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秀称帝的那一年,他也称帝了,还和刘秀大打舆论战

 奥卡姆剃历史 2022-05-26 发布于北京

摘要

面对公孙述的舆论宣传,刘秀命他们谋士智囊们重新解释了这个预言。他们宣称这个预言的真实意思,是公孙述在他称帝后的第12年将被刘秀击败。

而他们的这个预言,也真的实现了,公孙述25年称帝,36年战死,恰是他称帝后的第12个年头。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随即绿眉军起,天下纷争,英雄辈出,在刘秀称帝之前,竟然先后有11人称帝,还不算那些独霸一方的大军阀。

刘秀在群雄纷争的战场中杀出,先后控制了大平原的北部,于公元25年8月5日登基,定都洛阳,算是为大汉王朝续上了命,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的时候,其实并没有统一全国,比如广大的西北地区,那里就是大军阀公孙述的领地。

公孙述出身西北望族,王莽篡汉时公孙述为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

 公元24年,公孙述即已自称蜀王;公元25年4月,公孙述更是自立称帝,定都成都,建立成家政权。

公孙述管辖的地区,从北面的秦岭山脉到南面的长江,从西面与西藏交界的地带到东面长江三峡以下,这块地区外界几乎无法进入,历史上这块地区也多次分裂。

这或许就是公孙述敢于称帝的底气所在,但这也限制了他进击中原、与刘秀争夺天下。

公孙述的谋士曾建议他趁中原纷争,主动进击,但公孙述犹豫在三,还是放弃了机会,公孙述当时兵多将广,给养充沛,而刘秀陷于中原战场不能自拔,如果公孙述出击,还真是有可能改变历史。

刘秀自然抱有统一全国的志向,对公孙述称帝肯定不能无动于衷。

但刘秀称帝后一直陷于内陆战场,先是用两年时间才彻底消灭了绿眉军,然后北部平原又爆发了新的起义,还有南部平原和山东半岛的战场,一直到公元30年才平息了下来,然后就是与盘踞甘肃东部的军阀隗嚣作战,战斗持续到了公元34年结束。

这个时候,刘秀才开始面对公孙述这个最危险的对手。

公孙述是一个特别迷信的人,喜好符命鬼神之事,可能当时人们的心理都这样吧。

公孙述曾引用《录运法》中的一句“废昌帝,立公孙”,又引用《括地象》中的“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来证明自己称帝是正义的,还说自己手纹奇特,是拥有天下之象。

公孙述大造舆论,还把这些说法传至中原地区,以此打击刘秀,惑动众心。

刘秀让这个公孙述弄得哭笑不得,但又不能不认真对待,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这些说法真得是有市场的,要不然也不会每个开国皇帝总会编些祥瑞上身的传说。

刘秀那时光顾着在中原征战,只好给公孙述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图谶上讲的'公孙’,就是汉宣帝。代汉的是当涂高,你难道是当涂高吗?”

刘秀那时只能很客气地对待公孙述,告诉他现在天下大乱,人人都想当皇帝,你称帝呢也不是多大的事儿,但是呢,你已年老,你的妻子儿女却还弱小,天子的帝位啊,是不可力争的,你应当好好三思三思。”

刘秀也真是客气到家了,这封信的抬头竟然是“公孙皇帝”!

可见刘秀那时也真是对公孙述无可奈何。

刘秀现在腾出手来了,准备收拾公孙述。

公元35年,刘秀的大军挺进到公孙述的地盘。

公孙述则在三峡下游架起一座横贯长江并有军事塔楼的浮桥,浮桥与长江两岸的要塞相连。

刘秀的水师发起了进攻,借东风之助逆流而上,并烧坏了公孙述的浮桥,这样刘秀的大军就可以通过水陆两路进入公孙述的领地。

但是由于巨大的地形障碍,公孙述并不会轻易认输。直到公元36年12月,刘秀大军才抵达成都,公孙述在交战时受伤死去。

刘秀称帝十年后,才算是消灭了自己最大的敌手,成了名副其实的东汉王朝的皇帝。

在这一年多的征战中,双方的武器除了刀、枪和弓弩,还有就是舆论宣传。

当时流行用手法有预言、图谶、五德论等,都是被用来争取民众支持的。

公孙述用五德论承认王莽是以土德当运的一个合法的皇帝,这样他自己则是金德,依次是代替王莽的,这样就排除了刘秀称帝的合法性,说刘秀就是个骗子。而刘秀也只能宣称火德未被代替,只是暂时衰落,五行中的下一行尚未来临,所以王莽和公孙述都是算位者。

他们俩还互以预言攻击对方,都设法证明他们身受天命。

公孙述说他梦见一人对他说“八ム子系,十二为期。” 八ム子系,即是”公孙“二字,而十二之数指的是西汉12个君主(包括吕后),因此根据这个启示,汉朝的气数已尽,公孙述是注定要代替汉朝的。

面对公孙述的舆论宣传,刘秀命他们谋士智囊们重新解释了这个预言。他们宣称这个预言的真实意思,是公孙述在他称帝后的第12年将被刘秀击败。

而他们的这个预言,也真的实现了,公孙述25年称帝,36年战死,恰是他称帝后的第12个年头。

谁能想到,一场战争中竟然还夹杂着这些乱七八糟的预言呢?

不过,双方运用舆论宣传的手法倒是都很熟练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