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过多止血无效,活血祛瘀反有功!

 金坛区 2022-05-26 发布于上海
青竹中医 让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c.cn/mmbiz_png/3RibUUCjwfE4Zibh4mFVjKWUpQ6prlSiatpib6SfnG1KGUDChk0akOL5vOzZq6otaicxJRkAiaoqV4qTeICp1D6z61Ow/0?wx_fmt=png' data-cropx1='184.00242424242427' data-cropx2='1366.8751515151516' data-cropy1='0' data-cropy2='1277.3718945504622' data-ratio='0.6666666666666666' data-type='jpeg' data-w='1162' _width='-30px' src='http://image109.360doc.com/DownloadImg/2022/05/2621/245710319_2_20220526092454755.jpeg' alt='图片'>

914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c.cn/mmbiz_jpg/3RibUUCjwfE4Z7w4DibE1uib4gL9DvythINHGXpYj8nPRTdz9WKyPQdicaxaI4t1d04icXgvtZny612oEtJgibWG4hkQ/0?wx_fmt=jpeg' imgdata='null' tab='innerlink' data-linktype='1' wah-hotarea='click'>图片
来源|《中医就有这么牛》

 导读 

本文记录了孟老四次接诊一女子崩漏,初定肝阳上亢以滋肝泻火,二诊反用活血药?后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一点点阐明开方思路,为临床医者复诊提供学习经验。

2006年7月16日,一个中年妇女捂着肚子来到了诊室,一进来她就握住我的手说:“孟大夫啊,你一定要救救我啊,我要是再这样下去我的血就要流干了啊……”

我看此人面色发白,但两颧发红,两手又捂着小肚子,心里就猜到了八九分,此人定是经血量多或者淋漓不尽。一问她的病情果然如此。

她坐下后就急切地介绍说:“医生,我已经50岁了,每个月月经都来,但每次都不得干净,月经的颜色是红的,刚开始3天量很多,后面量就少了,但就是不干净,每次都能拖上半个月,多的话要20天左右才能干净,已经几年了。”她接着又说:“我这些年也吃过一些中药和西药,在吃药的时候有时候也能止住出血,但下次月经来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好久不得干净。

”我说:“别急,慢慢说,你月经前后有什么不适情况吗?”

她说:“孟大夫啊,我总是一阵阵的烘热,每次来月经之前都头痛,乳房也胀痛,痛不能按。脾气也暴躁,总是骂老公和小孩,睡觉也不得安宁!”

我问:“胃口怎么样?”“吃饭倒还正常的。”“大便情况怎样?”“大便总是拉羊屎蛋,经常3~4天才能有一次大便。”

我看了她的舌质发红,舌苔黄燥,脉象非常的弦紧,心中已经对她的病情有所把握。记录病历如下:

殷× ×,女,53岁,职工。初诊:2006年7月16日。

年逾五旬,经水按月至,每至则淋漓不止,色红,量初3日颇多,后虽少而不止,常迁延半月,多则20日左右,数年治疗不断,中西药遍服,在服药时或有能止,但下次经行仍如前淋漓不绝。

刻诊,面色少华,但阵阵烘热,经行前,头痛性躁易怒,乳房胀痛,痛不能按。夜寐不宁,纳谷正常,大便燥结,常3~4日一行,质硬形如栗状,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搏指,肝阴不足,肝阳旺盛,使肝失藏血之职,更兼燥热结于肠,火热之邪,更易上亢。

治拟滋养肝阴,清泄肝火,润肠通便。

处方:
炒白芍15g 炙甘草10g 柏子仁12g 
炙紫菀12g 郁李仁10g 牡丹皮10g 
娑罗子10g 广玉金10g 生麦芽20g 
朱茯神12g 夏枯草10g 火麻仁10g 
黑脂麻(研)30g 干地黄12g (7剂)

患者离开后,学生问:“老师,这位患者的情况是崩漏吗?”

我说“是的,你说说崩漏的定义呢?

学生说:“崩漏是指妇女非周期性子宫出血,其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为 '崩’;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者为 '漏’。”

我说:“对,崩与漏虽出血情况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互相转化,如崩血量渐少,可能转化为漏,漏势发展又可能变为崩,故临床多以崩漏并称。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妇女多见。”

学生又问:“老师,此人流了那么多的血为什么舌质还那么红啊?”

我说:“这位患者是肝阴不足,肝阳旺盛,肝的藏血功能不能起作用,更兼有燥热结于肠,火热之邪,容易上亢。所以她总是一阵阵的潮热而且舌质红。治法当拟滋养肝阴,清泄肝火,润肠通便。”

2006年7月23日复诊,她进门后没有大喊大叫,她说:“医生,我吃了药之后,大便通畅很多,乳房胀痛也减轻了,睡觉也安宁了,可就是月经依然未止。”

我看她舌质红比之前稍淡了点,脉还是弦紧。这可得好好想想了。之前用了很多止血药为什么没有效果,可见着眼于止血可能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003年我曾经治疗的一例习惯性流产的患者的病案也启示到了我。历代医家曾说过“暴崩宜补宜摄,久漏宜清宜通”。又曰:“久病必瘀。”

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出血是因为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还是用清肝滋阴法加上活血化瘀的药物。记录病历如下:

二诊:2006年7月23日。大便通下,乳房胀痛亦减,夜寐稍安,月经依然未止,舌红稍淡,脉仍弦,窃思前医屡用多种止血剂而血不止,可知着眼于止血似非良策,前贤有“暴崩宜补宜摄,久漏宜清宜通”。又曰:“久病必瘀。”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

姑拟清肝滋阴。参与化瘀之品。

处方:
干地黄12g 炒白芍15g 炙甘草10g 
柏子仁10g 牡丹皮炭12g 娑罗子12g 
生麦芽20g 藕节炭10g 川大黄炭10g 
参三七6g  桃仁(打)6g 山楂炭10g (7剂)

三诊:2006年7月30日。她说大便有点稀但是能每天一次了,先是肚子疼,后来月经血里有一些小血块,一旦掉下来了肚子就不疼了,而月经的量也开始减少了,再过了一天就干净了,乳房胀痛也消除了,舌红已淡,脉弦象亦转和缓,再以原方加减。

处方:
干地黄10g 炒白芍12g  炙甘草6g 
柏子仁10g 牡丹皮炭10g 川大黄炭6g 
杜红花5g   制香附10g  参三七6g
阿胶10g (烊化冲服) 当归10g(7剂)

四诊:2006年9月30日。她来了告诉我说8月份月经来了不多,3天就干净了。乳房胀痛没有发作,胃口挺好的,睡觉还是不安稳,舌质尚正,脉微有弦象。瘀血已去,肝阴渐复,再以滋阴清肝,佐以养血。

处方:
南沙参12g 干地黄10g 大麦冬10g 
川楝子6g 甘菊花10g柏子仁10g
牡丹皮10g 炒白芍10g 阿胶(烊化)10g 
生麦芽20g 青皮5g 玫瑰花6g 

嘱14剂服完,观察经期至经行情况,再行调治,后4月因感冒复来诊治,告以自去年9月30日服方14剂后,经血未行,身体恢复良好。故未行复诊。

我问学生:“说说崩漏的发生原因。”

学生说:“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接着又说:“分开而言有以下几种:
①暴崩致脱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②气血两虚,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③脾肾两虚,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④肝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⑤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⑥气滞血瘀,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学生问道:“老师,崩漏该如何辨证论治呢?”

我说:“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学生问道:“老师,那么这位患者是否像 '由于肝郁气滞,久滞成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我说:“对。初诊滋养肝阴,清泄肝火,润肠通便;复诊效果欠佳,思前贤有 '暴崩宜补宜摄,久漏宜清宜通’,又曰:'久病必瘀。’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归经。姑拟清肝滋阴,参与化瘀之品;最后一诊瘀血已去,肝阴渐复,再以滋阴清肝,佐以养血。”

我接着又说道:“最重要的是复诊时的思路,本症经行过多,逾期不止,其为肝阴不足,肝火亢旺,固属有之,但服滋阴清火,止血之剂,何以经血不止,盖以瘀血内阻,不去其瘀而用止血剂,可使瘀血有加。故愈止而血不止也。其理与治水同。

洪水泛滥,不疏其源而徒事堵塞,往往使水患加重,若清其源,疏通淤泥,则泛滥之灾自能平息,此即夏禹治水之道。

此症不用止血而用祛瘀活血后,经血能迅速而止。其中最得力者应为制军炭、参三七两药,盖大黄性寒,即有清火导热下行,炒炭又有止血之功;参三七既能活血,又能止血,且不伤新血。祛瘀止血,必有瘀者方可用之。

本病确定其有瘀者有二:一为病久,常言久病多瘀;其二为前医用多种止血药(含中西药剂)血不止、时或有加重之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