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弧 | 温肇桐:一位美术教育家的平凡一生(1)

 常熟老李jlr5mr 2022-05-28 发布于江苏

卷首说明

疫情不息,行踪受羁,维伏案稽首,整理旧作以打发时间。今借李笛兄“常熟记忆”宝地,陆续推出笔者“虞城拾翠·人物”传记类旧作。犹待乾坤清朗,行动自由时复采编心意中一直念念不忘如赵凯赵均兄弟等师友生平行略。

蓝弧 2022年3月26日夜


温肇桐:一位美术教育家的平凡一生(1)

文/蓝弧

常熟城区向有“翁庞杨季 归言屈蒋”八大姓之说,前四可称“豪门”,多以高官巨宦为要,如翁同龢、庞钟璐、杨沂孙、季陵等,后四则多以文学名世,如归允肃、言如泗、屈成霖、蒋廷锡等。此八姓挟数百上千甚至数千年宗族渊源家学传承,堪为常熟楷模、虞城典范。八姓之外,亦多有殷实富庶耕读有成之宗姓,如吴、范、王、张、陈等等。常熟温氏,即其中之一。

图片

温肇桐先生

1909年5月13日,温肇桐出生于常熟城区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温耀寰从祖上承继良田多多,又兼经营有道,从事粮食等农产品买卖,家业隆盛,1951年土改期间被以“恶霸地主”的罪名执行枪决。

温肇桐与父亲并无太深父子情。温耀寰在温肇桐很小的时候即纳妾另居,置嫡妻嫡子于不顾——这样的地主,在秉性温和崇尚礼仪艺学的常熟城里并不多见。儿时,温肇桐过着相对困厄的生活,这对他性格的养成及此后职业道路的选择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他大学毕业前的学习及与母亲的生活,主要来自祖父及外祖家的接济。祖父很爱他,毕竟,他是长房长孙。1915年温肇桐6岁时,祖父送他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彼时的常熟市区,新式教育已蔚然成风,故较有名望的老师所设私塾已非旧时代的单纯经史诵读模式,他们也要加入算术、科学、音乐、图画等内容,与新式学校的接轨是好的私塾的必要条件。1920年,温肇桐以优异成绩考入常熟县立高等小学。

民国初期的常熟,洋溢在一派琴棋书画的温馨气氛中,家境尚可的喜于读书的都爱书法爱国画。温肇桐的舅父吴仲达算一位无名画家,但他的画在亲朋故旧那里一样很抢手,在年幼的温肇桐眼里更是清朗可爱。尤其那些带有叙述性的图画,你学了一点、听了一点,便可以在小伙伴面前滔滔不绝了,如《孟母三迁》《风尘三侠》《虎溪三笑》……晚年温肇桐深情回忆:“是舅舅这三幅画,铸就了我毕生从事美术教育的人生道路。”

常熟城里,如吴仲达这样名气不大、画艺甚佳的“舅舅”,比比皆是。

1924年10月4日,温肇桐高小毕业后,顺利考入常熟县立初级中学校。校长兼班主任沈佩畦先生,是温肇桐铭记一生的恩师。

1923年常熟的小学教育蓬勃发展,全市(县)先后有小学近200所,在校生13000多人,当年毕业生1000多,但中学却只有孝友、诚一这两所私立学校,规模小,班级少,完全满足不了升学需求。翌年初,常熟县公署和教育局在社会贤达及多方呼呈吁下,特聘沈佩畦为筹备委员,并于7月指定于大东门内大步道巷新城隍庙后宫为校舍。开学期至,苦于校舍为齐燮元军占为军需处,虽经新任命校长沈佩畦奔走交涉,延宕一月余,又因县署无力支撑后续经费,再经校方自行筹措,补足短缺。常熟历史上第一所县立初级中学终于1924年10月4日正式开学。

温肇桐是常熟县中第一期学生,这一年,他所在的班级也是县中唯一一个班级,该班有新生35人。

注:常熟市中校史载创校校址在“大东门外新城隍庙后宫”(当指今海虞南、北路连接桥西侧)”,开学第一个班级人数为“40人”。本文采用温肇桐本人回忆 ]

新校初创,诸事简陋,唯教育各端却是精益求精。沈佩畦1890年生人,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1927国民政府时与省立师范并入上海中学),这是一位接受新式教育且一生专注于中学教育事业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艺、组织领导才华正从此校发端。他不只重视课堂教育,重视国文及写作训练,对学生有周记、学期反省录、谈话录、学生习惯调查录等,他还特别重视学生的课余生活指导。一所小小学校,仅35名学生,但演说竞进会、星期远足会、业余运动会等等活动,办得风生水起。对学生,对学校务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全面开拓、发现、发展学生的种种潜能与天赋。

温肇桐的中学生涯适逢其时。他一生颇引为自豪的中文写作能力即在此打下基础,而他对美术和美术教育的全身心投入也在这里发端。开学才几天,15岁的温肇桐在学生讨论会上提议,“我们应该办一个班级刊物”,得到沈老师的肯定与支持,温肇桐于是召集班上写作、绘画、书法比较好的几位同学投入采编工作:

“由庞翔勋、褚振华、胡鸿元、顾兆璜任文字编辑,李元庆、程景山任誊写,黄同禾和我任美术设计和绘制插图。十月十三日,一张铅画纸上,工笔小楷书写文字,以美术字《学生周刊》作报头,正中有彩色插图的创刊号挂在走廊上与全校师生员工见面了。插图上画了一个捧着一束鲜花、笑容满面的男青年,表现出全校同学对新的学校、新的师长、新的同学、满怀信心和无比喜悦,又反映了青年们对自己远大前程的憧憬。

“1925年元旦,佩师主持全体师生的祝贺式,他上手规划的图书、科学、艺术、体育四个陈列室,同时开放。艺术室里,除了借来和收集的绘画原作、复制品和各种乐器之外,还陈列同学们的图画、手工成绩,在图画成绩中,我被选入了较多的作品。到四月中,就在这个基础上,举行规模较大的《图画展览会》,全校的艺术气氛为之一振。五月初,佩师带领全体同学旅行无锡,住在锡师附小里,瞻仰了东林书院遗址和倪云林先生祠,参观了申新、振新等纱厂、面粉厂,游览了惠山、梅园和万顷堂、项王庙、鼋头渚等太湖名胜。同学们随时做笔记,有的采集植物标本,有的抄录名人对联,我们喜欢图画的两三个同学,就写生风景。佩师则和我们一起边谈边玩,有时他拿起携带的照相机拍照。旅行回常后,佩师分别指导大家用各种方式,整理、制作、撰写、描绘这次无锡之行的耳濡目染,举行了一次“旅行成绩展览会”,交流这次旅行中的学习所得。”(温肇桐《我的老师沈佩畦》原载常熟《文史资料辑存》第十一辑)

1926年春,温肇桐因病休学,至秋季复学,被学校编入第二届,同学有季国屏、潘尚贞、何家祥、张钰、陈烈等,这些都是能书善画者。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温肇桐又与季国屏在班上发起成立“书画研究会”。学期末,学校组织职业能力培训,聘请周边县市各科专家学者前来讲演,年底,更有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颜文梁前来开讲《图画引论》,温肇桐由此开始注意学习绘画理论和透视学。

那是一个不错的时代,莘莘学子,风华正茂。1927年3月,北伐军进驻常熟城,成立国民党县党部,接着成立常熟县学生联合会,该会正式出版物,四开报纸一张《常熟学生》,主要由常熟学生供稿。在沈佩畦老师的鼓励修改下,温肇桐《学校生活的艺术化》得于刊登——这可能是著作等身的温肇桐教授平生第一次发表作品,“这篇短文,立论自然非常幼稚可笑,但我以后进一步学习美术专业,这篇短文的发表未始不是一个诱导”。

图片

温肇桐先生

经三年多惨淡经营,常熟县立初级中学“鸟枪换炮”了,首先是经政府筹划社会捐助以及教育局直接发行建校公债,新校舍在西仓前正式建成,校舍由三幢大楼、教师办公室、礼堂、图书室、风雨操场等构成,常熟私立女子中学部并入县中,为县中女子部,班级由一个扩展到6个,男女各3个班。其他如课桌椅、图书、理化仪器、生物标本仪器等教学设备也得到大量补充。县中至此已成城里一流“高等”学府。不知是否因为县府认为沈佩畦的学历资质影响力已不足于担当新校校长,总之,教育局指派了新校长。这在在校生中引起不小骚动,以佩师门生自居的温肇桐及好几位同学更是忿忿不平。他们居然组织发动了一场“驱逐新校长”运动。不能确知温肇桐他们几位是否还有别的出格行动,其结果是沈佩畦老师走人,温肇桐等几位被除名。

不得已,温肇桐转入私立孝友中学继续余下的学业。

是年秋,从孝友中学毕业的温肇桐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同时考入该校的常熟籍同学有季国屏、徐章漪等。此前,已有常熟籍学生蔡鸿斌、高奎章、花韵声、邵桨贻、邓开明、章衍曾、张承熙等在该校读书。

熟悉民国史的人都知道,那个时代,欲在学业、事业或仕途方面有大的发展,必得留洋。一等留洋,美利坚,二等留洋,英法德意,三等留洋,日本。纵然行业巨擘,年届不惑,没留过洋的,也还是得“补留”一次。那个大师迭出的年代,仅凭传统中国古典文化熏陶。似不足于领社会风气之牛耳。39岁的蔡元培已然享誉京津沪,尤往德国入莱比锡大学,旁听心理学、美学、哲学课程。即纯粹国学大师亦不例外,如王国维、陈寅恪、章士钊、王力、季羡林等。也许,你成不了大师,但莘莘学子,谁不曾仰望星空?

温肇桐也是同样。以他的家庭出身,留洋或不是奢望,但县中除名一项,令祖父不快,老着脸去向父亲要学费,他做不到。还有,他得尽快完成从学生到独立获得经济来源这一过程。他需要自立,不能仰人鼻息。

温肇桐还有另外一个问题。他右眼自幼失明,左眼高度近视,且有明显的斜视,这给他自小而生的从事绘画事业的理想蒙上了阴影。

没人生是没有遗憾的,温肇桐并不怨天尤人,他一辈子立足于自己无力更改的现实,兢兢业业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业,并把自己能做的,做得最勤、做到最好。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由青年画家颜文梁创办于1922年,校址就在今沧浪亭,起初只是一个暑期培训班,设中、西画两个班,百余学生,仅2个月即告结业。至同年9月,颜文梁等正式成立大专学校,学制2年,首届共招得学生14人。1923年始招收女生,是为苏州最早男女同校纪录。此后招生陆续增多,学校亦多从本校毕业生中充实师资力量。比如第二期常熟籍学员蔡鸿斌无论在校在家,均致力于与同学同仁创办美术会筹办中西画展,充实力量,扩大影响。1929年,学校得苏州首富兼国画家吴子深捐巨资修葺校舍,整个沧浪亭焕然一新,更有名匠巨擘来校传道授业讲学。致温肇桐考入该校,该校已非初创时堪比。

1929年在学兄蔡鸿斌、高奎章等的鼓励支持下,温肇桐与几位同学在前县中同学会的基础上,发起组织“苏州美专同学会”。这些浸淫在西学时尚中的学子,大多对我传统国画有偏见,他们视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等为颓废,志存高远,务以扭转四王古法统领常熟画坛的大势为己任。他们多次组织同学画展,已毕业的,在校的,偶也邀约其他画家,展品以油画、国画、水彩画为主,因多数是青年学子的写生画,故展会气象清新,观者甚众。是年9月,温肇桐与蔡鸿斌、沈祖光、邹樑荪、高奎章等又在苏州美专同学会的基础上另行建立美术研究团体“旭光画会”。会所设北门大街41号(今虞景文华中段、原县三中旧址)温肇桐住所。翌年2月,旭光画会于县中女子部(今读书台公园内)举行首次画展。画展比此前美专同学会画展要热闹得多,因为吸收了大量在校学生以外的画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庞薰琹参展作品《自画像》:

他把在家里创作的高约100厘米,纵约80厘米的油画《自画像》参加展出。我还记得,他运用后期印象派厚涂手法,以白和橙黄为主调,白色毛巾浴衣上夹着一条条淡橙色,乌黑的头发和眼珠,肉色的面部和手,整个画面是十分和谐,自己的神态也表现得很深入。

大事业往往从小程序开始。温肇桐对绘画有特别兴致,他的作文能力又是相对强项,故从初中起就热衷于组织美术、评论及刊物编辑等活动,而他与之过从甚密的也都是志趣相投者。这不,他们那“一伙”中还真出了一位大师级人物。

日后以摄影家名世的高奎章,高温肇桐2级,他们是常熟县立高小的同学,庞薰琹乃常熟名门之后,高高奎章1级,也是高小同学。温肇桐与庞薰琹可算前后同学,但并不相识。庞薰琹1925年赴法留学,此前在上海震旦大学预科学医,亦从一白俄画家学油画,赴法后一度学钢琴,中辍,后潜心于速写、素描和油画,他对19世纪法国印象派、后印象派有很深刻的理解,他在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也胜过同龄人多多。所以,当庞薰琹回国后定居上海前正于常熟老宅小憩时,他的同学、同学的同学们十分高兴,决以拉他“入伙”。由高奎章居间引介,他们彼此相识了。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蓝弧,本名陈圆,网名江南蓝弧,男,1960年生,退休教师,业余作家,有长篇历史小说、传记等百余万字及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数十万字作品出版和发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