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论书法之道一一摘自巜颜真卿大传》3345

 新用户8570daY7 2022-05-26 发布于山西

颜真卿道:“若论书法之道,还是智永的永字八法最为精辟而又简明扼要,易于掌握。八法了然于心,无论楷书、行书还是大草、小草都不无益处。”

怀素诵了声“阿弥陀佛”,说道:“愿闻其详。”

颜真卿说道:“点称为侧,以三折法用笔,像鸟儿幡然飞下,又似高峰坠石。横又为勒,好似飞马将军收缰勒马。直也叫努或弩,如挽弓射箭,力发千钧。欧阳询称直为竖,他的体会是一竖下去如万岁枯藤。钩又称趯,如格斗踢脚,猛踢急收。挑称策,也叫仰横,势如扬鞭策马。长撇称掠,好似飞燕落地,轻快劲健,一掠而下。短撇称啄,如鸟儿啄食,锐而迅疾,欧阳询将此比为利剑断角。捺称为磔,如刀割肉,一波三折,沉着有力。”颜真卿笑笑,道一声:“如此而已,谈不上深奥。”

怀素合十又对颜真卿行了一礼,请教运笔奥妙。颜真卿说道:“用笔有正用、侧用、顺用、逆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之分。运笔时能将笔之锋芒保持在字的点画之中,叫中锋行笔。中锋行笔若将笔之锋芒藏在点画中间叫作藏锋,将笔的锋芒偏在字的点画一面者叫偏锋。作书一般要以中锋行笔为主,偏锋为书法之病。无论如何用笔,行笔时都要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乃为合拍。”

颜真卿饮了一口茶,看着怀素仍在沉思的样子,问道:“金吾兵曹参军邬彤亦曾得到九公真传。他的书法爽利疏闲,流便可喜,敛而不狂。世人评说邬彤草书如寒鸦栖林,似平冈走兔,受到好评。上人跟随邬参军一年多,没有听邬彤讲过草书的笔法奥妙吗?”

怀素凝思片刻,说道:“邬彤兄对我说过,草书的古势很多,太宗以为王献之的草法如凌冬枯树,寒寂劲硬,一叶不挂。张旭公以为草书笔势应当如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颜真卿点点头说道:“对,这些虽然都是比喻,却比得生动形象,恰如其分。艺术家应该学会观察生活,从大自然中吸收营养,感悟书法的神韵和情趣,获取书法奥妙。”

怀素说道:“邬彤还曾对我说,草书的竖画牵丝可学古钗脚,鲁公以为如何?”

颜真卿回道:“竖画牵丝学古钗脚,不如屋漏痕自然凝重,因为屋漏痕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好似中锋圆笔徐进,不露圭角。”

怀素点点头,笑道:“正是,古钗脚锋芒毕露,有失含蓄之美。”说到这里,心情激动,感慨万千,对颜真卿合十行了一礼,说道:“今日衲子聆听鲁公教诲,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润心。今后衲子一定多从大自然中感悟草书神理,寻找创作灵感,录像取势,融入作品,争取突破自己。”

颜真卿笑道:“对,中华文字本来就源于象形,发展到楷书仍有许多形成分。大量的物形和自然动态都可以作为草书创作的借鉴,使书法艺术变得更加生动而有韵味。张九公是看到村姑与担夫争道,明白了笔势的冲突和揖让,又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悟得了草书的神韵和节律。张九公常常独自一人沉迷于草书之中,每遇喜怒哀乐、怨愤悲愁、思慕忧虑、心有不平,必饮酒酣醉,搦管挥毫,发之于狂草。平时所见的飞鸟走兽、山水草木、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以至于两军兵战、伎乐歌舞,凡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之事,皆寓于草书之中。因而,九公草书犹如鬼使神差一般,千变万化不可端倪。天后朝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此话说得生动形象,妙不可言。简单地说,这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上人草书如此奇妙,一定也有所体会吧?”

怀素激动地说道:“野衲外出云游多年,曾经乘船入川,夜听嘉陵江水,时而涛声如雷,时而淙淙似琴,激流澎湃如鞭炮轰鸣,浩浩荡荡似军伍夜行。又曾于夏日雨后观看天上云飞,一会儿像巨浪翻滚,一会儿又像万马奔腾,耸起如奇峰千座,卧倒似一马平川,千变万化,诡形怪状,野衲将其融入笔势,运腕小试,笔下之字顿时现出了勃勃生机。”

颜真卿惊喜地“噫”了一声,拍案而起,感慨地说道:“上人草书得天地造化,自然神韵达到了得心应手、炉火纯青的境地,足可以流芳千古传之后世了。今日见到怀素上人我才明白,奇妙无比的草书世世代代都有传人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