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纵参谋长因何对邓小平大发脾气,掀翻桌子:我不干了,回邯郸去

 lixj1028 2022-05-28 发布于天津
文章图片1

张廷发

1975年10月1日,中央军委发出一条新的任命:张廷发担任空军政委、党委第一书记。某天下午,张廷发来到邓小平的住处。

在客厅里,张廷发对老首长郑重敬了一个军礼。邓小平也没有客套话,直接招呼他坐下,直奔主:“如今你是空军的重要负责人了,你对当前的空军工作有什么打算呢?”

这是邓小平几十年来的说话习惯,总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抓住要害。

而张廷发也了解老首长的说话习惯,毫不犹豫地表示:“我们准备从整顿入手,对空军进行全面整顿,改变面貌,开创新局面。”

邓小平听后满意的点点头,语气洪亮地说:“好,就照你这么干!”

看着老首长信任的话语,张廷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两人曾经并肩作战的那些岁月......

文章图片2

张廷发和邓小平汇报

邓政委的风格,我一辈子都学不完

巍巍太行山,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日健儿征战沙场的地方,也是邓小平和张廷发等将领们出生入死的地方。

张廷发清楚地记得,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1941年的河北涉县,那也是他从八路军129师385旅调到师司令部担任作战科长的一天。

张廷发刚来到师部上任的第一天,师政委便来到作战室批阅文电了。早在红军时期,张廷发便听说过邓小平的名字。

来到129师后,他也不止一次听过邓小平的名字。但面对面接触,这还是第一次。他甭提多激动了,但他听别人说等政委不苟言笑,为人严肃,心中不免有些紧张。

张廷发正想着不知道怎么打招呼,没想到对方主动开口:“你叫张廷发吧。我听李参谋长说过你。”

说罢,邓小平便主动伸出手笑着说:“你来到作战科工作,我们今后接触的工作就多了。”

文章图片3

邓小平、刘伯承

第一次见到张廷发,邓小平便说出对方的名字,这让张廷发既惊讶又激动,两人的距离迅速缩短了。

此后,张廷发在司令部作战科长的在任期间,有了很多机会接触邓小平,多次参加了他主持的会议。在邓小平和刘伯承的领导下,他受益颇多。

这两位首长刻苦学习、以身作则,对部下更是诲人不倦,常常利用行军的间隙教大家学政治、学理论、学文化、学战术、学技术。

邓小平还让张廷发等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干什么就学什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军事、政治、文化水平。

作战科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呈首长批阅签发、起草文电。邓小平常要求张廷发和参谋人员起草文电时,不要有半点马虎,不要内容空洞、不要想当然,要扎扎实实、反复核对材料。

邓小平是这样要求也是这样做的,讲话特别精辟,从不长篇大论。邓小平提倡写短文章、讲短话、开短会,在向中央报告太行区反“扫荡”、整风、抗旱、灭蝗等情况时,其中有一句话非常生动,非常有力。

文章图片4

张廷发旧照

报告中说:“我们灭蝗的办法只有一个字:'打’”张廷发和参谋们深有感受地说:邓政委的风格我们一辈子都学不完。

1942年和1943年,太行地区进入了自从抗战以来最为艰难的时期。除了日伪军的严密封锁和频繁地“扫荡”,还出现了灾荒。

为了战胜天灾,太行抗日根据地积极响应毛主席在延安发起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

邓小平和全体干部们同甘共苦,吃穿上和普通战士们一样。除了带头劳动之外,他还在办公室放了一台土造纺车。每到工作和指挥间隙,他便会亲自纺线。

张廷发看在眼里,内心深受感动,便带着作战科的同志们开辟了一块西红地,收获颇丰。邓小平看到这些,表扬了作战科不仅会作战,还会种地。

文章图片5

张廷发

邓小平意外发现,张廷发是一名战将

在两人相处过程中,邓小平发现张廷发不仅足智多谋,还善于作战。而这个体会,源于一次突发的日军偷袭事件。

1942年夏天,日军出动2.5万人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蒋介石也趁机派出阎锡山的部队进占浮山、冀氏地区搞摩擦。

邓小平率领少数精干人员从太行山离开之前,特地和张廷发等司令部有关同志们叮嘱:如今大敌当前,务必要提高警惕、做好司令部的工作,保证刘师长的安全。

同年6月,张廷发收到一份情报,称日军有一部去向不明,很有可能是奔着129师师部涉县赤岸村而来。

张廷发预感事情不妙,立即和参谋长李达作了汇报。李达和刘伯承研究后断定敌人已经掌握了129师领导机关和后勤机关所在地,必须要立即组织转移。

文章图片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在危难之际,张廷发立即组织警卫连,号召大家誓死保卫首脑机关和师首长的安全。相比于刘伯承和李达率领的前梯队,后梯队几乎没有战斗力。在行动上,后梯队的难度也更大一些。

张廷发手中拿着驳壳枪,率领警卫部队在前后两个梯队之间,随时准备策应。他的脑子里手中绷着一根弦,叮嘱警卫部队要高度警惕。

当他们行进到南委泉附近时,突然枪声大作,先头部队和敌人的大队人马开始交火。在危急关头,刘伯承镇定自若,指挥两个梯队从另一队转移,张廷发则率领警卫部队迅速抢占山头,控制制高点,阻击日伪军追击。

在打打停停中,张廷发考虑到此时不论是率部跟在前梯队后面,还是跟在后梯队后面行动,都会引起敌人的高度注意。一旦在后面追击,都会给两个梯队造成灾难性损失。

一番运筹帷幄后,张廷发指挥警卫部队一边打,一边朝着两个梯队转移的相反方向行动,引诱敌人兜圈子。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高招。

文章图片7

历经千辛万苦,张廷发率部甩掉了一茬又一茬敌人,通过了一个又一个据点。三天后,这支英雄部队和师部会合。清点后,没有损失一人一枪。

张廷发成功保卫师首脑机关和刘伯承、边区党政机关的安全,总算是不负邓小平所托。邓小平重回太行山得知此事,满意的笑了。他惊讶的发现,原来张廷发不仅是有谋略的参谋,还是一位能提兵上阵的干将。

1942年冬,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准备于1943年1月至2月召开各地军政首长会议,由中共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作5年来抗日战争的总结和今后对敌斗争方针的报告。

会议的这个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都由邓小平亲自起草。邓小平只要求张廷发和作战科的人员做3件事:

一是帮助收集5年来敌我双方战斗战役报告的资料;

二是要求作战科帮助抄清楚,他写出一部分,作战科就连夜抄一部分:

三是定稿后,油印好交给他。张廷发带领全科人员齐心协力,圆满完成了邓小平交给的任务。

文章图片8

由于张廷发日益凸显出来的才干,他愈发受到两位首长的器重。1943年,他被任命为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独自指挥作战。这一年,他25岁。

张廷发在刘邓首长身边耳濡目染学到的东西,巧妙灵活运用到游击战、运动战当中,越打越是出色。

邓小平因何批评:你横到我们头上了

解放战争开始后,刘邓首长任命张廷发为六纵参谋长,协助司令员王近山指挥作战。张廷发在任六纵参谋长期间,有一次因工作差错受到邓小平的严肃批评,使他终生难忘。

事情是这样的,野战军编成后,战斗十分紧张,部队疲惫不堪,民众负担很重。刘伯承、邓小平决定把野战军拉到鄄城以北,濮阳以东地区休整。

出发前,邓小平讲:减轻人民负担,少用大车。此时,张廷发不在现场,没有听到邓小平的讲话,也没有人转告他。

文章图片9

可是部队从濮阳出发时,天下起了大雨,刘伯承、邓小平用的两辆汽车因路淹了不能走,只好雇用7辆大车,他们也只能坐大车走。

邓小平一看,还是7辆大车,就对张廷发说:“讲了的事,为什么不执行?”张廷发听后很生气,认为受了委屈,吃早餐时饭桌掀翻了,“我不干了,我回邯郸去!”

邓小平知道后对张廷发语重心长地说:“张廷发,你兵骄将横,你横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是这个地区的最高负责人,批评你几句,你还有意见。”

“我们干事情要有群众观点,不能单打一。这个地方,国民党来,我们也来,人民负担很重,不堪其苦。我们要尽量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人民拥护,是我们打胜仗的重要条件。”

邓小平严肃地对张廷发说:“破坏纪律,脱离群众,是自掘坟墓!”张廷发自知自己有错,便主动找邓小平承认了错误。

文章图片10

邓小平

邓小平点点头,随后用温和的语气说:“你是高级干部,相信你有这样的觉悟,只要今后加强学习和思想修养,绝对不会犯类似的错误。”

邓小平关于时刻要关心群众疾苦的观点,使张廷发终生受益。这些话,张廷发记了一辈子,也影响了他一辈子

后来他在一次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回忆起这件事,动情地说:

“这是邓小平留给自己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1947年8月,刘邓大军率领四个纵队朝着大别山挺进,将解放战争从内线作战转到外线去。此时身为晋察鲁豫野战军参谋处长的张廷发,协助野司首长参加临行之前的组织计划活动。

临行之前,张廷发的伤口复发,不适合长途行进,邓小平和刘伯承便决定让他回邯郸养伤,特地派人带去问候。

文章图片11

左二为张廷发

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师进入大别山后,在邯郸养病的张廷发密切地关注着战局。当他得知刘邓大军在获得胜利的同时,困难也随之而来。对迅速发展的战局,张廷发心中痒痒的,病体初愈的他希望能早日提枪上阵。

同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突然找到张廷发,并告知他:“有一批物资和干部要南下大别山,这批干部由你带队组成南下支队,你担任司令员,彭涛担任政委。”

跟随刘邓首长南下大别山,是张廷发一直以来的愿望。但是他带着这支队伍,多少让她有些意外。滕代远见状说:“让你担任干部司令员,是刘邓首长南下前交代的事情,你要保证干部们一个也不能少,而且物资也不能损失。”

10月下旬,张廷发便率领南下支队从山东阳谷县出发,和十纵在山东和河南范县渡过黄河,接着又马不停蹄渡过洪河、沙河、汝河,并于11月28日抵达河南省光山县,胜利达到大别山。

12月2日,刘伯承和邓小平接见了张廷发率领的南下支队干部和十纵连干部,握着老首长的手,张廷发汇报:南下的干部基本毫发无伤,物资基本上也没有损失。

文章图片12

张廷发视察部队

对于张廷发,邓小平非常信任。他指示张廷发来桐柏地区打开局面。张廷发也不负所望,苦战半年,歼灭了分区范围内多次反动武装,先后建立了新野、襄阳、南阳、邓县等地方政权。

收到三分区的战报,邓小平非常激动。在1948年8月电报中大加赞许:

“桐柏三分区则从两个团中分散小部掩护地方工作,集中一个多团积极歼击反动武装,结果胜利最多,士气民气最好,发展最大。这种方式比较妥善,即在初期应以集中力量消灭敌之军事力量为原则。”

纵观邓小平的一生,接连用三个'最’来夸奖一个人,是极为罕见的。

空军的成绩,凝结了邓政委的心血

襄樊战役结束后,张廷发冒着腿伤马不停蹄地直奔汉南开辟汉南新区。1951年7月,张廷发担任11军副军长。这次任命,张廷发又回到二野和西南的建制上来,直接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工作。

1953年,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张廷发所在的11军调到空军,组建第五军部。张廷发担任空军副参谋长,随后担任空军参谋长、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务。

文章图片13

1975年1月,张廷发担任空军政委、党委书记。1977年7月,中央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重新回到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岗位。

对于空军的建设,邓小平非常关心,经常听取他的汇报和指示。在一次汇报中,张廷发向邓小平介绍了自己的新班子。

对于张廷发和空军领导人的精神面貌,邓小平给予了肯定,并表示:“我相信你们可以完成整顿部队、开创新局面的任务。”

1978年10月12日,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天津杨村机场迎来了邓小平和叶剑英等中央首长。这次,他们是来检阅教育训练成效、推动下一步训练的射击轰炸成果。

当张廷发向邓小平汇报了这次汇报表演的项目后,随着机场上马达轰鸣,演习开始了。邓小平拿着望远镜,兴致勃勃地观看飞行健儿们的精彩表演。

文章图片14

检阅结束后,邓小平和叶剑英等人接见了汇报表演的全体官兵。在讲话中,邓小平再接再厉,让战斗力再上新台阶。第二年,空军便拉上新的战场。在对越反击战中,张廷发指挥将士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1981年初,邓小平指示要搞方面军防御演习后搞一次大阅兵。3月中旬,邓小平的指示传达后,张廷发多次召集空军党委学习讨论,认真研究落实措施,将参加这次受阅和演习当成一件中心任务来抓。

要知道,华北军事演习是解放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诸多军种实兵联合行动。在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具有世界水平的9机负责特技表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外电报道称:“这是一次现代战争的大演示,中国空军又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1980年春,张廷发奉命去见邓小平,谈到了民航工作。这次,邓小平指示空军要把民航交出来,今后不归空军领导。

民航从空军切走,任谁当家都会心疼。但张廷发深知这一指示是从国际和国内形势出发,改革民航体制,他直接痛快地答应下来。

文章图片15

张廷发和妻子

对于张廷发没有讨价还价,邓小平深表欣慰,便趁热打铁:“你回去写个报告。这个事情最好速战速决。”

张廷发很快召开空军党委常委会,传达了邓小平的意见。在张廷发的带动下,大家很快便统一了认识,拟定了空军不再领导民航的报告。

1980年3月5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通知:从这年3月15日开始,民航不再归空军代管。

1984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国庆35周年之际举行盛大阅兵仪式,这是这场真正的大阅兵,尤其是在武器的先进和精良程度上不可同日而语。

中央军委和总部对参加受阅的部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步兵的要求是一分不差,对空军要求是一秒不差。

文章图片16

张廷发和邓小平

虽然空军没有参加1981年的华北大阅兵,但对受阅上也很有经验但张廷发没有掉以轻心,亲自抓训练、抓落实。

可就在大阅兵这天,北京城突然笼罩在大雾中。气候条件如此恶劣,完成是可以取消受阅任务的。但这一来,也会让这次阅兵大为失色。

可如果按照计划出动,万一有一架飞机从天安门掉下来可怎么办!最终,张廷发还是决定按照原来的计划出动。

张廷发命令一下,飞行员便驾驶飞机朝着受阅基准航线飞去,准时通过了天安门城楼上空。当阅兵首长邓小平看到飞机在祖国上空展翅翱翔,脸上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此时,他手心里攥着的一把汗,终于也松了一口气。

后来,张廷发回忆起这段往事,深情地说道:“空军的恢复和各项工作的成绩,凝结了军委邓主席的心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