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选药的时要考虑肾功能

 感悟zs 2022-05-27 发布于河北

  

  

  

  

  

  

糖尿病选药的时候要考虑肾功能: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有些患者一看到药物说明书上标有类似影响肝肾功能的内容就非常担心,即使该药物对自己的病情非常适合,也会弃之不用,而去另外寻找一些所谓对肝肾无任何毒副作用的良药,谁也不愿意一病未平,一病又起

但是,药物真的有这么大的毒性吗?应该如何在治病吃药和保护肝肾功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呢?

由于不同的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不同,起效快慢不同,副作用也不同,何时服用很有讲究。

双胍类药物--进餐中服用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华止,美迪康等,主要作用机制为减少肝糖输出,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等。二甲双胍对正常血糖并无降糖作用,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由于其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少数患者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因而,主张进餐中服用或进餐后立即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餐前2030分钟服用。如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本脲(优降糖、消渴丸)、格列吡嗪(优哒灵、美吡达、迪沙、瑞易宁)、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美脲(亚莫利)等。主要作用机制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降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的相当数量有功能的β细胞(30%以上)。当然,由于瑞易宁是控释片,格列美脲为长效制剂,也可于早餐前即刻服用,同样有效。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餐前15分钟服用。如那格列奈(唐力)、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等。主要作用机制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其特点为口服后作用快,为快速餐后降糖药,宜在餐前15分钟或餐前即刻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进食第一口食物时嚼服。如阿卡波糖(拜唐平、卡博平)、伏格列波糖(倍欣)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在小肠黏膜刷状缘竞争性抑制葡萄糖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和异麦芽糖酶,延缓葡萄糖和果糖等的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应在吃第一口食物时嚼服,不进餐或不进食碳水化合物时则不服药。

    噻唑烷二酮类--早餐后服用。如匹格列酮(艾可拓)、罗格列酮(文迪亚、爱能、维戈罗)等。主要作用机制是增强胰岛素在外周组织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为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用于较肥胖的2型糖尿病,尤其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者,可单独或与其他类口服降糖药、胰岛素联合应用,可于早餐后服用。

老年人的药物选择在兼顾降糖效力的同时更要强调用药的安全性。应用最多的降糖药物为α-糖苷酶抑制剂(55.7%),其次为二甲双胍(52.3%,然后依次为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及GLP-1DDP-4。治疗方式以两种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所占比例最高(24.3%),其次为单药治疗(20.0%),预混胰岛素+口服药物及长效胰岛素+口服药物排在第3-4位。

α-糖苷酶抑制剂单独使用极少引起低血糖,在与二甲双胍、磺脲类及胰岛素联用时,不仅使血糖进一步下降、还减少了以上药物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在老年人中应用较为安全。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副作用为腹胀、腹泻等胃肠不良反应, 但小剂量开始可减少副反应,且副作用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

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使用可能会发生乳酸酸中毒。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在肌酐清除率正常者(80 ml/min)仅占18.1%,而≤50 ml/min者占25.8%的老年人群中,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和血乳酸水平无显著变化,无乳酸酸中毒发生。

只要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剂量,年龄因素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证。但是,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高龄老人,二甲双胍应谨慎使用。使用二甲双胍期间,除定期复查血清肌酐,肝功能,测定肌酐清除率外,还应了解患者的体重变化,避免因药物造成的体重下降过快。此外,服用二甲双胍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对于长期服用二甲双胍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及补充维生素B12

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在服用降糖药期间发生肾功能减退,这往往是糖尿病本身所致,跟糖尿病病程长及血糖、血压控制不良等有关。事实上,近二三十年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证明,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是比较安全的。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血糖对肝肾功能的损害要远远大于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只要能控制好血糖,肝肾就能得到保护。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服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降糖药就可以长期安全使用,广大患者完全不必过度担心甚至因噎废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