差的。

而读书成材对巴木来说更是做梦难遇,和当地很多女孩子一样,还处在8岁懵懂求知的年龄时,巴木的求学之路便被父母终止,她心里1万个不愿意也抵不过父母的强权。

19岁年华正好,正是青春向上之季,巴木却被父母安排嫁作人妇,父母牺牲的是巴木的前程,得到的是一笔彩礼钱。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与丈夫

而不幸中的万幸是,巴木所嫁之人本性忠厚朴实,待她不错。

可丈夫巫其石的家境也处贫困状态,连基本的吃住都存在问题,家里的土坯房已显破旧,一到雨天,屋外大雨噼里啪啦,屋内小雨滴滴答答。

而巴木家一共有六亩地,听着还挺体面,可却是“营养不良”的旱地,到了秋收季节,之前播的种子可能连个小芽苗都冒不出尖。

两个女儿出生后想让孩子吃到奶粉是指望不上的,巴木只能把粗粮打成粉,一口大米面一口玉米面地喂养孩子,生活只能做到勉强维持。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与孩子

日子拧拧巴巴地过着,可却偏逢天灾,2009年的那个夏日,一场凶猛的山洪吞噬了巴木家那仅有的六块地。

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了,巴木夫妇意识到不能只停留在原点,否则孩子可能面临饿死。

到外地打工是唯一的出路,可带着两个孩子不方便,由于小女儿尚在襁褓,不能断奶,只能被巴木带在身边,巴木便把大女儿托付给家里的长辈照料。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打工路上

打工地点选择了江西南昌,初来大城市,一切是那般陌生,这里没有巴木熟悉的大山密林,硬邦邦的水泥街道取代了她熟悉的黄土泥道。

而那直冲云天的高楼和闪烁的霓虹,让巴木夫妻俩感受到了一丝新鲜与梦幻。

然而这陌生的一切与巴木夫妻显得格格不入,面对如此陌生的生存环境,只能去适应。

巴木夫妻一无学历二无资金,所以不可能坐到办公室的写字台前,只能来到靠体力挣钱的搬砖厂。

但出得了力,吃得了苦是巴木骨子里的品质,为了生活,沉重的体力活没有将夫妻俩压垮,对他们而言,他们肩上扛着的不是一块块砖石,而是扛着对生活的希望。

当辛苦钱拿到手里的时候,巴木绽开了掺着尘土与汗水的笑容。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但白天的搬砖工作一刻也不容懈怠,因此在辛苦工作和照顾孩子上很难两全,结果小女儿因身子骨弱,抵抗力差,不幸患上重感冒。

再辛苦,巴木也知道应该及时送女儿就医,可是大城市高额的医疗费用,让她望而却步,无奈之下巴木只能选择让丈夫留在南昌打工挣钱,自己带女儿回老家治病。

当时正值元月底,正是春运大潮涌动时,巴木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一张车票。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由于在老家并没有多余的床褥子和衣服,而这边丈夫居无定所,生活拮据的巴木并不舍得丢掉自己从家乡带来的床褥被褥和衣服,决定一起打包,带回老家。

可若买一个行李箱的话得花不少钱,为了节省开支,巴木动手把繁重的被褥等物全部有序地装入一个大麻袋里。

可难题又来了,麻袋没有封口啊,但这难不倒干惯了农活心灵手巧的巴木,她巧妙地用一根根弹力绳间隔整齐地分别穿过麻袋,牢牢地固定住了大被褥。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就这样,巴木背上扛着沉重的行李,手里紧抱着生病的女儿,在2010年元月30日踏上了归乡之路。

而喜欢将摄影镜头对准朴实大众的记者周科正在南昌火车站捕捉拍摄素材。

当时周科正为找不到好的拍摄素材发愁,这时,负重前行的巴木无意中映入他的长焦镜头里,周科心里涌起了一种莫名的酸楚和灵感,他迅速按下了快门,之后,这张照片火爆全网。

而对这一切全然不知的巴木正揣着焦急之心匆忙赶往老家,可辗转到了成都之后,还得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待上一夜。

由于家乡在偏远山区,巴木必须再倒火车赶往越西县,这一路上又耗费了十几个小时,等赶到家时已经披星戴月,整个路程整整花了三天三夜。

可这一路的颠簸延误了孩子治疗的黄金期,所以送到了当地医院救治时为时已晚,孩子最终病逝。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而广大网友面对着图片中人的辛酸人生也会被深深触动。

巴木带孩子回乡治病的全过程也着实让人心酸。

当时巴木身处在大城市,明明城市医院的医疗条件要比巴木的山区老家要好得多,如果能及时治疗,就不用把宝贵的救助时间都耽误在那漫长的行程上。

可是巴木却因昂贵的医疗费无奈地走出医院大门。

而当时巴木怀中紧抱的患儿病情严重危及生命,如果社会福利机构能及早普及针对劳苦打工人的医疗福利制度,那么巴木还会对医院望而却步吗?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与家人

在痛失女儿后,巴木把责任全怪在自己头上,她觉得是自己因打工疏于对孩子的照顾,所以她决定再不外出打工了。

然而无情的现实又一次给巴木重重一击,在2011年,巴木迎来了第三个孩子,但这孩子一出生就不幸染上重病,仅在世十天就夭折了。

难过痛哭后,生活还要继续,但生活的困顿并不是一挥就散的,正当一筹莫展时,巴木夫妻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国家启动了扶贫政策,巴木所在的山区正式开启了“精准扶贫”计划。

所谓精准扶贫就是针对扶贫对象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科学理性地分析,然后给予适当有效地救助,而并非盲目。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与孩子

而扶贫干部对巴木所在的桃园村进行实地考察后认为,虽然这里的土地贫瘠,但适合种植烟叶这类耐旱的植物。

这样一来,巴木家六块本已快荒废的田地终于派上用场,全部改种上烟叶,不仅巴木家,全村大部分村民都开始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烟叶。

短短两年时间,巴木家的生活境况可谓是焕然一新,年收入达到了几万元,生活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好转。

在社会政策的关怀下,巴木一家以及其他村民靠勤劳实现了脱贫致富。

由于被政府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巴木家还获得了4万元的建房补助金,当宽敞明亮的水泥房建起时,巴木和丈夫流下了欣慰的泪水,屋子里终于不会有雨水光顾了。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一家

而这时巴木夫妻已经有了第四个孩子,挥别了过去孩子不幸夭折的阴霾,这四个孩子都健康成长着。

然而巴木不安于现状,也不愿意过于依赖种植烟草,毕竟吸烟有害健康。

终于,巴木决定再次外出打工闯荡,毕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与困苦,早已习惯颠簸在风浪中,为了更好地生活,她依然敢于负重前行。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一家

于是,巴木在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进行双线盈利,把家里的几亩地交于亲戚打理,她们则依然走南闯北,干的依然是搬砖的辛苦活。

不过并不是只困在一个地方打工,因为有了一定的资金储蓄,他们一边打工,一边辗转多个城市,见识了不同的城市风貌,拓宽了视野。

终于,夫妻俩选择在福州台江停下了脚步,这里盛产海参。

当下正是海参生产的旺季,由于巴木夫妇勤劳能干能吃苦,海生行老板决定雇佣他们,并耐心教他们养殖海参的技术。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在海参养殖基地

如今巴木已娴熟掌握了一套养殖海参的办法,一个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元。

但说到接下来的规划,巴木眼里有些许失落,因为海参业的生产旺季是在冬季的12月到春季的4月,海参属性是怕热,所以到了6月份夏日炎炎,海参就无法养殖了。

但巴木眼里仍有光,一直在风浪里打滚的她对眼下这样的困难丝毫不畏惧,她最牵挂的还是远在家乡的孩子,虽身在外地,但孩子是她在外四处拼闯的信念与动力。

巴木向记者坦言,她并不愿意孩子如自己那样日后去辛苦地搬砖打工,她希望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巴木的眼里闪出了泪花。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玉布木

如今的辛苦打拼都是为了孩子能够继续念书,所以夫妻俩不惜代价,不辞辛劳挣钱打工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稳定的读书保障。

说到孩子,巴木又露出了一个舒心的微笑,如今大女儿在读小学,成绩优异乖巧懂事。

巴木回老家时,稍大些的两个孩子都争着帮她做家务,这也是她最大的欣慰。

眼下疫情还未过去,受疫情影响,巴木夫妻不能如以往那样四处打工,但懒惰、沮丧从来就不在巴木的字典里。

如今,她已经开始和丈夫规划下一年的打工行程,多年的务工经历让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脉,让她能找到更有利于自己的工种。

巴木玉布木:怀中女儿已离世,11年后才知自己走红,现靠勤劳脱贫

巴木和朋友

前方或许还有坎坷路,但无论风雨多大,巴木始终昂着头不退缩。

曾经,为带孩子看病负重前行,再到痛失爱女,再到勤劳致富,如今愿凭双手再次走上打工之路,巴木的人生充满挑战却又充实自足。

彝族女子巴木玉布木的经历不仅只是反映她自己的人生路,也折射出了社会的的变迁与进步

她的创业致富不仅有她自己的心血与努力,也有来自于社会对贫困山区的帮扶与关切。

当然,巴木深深感恩社会各界对她的关切,她由衷地表示,希望和她一样历经艰辛的家庭妇女能够撑起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