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长阳名宦雷声涣史考

 佷山访古 2022-05-29 发布于湖北

相关文章:

身体力行“清慎勤”   死而后已为长阳——清代廉吏刘碔的故事

【古城钩沉】和公祠的故事

【长阳文征】邑侯李公去思碑记

【长阳碑刻】知县崔镇藩交通告示碑

【长阳碑刻】清代湖北巡抚全保暨长阳知县惠廷鸾告示碑

“生为廉宪使,死作惠民坊”——长阳先贤裴承祖的故事

名宦,指居官而名声地位显赫者。民国二十五年《长阳县志稿》记载,有清一代,长阳共有十二位知县因政声卓著先后被邑人奉为名宦,载县志,祀专祠。乾隆十一年(1746)至十二年间莅任斯地的雷声涣就是其中之一。

雷声涣在长事迹最早见于乾隆十九年《长阳县志》,其后为历届旧志及同治《宜昌府志》转载。值得一提的是,从雷声涣来长前四年起,十二年间任长阳知县先后七人,有四人成名宦(雷前为张荣伦,雷后为田榕、李拔),占清代长阳名宦总数三分之一,不能不说是长阳历史一段佳话。

近年来,笔者作为地方志工作者,履行旧志整理职责,在开展长阳历代旧志点校注释工作之时,注重挖掘长阳历史文化中的廉政元素、助力“清廉长阳”建设。为此,广搜长阳古近代职官、乡贤史料,并展开系统研究。其中,关于雷声涣,除整理长阳旧志资料外,还通过查阅竹山、建昌等地旧志,收集雷氏家族谱牒,并通过田野访碑,收集了许多历史资料。从而对雷氏生平事迹有了较为全面准确的认识。

《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

一、雷声涣家世籍贯

通过《清代建筑世家——样式雷族谱校释》(中国艺术研究院易晴点校、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崔勇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第1版)中收录的清代《雷氏大成宗族总谱》《雷氏北山上房支迁居金陵复迁居北京世录》等雷氏谱牒,得以了解雷声涣的家史世系:

雷氏受姓起于万雷公,始居冯翊(今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晋代以后衍于江西。明末,雷声涣高祖雷玉成因避战乱,与子振声、振宙,由江西建昌县雷家庄(今属永修县梅棠镇新庄村)移居金陵石城。振声生子发达,振宙生子发宗、宣。清初,雷声涣祖父雷发宣与堂弟雷发达以营造技艺应募赴京,定居海淀镇槐树街,遂为北京雷氏始祖。雷发达一支,自康熙年间至光绪末,连续七代、九人主持皇家建筑设计,是为享誉海内外的“样式雷”家族。而雷发宣后人则多习儒业。

雷声涣祖父雷发宣配吕氏,生三子:金兆、瑞、祥,长子雷金兆(太学生)为雷声涣本生父,次子雷金瑞(官至县丞)为雷声涣嗣父。雷金瑞先娶刘氏,未育男子,故过继其兄第四子即声涣为子,继娶徐氏生子声洪,但嗣父子关系未改变。雷声涣任长阳知县时被敕封文林郎,皇帝推恩覃封三代,先后诰封其祖父雷发宣、本生父雷金兆、嗣父雷金瑞为文林郎,祖母吕氏、金兆妻陈氏、顾氏(声涣生母)为孺人,嗣母刘氏、徐氏为安人。雷声涣同生父兄弟共五人:长兄声濂早卒;次兄声泽考为礼部儒士,授经历职;三兄声澍出继堂伯雷金隆,与雷声涣同中顺天辛酉科乡试,候推守府,例封云骑尉;胞弟声济。另一弟声洪,为顺天府庠生。雷声涣夫人夏氏,生一子名继植。

同治《南康府志》《建昌县志》以雷声涣本贯南康府建昌县,将其姓名及官职收录于二志“选举”类目中的“仕籍”分目中。长阳旧志及同治《宜昌府志》记其为直隶顺天府宛平县人,则是根据其实际户籍。根据雷氏谱牒记载,二者并不矛盾。

《雷氏族谱》

二、雷声涣的主要生平经历

长阳旧志关于雷声涣的字、号、生卒、科次、经历等记载不详,但幸运的是,这些信息在《雷氏大成宗族总谱》中被全面保存。

据该谱卷三记载:雷声涣字在中,号萃菴,生于康熙丙申年(即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十月初三日(卒葬不详)。乾隆六年(1741年),中辛酉科顺天乡试。先任八旗通谱馆纂修。后敕授文林郎,知湖北宜昌府长阳县。乾隆十二年,任丁卯科湖北乡试同考官,同年调任本省安陆府京山县知县。同治《南康府志》《建昌县志》均记雷声涣官职为荆(京)山知县,可知京山为其仕途终点。另据同治《竹山县志》记载,雷声涣还曾于乾隆十八年当年短暂署任过竹山知县,有可能发生在实授京山知县期间。

同治《长阳县志》书影

三、长阳旧志有关雷声涣政绩的记载

乾隆十九年知县李拔主修的《长阳县志》卷四《秩官志·名宦传》记载:

“雷声涣:北直宛平人,由孝廉任长邑。礼贤下士,洁己爱人,每判事如目击,出人意表。凡尘封案牍,莫不澄清。健讼者皆不事庭讯,自相输服。民得安堵焉。抚长年余,上宪嘉其能,遂迁京山。邑人至今思其德。”

归纳以上文字可知,雷声涣主政长阳期间主要有四大作为:一是恪守官德、廉洁奉公。二是尊重人才、崇尚道德。三是爱民如子、宽于待人。四是勤于政事,善作善成。从“民得安堵焉”可知,在他治长之前,长阳争讼风气大盛、案件办理质效不高,形成恶性循环。但他不畏不怕、以民为本、只争朝夕、精研精判,仅仅一年,不仅使积案全部化解,还使民风为之一转。这是了不得的成就。这位有着拳拳爱民之心的地方父母官,秉持“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宗旨,最终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甘棠遗爱,传之久远。而上司“嘉其能”,将其升迁,也反映了当时的官场良好的用人导向,这在封建时代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恩垂万古”摩崖石刻拓片

四、雷声涣在长阳的遗迹

2019年年底,笔者在县城江南将军山西麓官山考察大慈庵遗址明清摩崖碑刻时,在遗址西侧小路边发现了一处摩崖石刻。该摩崖刻于清代乾隆十二年,幅高93厘米、宽57厘米,文字楷书,共8行,满行21字。因风化,该摩崖石刻部分文字已难以辨认。但从已知文字可知:当时,长阳知县雷声涣体察民情,拨官山上的县衙官田设立茶汤以惠饮行人,并发布告示。大慈庵住持千山和尚将告示刻于石上,广而告之,并加刻了“恩垂万古”四大字,以纪念雷知县的善政。该摩崖正文释文如下:

特授湖北宜昌府长阳县正堂加三级为:

梯儿岩乃往来通衢,崎岖陡峻,负薪担米之□□□□堪悯,惟庵前半堂平地稍可息,有□□之水而难以济渴。□将跴明官山□□大慈庵永□常住现在官田并听该住持收租□□□□,以为冬夏设立茶汤,惠饮行人□□并取该住持认□□□□□□□□□。

乾隆十二年三月,住持僧千山□。

该摩崖,是雷声涣“洁己爱人”的又一实证。

通过收集、汇总、梳理雷声涣的史料,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这位清代中期颇有作为的长阳知县。尤其是通过找到雷氏谱牒资料,得知其直系祖先为清朝宫廷工匠,本人与清代著名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始祖为五服内族亲,可以推测雷声涣深受“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家教家风影响。雷氏其人其事,可以对长阳领导干部勤政廉政有所启发,也应该为当代及以后的长阳人记忆、怀念。

林家屋场的孤独大墓

雨中访五尖山村龙神观

【文献连载】《长阳县抗战史料》校注(十二)

【长阳碑刻】彭家河村“千家牌公议碑”

【地名记】长阳数字地名一览(下)

追寻千年古县遗迹

考辑乡邦历史文献

古主微信 : ycroman198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