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100秒》陪伴您第151天 荀子,是儒家当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人物,眼光老到,问题也看得深刻。 也正因为这老到和深刻,他察觉到了人性的弱点,提出性恶说,更教出了韩非、李斯这样的学生。 所以,在后世儒家,特别是理学兴起以后,几乎湮没无闻,好像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直到清朝中、后期,才被重新发现。 那么,荀子的老到、深刻之处何在?举一个例子。 荀子一生讲学,讲过很多关于孔子的故事。比较荀子讲的这些故事和《论语》里讲的孔子故事,就会发现荀子的睿智。 孔子周游列国,遇到很多困难。其中最严重的,可能要算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只能以野菜度日。 按照《论语》的记载:子路怒气冲冲找到孔子,说:君子也会这样饿肚子吗?孔子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当然也有受穷的时候,但不像小人,一受穷,就歇斯底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是在教训子路,但也有怄气的成份。 在荀子口中,故事变成这样: 子路找到孔子说:老师啊!我听说,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现在您老人家累德、积义、怀美大半辈子,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这可是非常现实也非常尖锐的问题! 孔子说: 子路啊!这是人生的大道理,我跟你讲一讲。 你认为智者必定会被重用吗?那王子比干为什么会被剖心?!你认为忠臣必定会被重用吗?那关龙逢为什么会被杀?!你认为忠谏者必定会被重用吗?那吴子胥为什么会被车裂?! 这世上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人多了,不止我孔丘呀! 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 人的智愚是材。材,是父母给的,我们做不了主;但有材就必定能成才吗?不一定!这要看为不为,为得正不正。有材,可能能成才,也可能成不了才,还可能成了歪才,这是我们能做主的;当然,有材、有为,也不一定能成才,因为还有遇不遇,也叫时,这也是我们做不了主的;有材、有为、有时,也不代表能主宰一切,还有超出我们掌控的东西,比如生死,这叫命。 所以,君子为学不是为了亨通四海,而是要博学深谋,修身端行,居穷而不困,处忧而不衰,不为世事福祸所困。当然,时来运转,也会顺势而为。 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更多《国学100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