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楷书首次问世,曾被人抢走,专家:这字将改变书法史!

 雲龍亭书斋 2022-05-26 发布于广东

欧阳询继承和发展了汉魏六朝时期严肃凝重的书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是南北书风结合的结晶。


在欧阳询的书法中既追求庄严之美,又追求典雅之意,他在初唐四大家中风格最为强烈,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书法注重法则的运用,其具有“戈锐之象”。在书写前的准本上“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写前排除杂念,要注意书写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为书写打下良好前奏。

图片

结构劲峭、笔法平稳、分布有序,方正刚劲的独特风格。线条细中有粗,方中带圆,“肥则为钝,瘦则露骨”以显刚劲雄强,力求骨力。讲究用墨浓淡适中,“墨淡则伤神采,绝浓必滞锋毫”。

险劲中求平正,虚与实,方与圆,轻与重,讲求均衡和谐之美,恰是书法美学风格体现。欧阳询在《八诀》中提出“四面停匀,八面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

《传授诀》中强调“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可不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急缓相应,骨肉相济,不偏不倚,在法度森严下体现中和的审美标准。


图片

讲求书写时要根据每个字的点画多少来安排好大小疏密在处理字的笔画关系中,变化要求得当,远近相宜,倚侧得当,特别是一字中相同的笔画更要有所区别,避免雷同。

字体中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或全包和独体字的的安排上,要达到均衡的结构,不得上重下轻、倾向于一边倒、穿插贯穿混乱,伸展走势要平衡而稳定,不能出现太过拥挤或一盘散沙。

每一笔都各居其位彼此独立又相互扶持,达到每个字的完美呈现。

图片

不论什么样的书体,都无处不体现出欧阳询对法度的重视,一点一画都有其严格法度要求。

欧阳询擅长很多的书体,如行书、楷书、隶书、篆书等,给世人广为流传的是楷书,宋代《宣和书谱》指出欧阳询楷书“为翰墨之冠,而至于行书,又复变态百出,当是正书之亚”。

图片

《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的代表作,方圆并用,森严瘦硬,平稳险峻,峻峭温雅如绅士,赵孟也说他的作品乃是“清劲秀健,古今一人”

清代郭尚先评“《醴泉铭》高华浑朴、法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伯施以外,谁可抗衡”。此帖中斜切的笔法在继承北朝的险劲中稍加内敛化,但就整个书法家的书法看欧阳询的楷书更为锋芒毕露些。

图片

如“上、可、玄、光、年、二”等字中的横画和“者、光、也”等字的竖画中入笔时凌空斜势落笔尖锐有力。

字体中不仅有险绝之证更有含蓄饱满之态,字的悬针下部和捺画、竖弯钩收笔的部位多是内敛,如“年、神、内”的竖画和“奄、流、此、足”等字的折出。

图片

“放”字两长撇,一撇厚重饱满,一撇作兰叶撇,这都避免点画、字形结构形状的重复。在“玉”字下端的一横故意写短,为最后一点留有空间,改变了一般“玉”字写法,线条短促平整,亦有险绝之意,又如“宫”“饮”等。

“甚”字上半部分平整、稳定,其中两竖直的线条穿长横而下,而两竖笔直有力给人以站立军姿之感。

图片

两竖以补下部空白,使整个字上下疏密得当,空间布白均匀和谐。“临”字“臣”部上实虚,左部一竖故意写长,以补左下角空白,使整个字方正,四角饱满。

“建”字“聿”部横画均匀,长短参差,部首上方增加一点,以补上方空白,力求整字疏密,布白完整和谐。此帖中“下”字,第一笔的长横虽长不重,行笔中虽是中锋却是纤细有力。


图片进入学习更多书法教程!

横画中间稍稍细点在继续行走中略向上倾斜,左端是稍低得到了末端就微微高起,但是整体的起伏又不可太大,最后的收锋处上抬微顿回收,方正整齐。下面的一竖比横画粗壮有力,与横画显出轻重区别。

图片

在“安、定、家、当、冠”等字的中,“冖”不能过于太重多是微微上升,要有均匀有力之感在左右中三点一线的处理中,右勾左斜,而中间点若是取正中间则会有偏右的视觉错觉。

应是向左一点点落下,而左点多是高一点,三点呼应俱显阳刚,而三点的转折中,先缓后速,放宽有余,包住下面笔画的主体部分,才能稳定,而“安”字下面的一横却长出上面的宝盖头,避免了过于拥挤的状态。

体现出欧阳询字体中紧外散的书写特点。像“望、声、壑、暨”等组合的字,明显能够看其主次关系来。

图片

一般上面的两个部分多是从属,而且大小长短多是均等没有悬殊特别的大,而下面的底座却是稳定的关键。

三个部分并不是平均分割的,在平正中显欹侧,如“望”字左上方的“亡”与右上方的“月”对比,“亡”字偏下,下面的“王”字偏右,使其平稳住,而“王”的一竖没有落在中线上,“王”最下面的长横右边微长增加了稳定状态。

图片

而“三点水”有两种点法:

第一种,前两点为瓜子形的普通点法末点作挑笔,这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写法;

第二种,则是受着魏碑影响,第一点向左撇,然后一点自然下垂,最后挑起。最后的挑点不宜过长,用笔半藏半露体现方笔特点。


而“三点水”会随着右边的字体而有所变化,右边若是长方体势,“三点水”则呼应其为竖长形如“润”字等。若右边为扁宽字势,“三点水”则呼应为弧形,如“池”字等。

图片

几乎都是首点左向挑出,中点纵向伸长,再提转,顿笔右上挑出。转笔与折笔中“转以成圆,折以成方”,用转笔方法所得到的效果。转笔使线条圆实厚重,柔中带刚,折笔写出的笔画果断明快,骨力外拓。

书中“流、其、必”等字,点画呼应,生气盎然,点画间气韵畅通。有些字的点画、形态互不相交,形虽断而笔意连,如“心”“必”“州”等,特别是点和卧钩笔法。

图片

但欧阳询楷书风格的发展离不开隶书中圆润饱满的特性对他的影响。隶书作品《房彦谦碑》为欧阳询唯一隶书作品,该碑书法保留了北朝古朴雄壮的风格,《行书千字文》“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
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行笔内敛外拓并用,气脉贯穿,转折自如有骨力,结构凝重而丰致,布白均匀准确,疏密得当,轻松自如,线条流畅有痛快酣畅之感,把魏晋书法长处融会贯通,字古而不泥古。

图片

《卜商读书帖》是欧阳询晚期作品,其字体呈长方形,多采用王羲之的笔法,但字体比较修长,具有自己面目,点画骨力间不适丰腴,内敛强劲,气韵生动。欧阳询的这些章法心得,在《三十六法》得以总结: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

“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欧阳询书法的一点一划都成为后世模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