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胆汤加减治多病

 图书 馆员 2022-05-28 发布于内蒙古

温胆汤加减治多病

论温胆汤,本方出自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由二陈汤化裁組成,前人认为胆是清净之腑,喜宁溢,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多由病后戓久病后有痰饮郁蓄,未能尽清,胸隔余热未清,使胸胁气机失和,因而产生虚烦惊悸等症,因此用温胆汤清痰利气调达气机,气机调和则胆之痰热自去,邪去则安,其性平和,能温和胆府,故名温胆汤,也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
温胆汤,云苓12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甘草4克,竹茹9克,枳实10克,生姜3片,枣3枚。 清胆和胃除痰止呕,如胆热上扰,虚烦不寐,胸闷,囗苦,呕涎等症,近有用神经官能症,及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等症。 但今用于多种病的加减治疗,加减法:
1、心气不足加人参、枣仁。
2、心中烦热加黄连、麦冬、山栀。
3、口干舌燥加麦冬、五味子、花粉,去半夏。
4、脾虚无痰去枳实加白术。
5、眩晕加葛根、丹参、钩藤。
6、热加石膏。缓解后用二陈汤加人参、黄芪以巩固疗效。
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用本方加减为宜。
1、心悸加黄精、远志 汗多加白芍、黄芪。
2、腹泻加柴胡、防风 便秘加川棟子、大云、
3、失眠加丹参、黄精 嗜睡加菖蒲 头痛加川芎、蔓荆子 眩晕加白术、泽夕 易惊加龙骨牡蛎 四肢麻木加鸡屯、川芎 心闷加丹参、川芎 食少腹胀加山楂、川楝子。
4、咳嗽加百部、紫宛、款冬花、葶苈子。
5、足手心燒、囗干、睡中恍忽、多梦、虛烦不寐加生地、别鳖甲、牡蛎、珍珠、百合。
6、睡觉不熟、便溏、脉细加党参、白术、黄芪、熟地。
7、心肾不交、头晕眼花、遗精、脉细数加五味子、生地、麦冬、山药。
8、痰多加菖蒲、远志、天冬 气滞不畅加香附、郁金。
9、胃气不和加厚朴、神曲、鸡内金。
10、血淤内阻加当归、桃仁、红花、赤芍。
11、小儿岀生吸羊水加郁金3、黄连1、麦芽6、赭石3、覆花3、生姜1片 小儿摆头喜笑加减均治。
温胆汤对眼科也有特效,如眼仁别热痛头痛加黄连、菊花、沙疾莉、藁本、天麻等。温胆汤对更年期宗合症也有效,如叹息不己,烦燥易怒用本方去枳实用枳売加郁金、靑皮、炙甘草、浮小麦。对青年精神分裂症也有效,处方:竹茹10克,枳売10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酒大黄12克,茯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炙远志6克,菖蒲6克,半夏12克,炒枣仁30克,制礞石30克,生龙骨15克。内分泌失调,用温胆汤加丹参、柴胡、黄精。本方对腑脏具有调节作用,服药期间不得服用海藻,乌头等药物。孕妇及失血者忌用。

温胆汤9种加减法,这些病您用过温胆汤吗?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名医简介
陈道隆(1903—1973),杭州人,1922年毕业于浙江中医专门学校,曾任该校附属中医医院院长、校政监督。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前夕,拒任维持会会长而迁至上海。性好钻研,博览群书,治病以谛审虚实、细致入微著称,脉案多骊体骈文,妙语连珠,佳句迭出,千言立就,为沪上同仁瞩目。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慈医院、华东医院中医顾问,遗有《陈道隆医案》稿,1978年曾有与张耀卿著作合刊的《内科临证录》问世。《陈道隆内科验案》即为《内科临证录》中“第二部分 陈道隆遗著”。
陈道隆早年以善治伤寒温病著称,后期以治疗内伤杂病见长,驰誉浙杭,颇有独到之处;在治病时一贯主张必须立足于本,要不拘一格,对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运用自如;善于权变,疾病突发时当机立断,蜕变时勇起直追,缓解时因势利导,消退时培元固本;平素用药以轻灵见长,以稳健著称,但一遇垂危病人则施以大剂重任,既用时方,又善用古方。
温胆汤是唐代孙思邈所创,载于《千金方》。临床上应用广泛。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幻梦纷纭,遂使惊惶怯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或短气乏力,自汗涔泄;或恶心呕吐等痰气上逆,虚烦惊悸,不寐等证候。据《千金方》所载,其功用很明显,是治疗心气不足、胆虚不宁的良方。
方药组成:制半夏一钱五分至三钱白茯苓三至五钱粉甘草五分至一钱小枳实八分至一钱五分橘皮一至二钱炒竹茹二至三钱
方义:半夏,温中化湿、和脾胃;茯苓,和中、淡渗;甘草,和中、化痰、矫味;枳实,疏导利胆;橘皮,和中、化痰、健胃;竹茹,清肺胃、化痰热、泄肝胆。
应用和配合
1.因肝胆郁热而生痰火,致患心悸肉瞤,恐惧呕泛,痰多脘闷,嗳酸神烦,纳饨而造成失眠症者,本方加:
广郁金一钱五分至二钱(生打)泡远志一至二钱炒枣仁二至五钱(研)珍珠母六钱至一两(先煎)苏罗子一至二钱夜交滕三至六钱白蔻壳五分至一钱陈胆星一钱五分至二钱左金丸五分至一钱(分吞)
2.或因惊恐,致成怔忡失眠者,可加:
苍龙齿五钱至一两(先煎)灵磁石五钱至一两(先煎)泡远志一钱至一钱五分炒枣仁三至五钱(研)柏子仁三至四钱生铁落五钱至一两(先煎)杭白芍一至三钱饭蒸菖蒲五分至一钱五分朱灯心二至四分明矾水炒广郁金一至二钱血琥珀五分至一钱(分吞)
3.或因水亏木旺,挟痰火郁结而成失眠者,可加:
生牡蛎五钱至一两(先煎)女贞子三至四钱旱莲草三至四钱川贝母二至三钱(杵)粉丹皮一钱五分至三钱青蛤散三至五钱(包)泡远志一钱至一钱五分南沙参二至四钱天花粉二至四钱夜交藤三至五钱
4.或因温病后;或因感冒病后,肺气不清,肝热内盛,而有怔忡心悸,胸闷失眠者,可加:
海蛤壳四至六钱泡远志一钱至一钱五分桑白皮二至三钱朱灯心二至八分霜桑叶一至三钱杭白芍一至二钱枇杷叶三至五钱(去毛,包)广郁金一钱五分至二钱(生打)白蒺藜二至四钱焦山栀一钱五分至三钱粉丹皮一至三钱东白薇一至三钱
5.或因胃肠痛,上有气痰,下有积滞而成胸闷烦躁,少寐便秘者,可加:
生川朴五分至一钱制大黄一钱至一钱五分瓜蒌仁二至四钱广郁金一钱五分至二钱(生打)薤白头一钱五分至二钱 阳春砂五分至一钱(原粒杵)炒六曲二至三钱鸡内金二至三钱
6.或因精神病,心肝热灼,肺胃痰火,致有神志不安,大便不畅而致烦躁失眠者,可加:
陈胆星一至三钱明矾水炒广郁金一至二钱片竺黄一至二钱泡远志一至二钱川贝母二至三钱(杵)灵磁石六钱至一两(先煎)炒枣仁三至五钱(研)栝蒌皮二至三钱生决明六钱至一两(先煎)当归龙荟丸一至二钱(分吞)黄花金针菜三至五钱
7.或因妇人产后恼怒;或抑郁而致胆气不宁,肝气横逆,致成胸闷肋痛,烦躁心悸失眠者,可加:
全当归一钱五分至三钱北柴胡一钱至一钱五分焦山栀一钱五分至三钱杭白芍一钱半至三钱小青皮一钱至一钱半川楝子一钱五分至三钱粉丹皮一钱五分至二钱泡远志一钱至一钱五分炒枣仁三至五钱(研)广郁金一至二钱(生打)旋覆花三钱(包)制香附一钱五分至三钱绿萼梅一钱至一钱五分合欢皮三至四钱灵磁石六钱至一两(先煎)
8.或因小儿感冒之后,痰热不清,挟有食积,而见有痰多胸闷便闭者,可加:
霜桑叶一至二钱川象贝各一至二钱(杵)炒六曲一钱五分至三钱光杏仁三至五钱苦桔梗五分至一钱鸡内金一钱五分至三钱枇杷叶一钱五分至三钱(去毛,包)瓜蒌衣或全瓜蒌三至五钱(杵)
9.或因气血虚弱,阴阳不平衡,而见头昏潮热,痰多畏寒,心悸失眠,情志不调等,可加:
潞党参一钱五分至三钱白归身一钱五分至三钱川贝母一钱半至三钱(杵)生白术一钱五分至二钱枸杞子二至四钱泡远志一至二钱生熟地各三至六钱炒红花五至八分合欢皮二至四钱怀山药二至四钱柏子仁三至四钱(研)灵磁石六钱至一两(先煎)炒枣仁三至五钱(研)左牡蛎五钱至一两(先煎)杭白芍二至三钱沙白蒺藜各二至四钱
温胆汤之命名,盖由于胆为清静之府,喜静谧而恶烦扰,喜柔润而恶壅郁。
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伤少阳之和气,而有虚烦惊悸等症。
其中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
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
盖所谓温胆者,乃温通之温,非温凉之温。

十味温胆汤

方剂来源 明,《证治准绳)。 组成与用法 制半夏6克 炒枳实6克 陈皮6克 茯苓4.5克甘草(炙)1.5克 远志3克 酸枣仁3克 五味子3克 熟地3克人参3克. 上药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养心安神,化痰和胃。主治心虚胆怯,心悸不眠,短气恶心,四肢浮肿.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失眠,心悸,眩晕,头痛,癫痫,低血压,消化不良,胃痛,浮肿,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退等病症。例如。 

(1)冠心病 本方加减,可治疗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悸、心律不齐、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如见血压高、脉弦者,加天麻、钩藤、罗布麻、白蒺藜;心慌心悸者,加柏子仁。 
(2)失眠 本方加减,治疗25例。阴虚偏重者,加生地、白芍;痰湿偏重者,去五味子,纳差者,加薏苡仁;火盛者,加丹皮,气郁者,加郁金。结果。服药5一]0剂后,失眠减轻,夜能安珉(《江西中医药》1986 年第2期)。 
(3)眩晕 本方加减,治疗50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38例,年龄18-50岁,伴心悸、眠差、乏力、胃脘不适,脑血流图检查有28例出现脑血管扩张、10例痉挛、1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湿邪内盛者,加菖蒲;脾虚失运者,加白扁豆,心烦少寐者,加竹茹;心悸较重者,加朱砂.结果;头晕、心悸消失,眠安,脑血流图及心电图恢复正常者43例;上述症状减轻、脑血流图及心电图轻度改变者7例(《黑龙江中医药} 1990年第2期)。

 (4)胃痛 本方加减治疗。胃部嘈杂者,加瓦楞子、海螵蛸、石膏、知母;胃闷胀不适者,加郁金、木香、香附;口干引饮者,加生地、天花粉、石斛,伴口臭便秘者,加生大黄,瓜蒌仁、火麻仁,伴胃部隐痛、按之则舒者,加附子,肉桂。 ” (5)低血压 本方加减,治疗4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17--64岁,血压平均11.1/7.4千帕。阴虚明显者,改熟地为生地;阳虚明显者,改生姜力干姜。结果: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3例,血压平均上升0.5一1.3/o.5-0.8千帕(《上海中医药杂志》1991年第4 期)。 .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胆虚痰热不眠,惊悸不安之证。方用半夏、陈皮、茯苓等和胃降逆,燥湿化痰,合以人参、枣仁等安神补心,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心虚胆怯、触事易惊、夜多恶梦、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坐卧不安,为其辨证要点。 历代方书中与本方同名者,尚有《医方集解》十味温胆汤,由半夏、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炙)、远志、枣仁、熟地、生姜,大枣组成,功效、主治同本方,惟安神收涩功能稍差。 礞石滚痰丸 方剂来源 元.《泰定养生立论》。原书隐射药名,现录自《丹溪心法附余}。又名滚痰丸。 组成与用法 大黄(酒蒸)250克 黄芩250克 煅礞石30克沉香15克 . 上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日服2次。也可用饮片作为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降火逐痰散结。主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痰多,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喘息,胸痹,癫狂,瘰疬,臌胀,小儿急惊风;又用于治疗顽固性反胃,癔病昏迷,夜游症,下肢敲动症等病症。例如: (1)喘咳 治疗顽痰重症。患者咳喘数年,经久不愈,夏季频发,面红项紫,喘促痰鸣,不能平卧,痰稠黄难咯,大便数日不解。结果:服药后肠鸣有声,大便数次,咳喘大减,纳增;再以清热化痰、健脾理气之品调理而安。随访20年未见复发(《江西中医药》1984年第2期)。 (2)癫狂 本方改汤剂,加菖蒲、郁金、枳实、远志、法半夏治疗。患者因失恋而精神失常,恶静喜动,烦躁易怒,夜眠不安,面红目赤,口中秽臭,大便3日不解,苔黄腻,舌红赤,脉弦滑数。结果:服药5剂后,大便日行3—4次,夜眠安,神渐醒;继服4剂后,神志全清;以六君子丸合滚痰丸调治1月,痊愈(《江西中医药)1914年第2期)。 (3)眩晕 本方改汤剂,加制南星、天麻、枳实、半夏治疗。患者素体壮实,嗜酒,常发眩晕,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时吐痰涎,耳鸣,面红唇干,苔黄腻,舌红,脉弦滑数,大便1周末解。结果;服药1剂,眩晕即减,呕吐止,大便通;再服工周,眩晕渐除;续以六君子汤调理,随访18 年未复发(《江西中医荮》;1984年第2期)。 (4)小儿急惊风 本方加减治疗。患儿突发高热,神昏抽搐,脉滑数,舌红绛,苔黄燥。结果:用丸剂9克研末,水调灌服,1小时后肠鸣便泻,抽搐即停;另煎连翘、薄荷、钩藤、蝉衣、莱菔子等服用,次日晨,热退,神志清(《浙江中医杂志>1965年第10期)。 (5)昏迷 本方加味,治疗癔病昏迷。患者女性,平素少言,大便时常秘结,于田间劳动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经医院诊断为癔病昏迷。以滚痰丸加制南星、制半夏、菖蒲、玄明粉、木香、牛黄清心丸(2粒)水煎,鼻饲。结果:半小时后,泻下痰沫状物,继而熟睡至次日,神志清醒,再服2剂,3日后痊愈(《新中医》1988年第7期)。 (6)夜游症 本方加味,治疗夜游症。患者白天寡言,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夜间起床游动,次日问其不知所为。症见上腹饱满,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大有力。以滚痰丸包煎,并入焦山楂、枳实、神曲、莱 菔子、茯苓、厚朴等。结果:服药4剂后,腹胀满瘥,大便畅通,夜游减少,再服3剂后,改丸剂每日20克,2次分服,半月而愈。其后未曾复发(《四川中医》1988年第11期)。 (7)下肢敲动症 本方加石决明、龙胆草、柴胡、车前子、焦山栀,丹皮、赤芍治疗。患者熟睡后下肢敲打床铺,醒后不知所为,体格强壮,面红目赤,便燥溲黄,舌红苔黄,脉滑弦有力。结果:服药5剂后,泻粘液状大便,一日2次,5天内仅敲动1次;原方去龙胆草,再服7剂,未再发,继服滚痰丸52天后告愈(《四川中医>1988年第11期)。 (8)反胃 本方加瓦楞子、竹沥、青竹茹治疗顽固性反胃。患者素有胃痛史,常感胃痛伴泛酸,近刚习生气朝食暮吐,不能控制,大便3日不排,畏食拒饮,苔黄腻,脉沉滑。结果:服药1剂后,泻秽臭粘液便2 次,症状即减轻;酌减原方剂量,再投1剂后,吐止,知饥,又泻粘液便1 次;再加山楂、六曲、炒麦芽、白术、党参、山药等健脾和胃,3剂后,诸症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四川中医》1988年第12期)。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实热顽痰之症。方用礞石逐攻积伏之痰,大黄泻火涤痰,佐以黄芩清上焦火,沉香疏郁滞之气,四药同用,共奏降火逐痰之功,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咳喘痰稠难咯、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弦有力,为其辨证要点。 本方药力猛峻,适用于实热老痰,一般热痰则少应用。且以痰畅为度,切不可太过。老人、体虚者及孕妇慎用。

温胆汤化裁治疗脾胃病

温胆汤系《备急千金要方》治大病后胆寒、虚烦不得眠、惊悸不安之经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组成。根据异病同治之治则,笔者以此方治疗多种脾胃病,疗效肯定,现将其经验略述于下。

1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多由急性胆囊炎发展而来,常与胆石症同时存在。笔者认为,胆囊炎发病日久,或失治或误治,发展为慢性病变。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表现胆 气不足,气阴两虚,标实则表现为气滞血瘀,痰热留恋不去。因此,治疗上应注意标本兼顾,在清胆和胃的同时,兼以疏肝理气,化痰祛滞,清热化痰。方以温胆汤 加味,兼肝阴不足者加白芍、麦冬、沙参;气滞血瘀者加丹参、青皮、郁金、桃仁等,随证加减,灵活应用。
闫某,男,36岁。患慢性胆囊炎3年余,曾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近日明显加重,自诉上腹不适,呃逆频发,进油腻食后加重,食欲欠佳,检查舌 红,脉弦滑,辨证为气阴不足,痰热壅结,气滞血瘀胁痛。治以温胆养肝,理气化瘀,清热化痰。处方为姜半夏、竹茹、陈皮、沙参、麦冬、郁金、桃仁、炙枇杷 叶、浙贝母各10g,炒二芽各30g,白芍、丹参、柿蒂、茯苓各15g,服上方3剂后,呃逆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但上腹部仍有不适感,舌苔变薄,脉滑。效 不更方,续服上方8剂后,诸症消失,B超复查胆囊无异常变化。
2  慢性胃炎
中医辨证该病常分为气滞型、阴虚型和脾虚型。笔者临证将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灵活地应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以嗳气干呕表现突出者, 以温胆汤与旋覆代赭汤化裁,温胆和胃,降逆止呕;糜烂性胃炎以胃脘嘈杂为主症者,以温胆汤合葛根苓连汤化裁,既温胆和胃,又清利滞留于胃肠的温热余邪;充 血性胃炎以食后欲吐为主症者,多因胃有热郁、瘀血所致,在温胆汤温胆和胃的同时,酌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
历某,女,46岁。食后欲呕,纳差。胃脘胀满隐痛5年余,近3月来加重。胃镜检查提示为充血性胃炎,舌暗红、苔薄,脉滑。治以温胆和胃,佐以清利湿热,活 血化瘀。方以温胆汤加味:陈皮、枳实、竹茹、浙贝母、郁金、鸡内金各10g,玫瑰花10g,姜半夏、黄连、山楂各6g,丹参、沙参、茯苓、蒲公英各 15g,炒麦芽、炒谷芽各30g。服上方3剂后,食后欲呕吐症状减轻,但胃脘部仍感作胀,上方去茯苓、二芽,加厚朴10g。续服5剂后,主要症状得以控 制,嘱其以三九胃泰善后。
3消化性溃疡
该病属中医“胃脘痛”,病机较为复杂,临床以气滞、血瘀、郁热、阴虚和虚寒等证型为多见。此病病程一般较长,病机复杂,表现为寒热夹杂,虚实夹杂。治疗上 应虚实兼顾,寒药、热药互用。选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本病,主要是根据对方中药物性味和归经分析,以及对所谓“胆寒”、“温胆”的实质认识而选定的。笔者认为 温胆实质上是温运脾胃,恢复脾胃的功能;胆寒实质是指脾胃气(阳)虚,温胆汤的主要效用是健脾燥湿,兼以清利痰热或湿热余邪。湿热偏盛者,以温胆汤加黄 连、黄芩等清热燥湿药;气滞而痞满偏盛者,以温胆汤加莱菔子、木香、厚朴等理气消满之品;而对胃酸过多者,常用乌贼骨、瓦楞子制酸;胃脘疼痛严重者,常加 活血止痛之品,如延胡索等。
于某,男,41岁。患胃脘痛5年多,多次经X线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乐得胃、甲氰咪胍等西药。一般服药后症状可控制,但停药或饮食 不节后又复发。本次胃脘痛发作1周,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检查见舌质暗、苔厚腻、微黄,脉弦。辨证为脾虚湿困,湿热中阻。治以健脾燥湿,清热利湿, 理气止痛。方以温胆汤加味:陈皮、枳实、竹茹、鸡内金、青皮、厚朴、熟大黄、苍术、乌贼骨各10g,姜半夏、黄连各6g,茯苓20g,延胡索15g。服上 方5剂后,大便次数增多,胃脘疼痛减轻,但反酸明显,上方去熟大黄,乌贼骨用量改变为15g,延胡索10g。续服6剂后,主要症状消失,嘱其以香砂六君子 丸善后调理。
闫某,男,36岁。患慢性胆囊炎3年余,曾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近日明显加重,自诉上腹不适,呃逆频发,进油腻食后加重,食欲欠佳,检查舌 红,脉弦滑,辨证为气阴不足,痰热壅结,气滞血瘀胁痛。治以温胆养肝,理气化瘀,清热化痰。处方为姜半夏、竹茹、陈皮、沙参、麦冬、郁金、桃仁、炙枇杷 叶、浙贝母各10g,炒二芽各30g,白芍、丹参、柿蒂、茯苓各15g,服上方3剂后,呃逆明显减轻,食欲改善,但上腹部仍有不适感,舌苔变薄,脉滑。效 不更方,续服上方8剂后,诸症消失,B超复查胆囊无异常变化。
2  慢性胃炎
中医辨证该病常分为气滞型、阴虚型和脾虚型。笔者临证将辨证和辨病有机结合,灵活地应用温胆汤治疗各种类型的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以嗳气干呕表现突出者, 以温胆汤与旋覆代赭汤化裁,温胆和胃,降逆止呕;糜烂性胃炎以胃脘嘈杂为主症者,以温胆汤合葛根苓连汤化裁,既温胆和胃,又清利滞留于胃肠的温热余邪;充 血性胃炎以食后欲吐为主症者,多因胃有热郁、瘀血所致,在温胆汤温胆和胃的同时,酌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品。
历某,女,46岁。食后欲呕,纳差。胃脘胀满隐痛5年余,近3月来加重。胃镜检查提示为充血性胃炎,舌暗红、苔薄,脉滑。治以温胆和胃,佐以清利湿热,活 血化瘀。方以温胆汤加味:陈皮、枳实、竹茹、浙贝母、郁金、鸡内金各10g,玫瑰花10g,姜半夏、黄连、山楂各6g,丹参、沙参、茯苓、蒲公英各 15g,炒麦芽、炒谷芽各30g。服上方3剂后,食后欲呕吐症状减轻,但胃脘部仍感作胀,上方去茯苓、二芽,加厚朴10g。续服5剂后,主要症状得以控 制,嘱其以三九胃泰善后。
3消化性溃疡
该病属中医“胃脘痛”,病机较为复杂,临床以气滞、血瘀、郁热、阴虚和虚寒等证型为多见。此病病程一般较长,病机复杂,表现为寒热夹杂,虚实夹杂。治疗上 应虚实兼顾,寒药、热药互用。选用温胆汤加味治疗本病,主要是根据对方中药物性味和归经分析,以及对所谓“胆寒”、“温胆”的实质认识而选定的。笔者认为 温胆实质上是温运脾胃,恢复脾胃的功能;胆寒实质是指脾胃气(阳)虚,温胆汤的主要效用是健脾燥湿,兼以清利痰热或湿热余邪。湿热偏盛者,以温胆汤加黄 连、黄芩等清热燥湿药;气滞而痞满偏盛者,以温胆汤加莱菔子、木香、厚朴等理气消满之品;而对胃酸过多者,常用乌贼骨、瓦楞子制酸;胃脘疼痛严重者,常加 活血止痛之品,如延胡索等。

于某,男,41岁。患胃脘痛5年多,多次经X线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乐得胃、甲氰咪胍等西药。一般服药后症状可控制,但停药或饮食 不节后又复发。本次胃脘痛发作1周,腹胀,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检查见舌质暗、苔厚腻、微黄,脉弦。辨证为脾虚湿困,湿热中阻。治以健脾燥湿,清热利湿, 理气止痛。方以温胆汤加味:陈皮、枳实、竹茹、鸡内金、青皮、厚朴、熟大黄、苍术、乌贼骨各10g,姜半夏、黄连各6g,茯苓20g,延胡索15g。服上 方5剂后,大便次数增多,胃脘疼痛减轻,但反酸明显,上方去熟大黄,乌贼骨用量改变为15g,延胡索10g。续服6剂后,主要症状消失,嘱其以香砂六君子 丸善后调理。

温胆汤加减治多病
论温胆汤,本方出自唐,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由二陈汤化裁組成,前人认为胆是清净之腑,喜宁溢,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多由病后戓久病后有痰饮郁蓄,未能尽清,胸隔余热未清,使胸胁气机失和,因而产生虚烦惊悸等症,因此用温胆汤清痰利气调达气机,气机调和则胆之痰热自去,邪去则安,其性平和,能温和胆府,故名温胆汤,也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
温胆汤,云苓12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甘草4克,竹茹9克,枳实10克,生姜3片,枣3枚。 清胆和胃除痰止呕,如胆热上扰,虚烦不寐,胸闷,囗苦,呕涎等症,近有用神经官能症,及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等症。 但今用于多种病的加减治疗,加减法:
1、心气不足加人参、枣仁。
2、心中烦热加黄连、麦冬、山栀。
3、口干舌燥加麦冬、五味子、花粉,去半夏。
4、脾虚无痰去枳实加白术。
5、眩晕加葛根、丹参、钩藤。
6、热加石膏。缓解后用二陈汤加人参、黄芪以巩固疗效。
植物神经机能紊乱用本方加减为宜。
1、心悸加黄精、远志 汗多加白芍、黄芪。
2、腹泻加柴胡、防风 便秘加川棟子、大云、
3、失眠加丹参、黄精 嗜睡加菖蒲 头痛加川芎、蔓荆子 眩晕加白术、泽夕 易惊加龙骨牡蛎 四肢麻木加鸡屯、川芎 心闷加丹参、川芎 食少腹胀加山楂、川楝子。
4、咳嗽加百部、紫宛、款冬花、葶苈子。
5、足手心燒、囗干、睡中恍忽、多梦、虛烦不寐加生地、别鳖甲、牡蛎、珍珠、百合。
6、睡觉不熟、便溏、脉细加党参、白术、黄芪、熟地。
7、心肾不交、头晕眼花、遗精、脉细数加五味子、生地、麦冬、山药。
8、痰多加菖蒲、远志、天冬 气滞不畅加香附、郁金。
9、胃气不和加厚朴、神曲、鸡内金。
10、血淤内阻加当归、桃仁、红花、赤芍。
11、小儿岀生吸羊水加郁金3、黄连1、麦芽6、赭石3、覆花3、生姜1片 小儿摆头喜笑加减均治。

温胆汤对眼科也有特效,如眼仁别热痛头痛加黄连、菊花、沙疾莉、藁本、天麻等。温胆汤对更年期宗合症也有效,如叹息不己,烦燥易怒用本方去枳实用枳売加郁金、靑皮、炙甘草、浮小麦。对青年精神分裂症也有效,处方:竹茹10克,枳売10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酒大黄12克,茯神15克,陈皮6克,甘草6克,炙远志6克,菖蒲6克,半夏12克,炒枣仁30克,制礞石30克,生龙骨15克。内分泌失调,用温胆汤加丹参、柴胡、黄精。本方对腑脏具有调节作用,服药期间不得服用海藻,乌头等药物。孕妇及失血者忌用。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温胆汤是唐朝孙思邈所创,载于《千金方》。临床上应用广泛。主治胆胃不各,痰热内扰。心胆虚怯,触事易惊,虚烦不眠,幻梦纷纭,遂使惊惶怯摄,气郁生涎,涎与气转,变生诸证,或短气乏力,自汗涔泄,或恶心呕吐等痰气上逆,虚烦惊悸,不寐等症候。该方功用明显,是治疗心气不足,胆虚不宁的良方。

方义: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痰热内阻,胃气上逆,则呕吐干哕。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惊悸不宁,虚烦不眠蒙蔽清窍,则发为癫痫。治宜利胆和胃,涤痰清热。方中以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对于痰热内扰之惊悸癫痫,服之可使热清痰消,惊平痫定。对于胆热胃逆之虚烦,呕吐,服之则胆清胃和,烦除呕止。
应用和配合:
1、 因肝胆郁热而生痰火,至患心悸肉,恐惧呕泛,痰多脘闷,嗳酸神烦,纳钝而造成失眠者,本方加郁金6 g 远志6 g 炒枣仁12 g 珍珠母25 g(先煎)夜交藤12 g 陈胆星5 g 左金丸3 g(分吞)
2、 或因惊恐,致成怔忡失眠者,可加:龙齿轮25 g(先煎) 灵磁石25 g(先煎) 远志5 g炒枣仁12 g 柏子仁12 g 生铁落25 g(先煎) 白芍10 g菖蒲g 朱灯芯2 g 郁金5 g 琥珀3 g(分吞)
3、 或因水亏木旺,挟痰火郁结而成失眠者,可加:牡蛎25 g(先煎) 女贞子12 g 旱莲草10 g川贝母10 g(杵) 丹皮10 g 青哈散10 g(包) 远志6 g沙参12 g 天花粉12 g 夜交藤12 g
4、 或因温病后,或因感冒后肺气不清,肝热内盛,而有怔忡心悸,胸闷失眠者,可加:
海蛤壳20 g 远志5 g 桑白皮10 g 朱灯心1 g霜桑叶10 g 杭白芍6 g 枇杷叶12 g(包) 郁金6 g 白蒺藜10 g 山桅10 g 丹皮10 g。
5、或因胃肠痛,上有气痰,下有积滞而成胸闷烦躁,少寐便秘者,可加:厚朴5 g 大黄5 g 瓜蒌仁12 g 郁金6 g 砂仁3 g 鸡内金10 g 炒六曲10 g 薤白6 g
6、或因精神病,心肝热灼,肺胃痰火,致神志不安,大便不畅而致烦躁失眠者,可加:陈胆星10 g 郁金6 g 片竺黄6 g 远志6 g 川贝母10 g 灵磁石30 g 枣仁15 g 栝蒌皮10 g石决明30 g(先煎)当归龙荟丸(分吞)
7、或因妇人产后恼怒,或抑郁而致胆气宁,肝气横逆,致成胸闷肋痛,烦躁心惊失眠者,可加:全当归10 g 柴胡6 g 栀子10 g 白芍10 g 青皮5 g 丹皮6 g 川楝子10 g 远志6 g 炒枣仁15 g 郁金6 g 旋覆花10 g(包) 香附10 g 合欢皮12 g 灵磁石30 g(先煎)
8、或因小儿感冒后痰热不清,挟有食积,而有痰多胸闷便闭者,可加:霜桑叶6 g 川象贝各6 g 炒六曲10 g 杏仁10 g 桔梗5 g 鸡内金10 g 枇杷叶10 g(包) 全瓜蒌12 g
9、或因气血虚弱,阴阳不平衡,见头昏潮热,痰多畏寒,心悸失眠,情志不调等,可加:党参10 g 当归10 g 川贝母10 g 生白术6 g 枸杞子12 g 远志6 g 生熟地各12 g 红花3 g 合欢皮12 g 山药12 g 柏子仁12 g 灵磁石30 g(先煎) 炒枣仁12 g 牡蛎30 g(先煎) 白芍10 g 沙白蒺藜各12 g
温胆汤之命名,盖由于胆为清静之府,喜静谧而恶烦扰,喜柔润而恶壅郁。若病后和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隔之余热未尽,必伤少阳之和气,而有虚烦惊悸等症。其中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温胆者,乃温通之温,非温凉之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