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之“教”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079天

宗教这个词,在英语里对应的是信仰,也就是因信称义。像基督教、伊斯兰教,就讲究,只要是“信”基督耶稣、真主,再按教义去做,就能得救,升入天堂。

但在中国,宗教并不仅仅是信仰。《说文解字》里讲,上所施,下所效也。要有教、有学、有实践,才能算。这一点对中国的宗教有很深的影响。

比如佛教,有很多“法门”,也就是所谓的。这当中,最接近“因信称义的可能是净土宗。人们经常说,净宗是“念佛法门”,只要不断念诵佛号,就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不过,这仅仅是表象。许多佛门大德,学佛早期对净土宗比较轻忽,但修习的时间越长,越体味到净土法门的真谛,最终转入净土宗。

再比如密宗,无论是藏密还是真言宗(东密或台密),都讲究身(结印或印契)、口(咒语)、意(观想)三密,讲究灌顶、加持,似乎是依靠外在的力量,但最终依靠的还是自身的修炼和精进。

所以,在佛教里,无论什么门、什么宗,都离不开自身的修行,只有不断改造自我,才能成就最终的觉悟。

近代佛教开山人物太虚大师,写了一首诗,说得更透彻: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