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人之法,德行为先

 彭允好 2022-05-28 发布于北京

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德行。德行不正,纵然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也难以取得圆满的结果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要为智氏家族选择继承人,智宣子喜欢儿子智伯瑶,打算立智伯瑶为继承人,他的兄弟、智氏家族军师智果对此劝谏,请求以另一个儿子智宵为继承人,认为智伯瑶虽然有颜值高射术精有才艺、能文善辩、坚毅果决五大优势,惟独缺少仁德之心如果以这五种优势去做不仁不义的恶事,智氏家族必会走向灭亡。

果如智果所料,智伯瑶成为智氏家族继承人后,频频向晋国掌握大权的其他五个家族挑起战争。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手,打败智伯瑶。智伯瑶被杀,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领地。

只有智果,事先预料到风险所在,为了保全智氏血脉,另立宗庙,别为辅氏,智氏兵败晋阳后,得以免遭殃及。秦灭六国后,辅姓不忘先祖,恢复智氏,智氏血脉得以延续。

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中评论说:“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能是德行的辅助,德行是才能的统帅。选人用人,首先是看这个人的人品、德行,其次是看这个人的学问及思想,再次是看这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才是看这个人的才艺、语言水平等。

司马光按的不同构成将人才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并郑重提出警告“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意思是说,用人最佳的选择是“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如果品德和才能不能兼备那就要有德行的人,如果有德行的人也没有,那么宁愿要无德无才的愚人,也不能要无德有才的小人

司马光看来任用一个才能胜过德行组织、对集体、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比任用一个无才无德的愚人要严重得多。

关帝在《戒士子文中说:“予叨职司三教,纠察贤愚,凡遇选士场闱,考察善恶。德行优而吉神护,可保成名;冤累重而仇孽随,难期发达。苟一念之未纯,虽穷经而何益!”

关帝是儒释道三教共同尊奉的神明,在佛教是伽蓝菩萨、盖天古佛;在道教是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在儒家是关夫子、武圣人,文衡圣帝。关帝统领天地人三教,人间监察善恶。德行优良的人,就会有神明护佑,最终功成名就,心想事成。心术不正的人,只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积下累累冤孽,即使有短暂的荣耀,长期看也难以发达。一个人若是心念不纯正,就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又有什么用处?

用人是事业成功的关键,选对人,用对人,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战国时,魏文侯与李克有段对话。魏文侯问:“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魏国需要在魏成和翟璜二人中选一为相,请问谁更合适?”李克提出了“识人五法”:第一,居视其所亲。观察他平常与什么人在一起交往、亲近贤人还是小人;第二,富视其所与。观察他富有之后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是用来做善事,还是满足个人私欲;第三,达视其所举。观察他地位显赫如何选拔举荐人才;第四,窘其所不为。观察他处于困境时,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第五,贫视其所不取。观察他贫困潦倒索取什么与不索取什么

根据这五个标准,魏文侯确定任用魏成为相。翟璜不服,质问李克,说自己推荐了吴起、西门豹、乐羊、屈侯鲋以及李克本人为魏国做出了很大贡献。李克说魏成有千担俸禄,九成用于百姓只有一成自用因而吸引到贤士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推荐为帝王师,这样的德行才能担当相国。翟璜恍然大悟,向李道歉。

考察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首先是考察他的德行。德行根本,是成事的基础,上到治理国家,下到管理企业家庭,德行比才能更加重要,而且,越是重要的岗位,任用有德之人越至关重要。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