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谦卦智慧7|搞好人际关系的简单有效法则

 其德文化 2022-05-26 发布于上海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财聚民散,财散民聚

儒家《大学》有云: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儒家《大学》里的这段话,给出了得人得众得国的三种方法或者说三种手段:道为先,德为本,财为末。

儒家《大学》里的这段话,还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民众的治理上,如果德财本末的关系不理清,外本内末,本末倒置,以德为外,以德为轻,而以财为内,以财为重的话,则容易引起民众的竞争不已,争斗不已,争夺不已,争民施夺,影响到整个世界的安宁,得不偿失;

儒家《大学》里的这段话,说出了一个民众的治理的法则,那就是要厘清本末,正本清源,重本轻末,外末内本,以德为内,以德为本,以德为重,以财为外,以财为末,以财为轻,重德轻财,才是长治久安的治理之道。重德轻财的具体实施,则是财散则民聚;

儒家《大学》里的这段话,承载着儒家治理之道。儒家的重德轻财,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的治理之道,也为道家的经典《道德经》所认同: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道之遵,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儒家重德轻财,内本外末,德本财末的治理之道,却不是反对获取财富,反而是鼓励获取财富,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已。因为只有有财富可散,才能财散则民聚。毕竟《系辞.下》第5章有,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毕竟《系辞.下》第1章有云: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只是理财却不为聚财、理财聚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散财聚人。理财聚财只是手段,却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散财聚人、成德、行大道。

儒家《大学》里的这段话,承载着儒家的治理之道,承载着一个非常简单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聚人得人得众的一个非常简单粗暴,却行之有效的法则,那就是大散其财,散财以聚人。

散财以聚人,虽说是聚人得人得众的一个非常简单粗暴、行之有效的法则,却不是最理想的法则。有一种法则,即使不花钱,不散财,也能聚人得人聚众。

这种不花钱,不散财的法则,其实也非常简单粗暴有效,并且每个人都能做到,那就是保持微笑,保持谦逊,用《谦》德,用《谦》道。用《谦卦》六五爻之《谦》道,即使不花钱,不散财,也能聚人得人聚众。为方便后续行文,先把《易经》《谦卦》供在文中:

谦卦.png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谦卦》六五爻的爻象

《谦卦》六五爻,以阴爻处五位,以阴爻处尊位,以阴爻处《谦》,以阴爻处上卦坤卦,坤卦性顺,处《谦》得顺,以阴爻处上卦坤卦第二位,处《谦》得中,处尊位而能以谦顺待下之象;

《谦卦》六五爻,执尊用柔,谦顺待下,处《谦》得中,《易经》圣人为六五爻所系的爻辞怎么样呢?且看《谦卦》六五爻辞: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何以聚人曰财。小人不见利不劝。财散则民聚。无论是《系辞》也,《大学》也罢,都说是财能聚人。而《谦卦》六五爻辞,却说不富以其邻;

六五即使不散财使人变富人也能得人以六五为邻居,也能让众人亲近,就是因为《谦卦》六五爻,执尊用柔,谦顺待下,六五爻待世界以微笑  世界将报六五爻以微笑。《谦卦》六五爻,执尊用柔,谦顺待下,没有什么不利的,六五,不富以其邻,无不利。

虽然《谦卦》六五爻,执尊用柔,谦顺待下,没有什么不利的,六五,不富以其邻,无不利。但是《易经》圣人,却不忘告诫六五之君,利用侵伐。执尊用柔,谦顺待下,也要有度,善良之中,必须带点锋芒。

《谦卦》六五为君,已处《谦》却以柔居之,不可谦之无度,不可柔之无度,否则,小人易慢,当知刚柔并济,恩威并用,利用侵伐,征不服也。善良之中,带点锋芒,才算是真正的处得其中,才是真正的为君之道,才是真正的无不利,才是《谦卦》六五爻之爻意。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