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妙自然,开出新意——从用典的角度赏析黄庭坚《登快阁》

 810的老好人 2022-05-27 发布于广东

巧妙自然,开出新意

——从用典的角度赏析黄庭坚《登快阁》

作者/810的老好人

原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赏析:

时人读黄山谷的诗不多,所以后辈对黄庭坚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可在两宋诗坛,黄庭坚却是鼎鼎有名的诗人,且莫说他与秦观等人并称“苏门四学士”,单作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一,他就足以在诗坛中呈出光辉形象。

部编版语文教材选了黄庭坚的代表作《登快阁》,这首七律可以让广大师生扩展对他的认识。这首诗历来评价很高,名家们纷纷从内容、形象、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诸多方面作了很多肯定。各家之言,有切中恳綮的,但也有泛美虚夸的,不一而足。比如胡晓明、秦静梅两位名家评说:“此诗气势豪放,明白如话,却无曲折之致,正显黄诗平易之风格。”(《宋代诗歌评点》),就不那么中肯了,单就这首诗内容而言,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化底蕴,或者不结合注释,真不那么容易读懂(或者在有学问的名家们看来,的确是挺容易读懂得,但就我们的广大学生而言,理解颇有难度)。为什么会这样?太多个用典了,而且多是化用和暗用,其心曲之婉转,由此可见。那么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就从诗中几个用典入手吧!

黄山谷作诗,讲究“点铁成金”,说通俗一点,就是从古人那里学习借鉴,取词用意,然后推陈出新,以达到“出尘拔俗”的目的。这样一来,他的诗词自然有很多来自古人的东西,甚至达到“无一字无出处”的地步,势必造成大量的用典。只是相比于一些诗人粗鄙地直用,他的用典更能巧妙化用,转换自然。这,就是黄山谷的一大功夫。

《登快阁》这首诗中,除了第七句没有明显的用典指向外,其他七句都用典,这些用典,有的化用诗句,有的取意古文,有的暗用古事,围绕着诗歌主题,巧妙地呈现诗人行事,抒写诗人心衷。下面稍作分析:

首句“痴儿了却公家事”,“痴儿”代指诗人自己,却出自《晋书·傅咸传》一文中,其文有语:“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对那些认真公务的官员颇是不屑,“痴儿”一词有讥哂之味。时任县令的黄庭坚官职不大,事务却繁多,加之在这个位置上掣肘太多,抱负难以施展的他其实干得并不愉快,按上文说法,他倒是应该放任不管,马虎了事得了。但责任感颇强的黄庭坚又怎能干出这样的混账事来,任上还是坚持勤勤恳恳。所以这里,他反用其意,以“痴儿”自哂,更以“痴儿”自许。这一形象,可就比许多“尸餐素位”的官员高大太多了。

第二句“快阁东西倚晚晴”,则用了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之典。江西诗派以杜甫为宗,作为首倡者之一的黄庭坚,自然从老杜那里学习了很多东西,但他的学习不仅是全面的继承,更是开创性的发展。他的诗中,有很多杜诗的形迹,但往往能够脱出窠臼,如这里,同是“倚”,杜甫“倚山阁”是实写,而黄庭坚“倚晚晴”则由实转虚,晚晴可感,是为实笔,但晚晴本不可倚,所以倚是虚写,这样,相比而言,黄庭坚此句就比杜甫之句灵动太多了,意境更为开阔,情感也更为充蕴。如此化用,方是得精髓也!它将诗人在公务之后,黄昏之时来到快阁醉赏风景的愉悦写出。

三、四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落木”取自杜甫“无边落木潇潇下”,“澄江”取自谢朓“澄江静如练”。杜甫句和谢朓句都是千古名句,古来用“落木”“澄江”之人颇多,却无出其右者,前者景象太大,后者景象太美,后世用者,难在规范之内超脱。黄山谷这两句写景的句子,其实也未能超出,却别出新意,写出了不凡的景致。既然“千山”不能越出“无边”,那诗人就从“天远大”来拓展空间,而逸去“潇潇下”之凄凉萧索;既然不能以“静如练”来比清江之美,那诗人就加上“月分明”之清爽,增加了江月相映的美感。两句相加,阔大杳远,空明澄澈,少了杜甫的悲凉,多了谢朓的欢愉,既写出秋山秋水的季节特点,又不困囿于悲秋伤怀的余绪。这种新的创造,值得高评:“其意境天开,则实能劈古今未泄之奥妙。”(张宗泰《鲁斋所学集》)

五、六句“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前句用伯牙破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眼白眼的故事。相对前面三、四句的写景而言,这两句用典所蕴的含义似乎有些突兀。既然诗人在美好的景物中得到了欢愉,为什么又会有知音已无,青眼难加的郁闷呢?其实这也属于诗人的正常反应。要知道诗人在官场并不得意,尽管认真于公务,却很难得到满足感,所以才需要陶情于山水,来获得心灵的平静。但诗人终究是会多想的,他想到了如今自己的境况。他本是一个正直甚至有些孤高的人,可周围太多龃龉小人,太多看不惯的世象。他想施展,但官位太低,官场中能赏识甚至提拔他始终未见,给他使绊子的人却不少。这情绪充斥于心,不是美景能够消解的。所以他用两个用典表明了自己的心绪,甚至可以说抒发了自己的牢骚。所以句中的佳人绝不能理解为“朱朱粉粉”的佳人,而是知音、伯乐,只是一“绝”字,难免有悲观泄气之伤,寻而不可得方绝念想啊!阮籍看人给青眼白眼,诗人青眼却只能给于美酒,那么白眼呢?恐怕是时时常翻吧?所以到颈联这一转,两个典故看似突兀,却实为委婉。既写出了真实的心绪,又不显粗鲁直白,很好地把握了尺度,使得诗歌衔接更加自然,情感更加融和。这在写景抒情诗中,也可以算是开出新意的。

 第八句“此心吾与白鸥盟”,“与白鸥盟”典出《列子·黄帝》篇,其文有云:“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此表示无机心、无利禄心,也用来借指归隐之意。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就用“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来表示自己归隐之后淡泊自然的心境。黄庭坚于此时当然还没能像王维那般看破功名,归返自然。他虽然借“与白鸥盟”表达了离开官场,摆脱喧嚣之意,但也仅仅是一种愿望,甚至更多的还是不得意、不顺心的牢骚。其中纵有文人士大夫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就说诗人就已对官场心灰意冷,执意离开。三十八岁的他,还没有陶渊明的看开和决绝(实际上他一生起起落落,到死之前还困顿于仕途中,最终也没曾离开官场)。他终究是一个积极的人,心中或有所思,却不至于付之行动。这,正好照应了开头的“痴儿”,牢骚完毕,明天公务继续。这一典用得妥帖,更用得颇有新意。

用典是一种很好的手法,能够达到含蓄委婉的效果,能够丰富诗歌的意蕴,能够提高诗歌的表现力,但并不意味着诗歌用典就能成功地提高艺术水平。有人用典生搬硬套,晦涩难解,有人用典连篇累牍,芜杂烦乱,这些也是用典应该避免的问题。前人也反对过多地用典(李商隐、辛弃疾等诗人就被人骂过“掉书袋”)。黄庭坚这首《登快阁》用典如此之多,实在让人为他捏一把冷汗。好在诗人功夫了得,把典故用得巧妙,用得自然,毫无刀工斧凿痕迹,甚至开出了新意,为后人呈现了一首了不起的佳作。这,实在值得夸一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