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与政治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国学100秒》陪伴您第202天

王闿运是晚清的大名士,出生在名人辈出的湖南。

小时候,虽然不是特出的聪颖,却有那种典型的湖南骡子精神——《清史稿》说他,无论学什么都“不成诵不食不得解不寝

凭着这股韧劲,王闿运二十岁出头就考中举人,被称为“三湘才子”。后来,进京参加会试,却惨遭淘汰。

流连京城期间,因为才华出众,王闿运被当时红极一时的户部尚书肃顺看重,聘为家庭教读,二个人甚至结成“异姓兄弟”。

说起来,王闿运性格里原本就有几分张狂,自恃甚高,把自己的学问看成是内圣外王的帝王术,这下子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

当时,正值太平天国兴起,深受咸丰皇帝信任的肃顺极力主张任用汉人。王闿运趁机在幕后运作,提供了不少帮助,甚至传说救了左宗棠的命。

但是,好景不长,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带着肃顺一帮人逃到热河(承德)。

后来咸丰病重,肃顺被任命为“顾命八大臣”之一,并提出效仿汉武帝诛杀钩弋夫人,在新皇帝即位前杀掉慈禧。咸丰碍于感情,没有听从建议,肃顺也因此成为慈禧的死敌。

咸丰去世后,肃顺最终还是没有斗过慈禧和人称鬼子六的恭亲王奕訢。他护送咸丰灵柩回京,半路就被抓起来,随后在菜市口问斩。

不过,王闿运事先听到风声,早早就躲起来,没受株连。

这以后,王闿运没有放弃他的帝王术,而是找到当时风头正劲的湘军领袖曾国藩。

曾国藩对于身为同乡的王闿运早就有所了解,不冷不热地把他安排在幕下,但是不给具体事做。

据说:有一次,王闿运到曾国藩帐中闲坐,看身边没旁人,就劝曾国藩学曹操——拥兵自重,划地分治。曾国藩一直没作声,只是低头在桌上写字。等王闿运说完,曾国藩起身离开。王闿运到桌前一看——满桌子的字。

从此,王闿运心灰意冷,回到家乡,做起了学问,写了一大堆经、子注疏。

应该说,王闿运在教育方面还是有所成就的,做过著名的船山书院山长和袁世凯时期的国史馆馆长,他的学生里也有大名鼎鼎的杨度、廖平、齐白石。其中,杨度更是把他所传的帝王术运用到袁世凯身上,只不过又成了历史笑柄!

说起来,王闿运是个有争议的人物。钱钟书先生的父亲曾经说,王闿运名满天下,谤满天下

实际上,王闿运应该算是典型的传统文人,对于政治的认识大多来自纸上。这样的人,如果真要从政,恐怕不是害了自己,就是害了别人,甚至害人害己。

比如:主持国史馆期间,王闿运把一干权限交给身边的老妈子——周妈,结果把国史馆搞得乌烟瘴气。

修齐治平、内圣外王,是北宋以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如果说,这种理想刚产生时还有几分合理性,那么到王闿运的时代,知识分工已经越来越明显,政统道统”——也就是政教的分离也是大势所趋。

这种情况下,文人,特别是有影响的文人,如果能把精力集中在中国独特的修身实践和做人教育上,无疑会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当然,对于作为“当局者的王闿运,这或许是一个过分的要求!

更多《国学100秒》:

说说“气数”

恩生于害  害生于恩

心存敬畏  行有所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