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医诊断学——粪便、痰液、穿刺液检查及心电图基础

 壹亩莳 2022-05-29 发布于山东


小执医整理的西医诊断学知识点,必须学习Image


1、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单选) 
A、P波尖而高耸 
B、P波低平 
C、P波呈双峰状
D、P波增宽 
E、P波出现切迹  
 
2、心肌坏死的心电图改变是 (单选) 
A、ST段下移 
B、ST段明显上抬,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 
C、T波高耸 
D、T波倒置 
E、异常深而宽的Q波
   
3、霍乱的粪便性状是 (单选) 
A、米泔样 
B、黏液脓样 
C、柏油样 
D、灰白色 
E、果酱样

Image

答案与解析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右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A对),其振幅≥0.25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肺性P波”。这是因为当右心房肥大时,除极时间延长,往往与稍后除极的左心房时间重叠,故总的心房除极时间并未延长,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房除极波即P波振幅增高。P波低平(B错)主要见于心肌炎、心脏供血不足、或是情绪激动等。P波增宽(D错)、P波呈双峰状(C错)、P波出现切迹(E错)主要见于左心房肥大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坏死3种改变。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最先出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T波高耸(C错)、ST段下移(A错)、T波倒置(D错)、QT间期延长;随着缺血时间延长,缺血程度进一步加重,出现心肌损伤的心电图改变,表现为ST段明显上抬,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B错)、上斜型抬高、凹面向上型抬高等;更进一步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心肌坏死的心电图改变为异常深而宽的Q波(E对)或QS波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霍乱的粪便性状是黄色水样或米泔样(A对)。黏液脓样(人卫八版传染病学P180)(B错)为细菌性痢疾的粪便性状,柏油样(C错)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粪便性状,灰白色(D错)为梗阻性黄疸的粪便性状,果酱样(人卫八版传染病学P273)(E错)为阿米巴痢疾的粪便性状



西医诊断学——粪便检查



要点一 粪便标本采集
 

1.粪便标本应新鲜,盛器要洁净干燥,不可混入尿液、消毒液或其他杂物。
 
2.一般检查留取指头大小的粪便即可,如孵化血吸虫毛蚴最好留取全份粪便。采集标本应选取黏液、脓血部位。
 
3.检查痢疾中的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取材送检,寒冷季节标本注意保温。
 
4.对某些寄生虫及虫卵的初筛检测,应三送三检,以提高检出率。检查蛲虫卵需用透明胶纸拭子,于清晨排便前自肛周皱襞处拭取标本镜检。
 
5.无粪便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采便管获取粪便。
 


要点二 一般性状检查
 

1.量
 
正常成人每日排便1次,约100~300g。胃肠、胰腺病变或其功能紊乱时,粪便次数及粪量可增多或减少。
 
2.颜色及性状
 
正常成人的粪便为黄褐色圆柱状软便,婴儿粪便呈金黄色。
 
(1)水样或粥样稀便:见于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2)米泔样便:见于霍乱。
 
(3)黏液脓样或脓血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阿米巴痢疾时,以血为主,呈暗红色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脓样或脓血便为主。
 
(4)冻状便: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菌痢。
 
(5)鲜血便:多见于肠道下段出血,如痔疮、肛裂、直肠癌等。
 
(6)柏油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7)灰白色便:见于阻塞性黄疸。
 
(8)细条状便:多见于直肠癌。
 
(9)绿色粪便:提示消化不良。
 
(10)羊粪样便:多见于老年人及经产妇排便无力者。
 
3.气味
 
(1)恶臭味:见于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
 
(2)腥臭味:见于阿米巴痢疾。
 
(3)酸臭味:见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或吸收不良。


要点三 显微镜检查
 

1.细胞
 
(1)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或直肠癌、痔疮、直肠息肉等。
 
(2)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大量出现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3)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2.寄生虫
 
肠道有寄生虫时可在粪便中找到相应的病原体,如虫体或虫卵、原虫滋养体及其包囊。


要点四 化学检查
 

1.隐血试验
 
正常为阴性。阳性见于消化性溃疡活动期、胃癌、钩虫病、消化道炎症、出血性疾病等。消化道癌症呈持续阳性,消化性溃疡呈间断阳性。
 
2.胆色素检查
 
(1)粪胆红素检查:正常粪便中无胆红素。乳幼儿或成人于应用大量抗生素后,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
 
(2)粪胆原及粪胆素检查:正常粪便中可有粪胆原及粪胆素。阻塞性黄疸时含量明显减少或缺如,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溶血性黄疸时含量增多,粪色加深。
 


要点五 细菌学检查
 

肠道致病菌的检测主要通过粪便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用于菌痢、霍乱等的诊断。


西医诊断学——痰液检查



要点一 痰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1.留痰前应先漱口,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注意避免混入唾液和鼻咽分泌物。
 
2.做细菌培养时,需用无菌容器留取并及时送检。
 
3.做浓集结核菌检查时,需留24小时痰液送检。
 
4.做痰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时,最好收集上午9~10点的痰液立即送检。
 
5.做细菌培养或脱落细胞学检查时,一般连续检查3次,必要时可以重复进行。
 


要点二 一般性状检查
 

1.痰量
 
正常人无痰或仅有少量无色黏液样痰。痰量增多见于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
 
2.颜色
 
(1)黄色痰:见于呼吸道化脓性感染。
 
(2)黄绿色痰:见于绿脓杆菌感染、干酪性肺炎。
 
(3)红色痰:见于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
 
(4)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5)铁锈色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
 
(6)咖啡色痰:见于阿米巴肺脓肿。
 
3.性状
 
(1)黏液性痰:见于支气管炎、肺炎早期及支气管哮喘等。
 
(2)浆液性痰:见于肺水肿、肺淤血。
 
(3)脓性痰:见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
 
(4)血性痰: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癌等。
 
4.气味
 
(1)血腥味:血性痰带有血腥气味,见于肺结核、肺癌等。
 
(2)恶臭味:见于晚期肺癌、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等,往往有厌氧菌感染。
 


要点三 显微镜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
 
正常人痰液内可有少量白细胞及上皮细胞。
 
(1)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增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支气管炎、肺吸虫病等;淋巴细胞增多,见于肺结核。
 
(2)红细胞:呼吸道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痰中可见大量红细胞。
 
(3)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喉炎和咽炎;柱状上皮细胞增多,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染色涂片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癌细胞和细菌。
 


要点四 病原学检查
 

疑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可分别做细菌、真菌、支原体等培养。
 

西医诊断学——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要点一 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常见原因
 

浆膜腔包括胸腔、腹腔和心包腔。根据浆膜腔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性质不同,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1.漏出液
 
漏出液为非炎症性积液。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等。②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心力衰竭、静脉栓塞等。③淋巴管阻塞:常见于肿瘤压迫或丝虫病引起的淋巴回流受阻。
 
2.渗出液
 
渗出液为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①感染性:如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②化学因素:如血液、胆汁、胃液、胰液等化学性刺激。③恶性肿瘤。④风湿性疾病及外伤等。
 


要点二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
 

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见下表。
 

Image



西医诊断学——脑脊液检查



要点一 脑脊液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
 

1.适应证
 
(1)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
 
(2)疑有颅内出血。
 
(3)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
 
(5)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2. 禁忌证
 
(1)颅内压明显增高或伴显著视乳头水肿者。
 
(2)有脑疝先兆者。
 
(3)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者。
 
(4)局部皮肤有炎症者。
 
(5)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
 


要点二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特点见下表。
 

Image

Image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基本知识



要点一 常用心电图导联
 

(一)肢体导联
 
包括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及加压肢体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加压肢体导联为单极导联,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的电位变化。
 
1.标准肢体导联
 
Ⅰ导联:正极接左上肢,负极接右上肢。

Ⅱ导联: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右上肢。

Ⅲ导联:正极接左下肢,负极接左上肢。
 
2.加压肢体导联
 
(1)加压右上肢导联(aVR) 探查电极置于右上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左上、下肢连接构成无关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2) 加压左上肢导联(aVL) 探查电极置于左上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右上肢与左下肢连接构成无关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3)加压左下肢导联(aVF) 探查电极置于左下肢并与心电图机正极相连,左、右上肢连接构成无关电极并与心电图机负极相连。
 
(二)胸导联
 
胸导联属单极导联,包括V1~V6导联。将负极与中心电端连接,正极与放置在胸壁一定位置的探查电极相连。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临床上为诊断后壁心肌梗死,需加做V7~V9导联;诊断右心病变,需加做V3R~V6R导联。
 


要点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每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四个波(P波、QRS波群、T波和U波)、三个段(PR段、ST段和TP段)、两个间期(PR间期和QT间期)和一个J点(即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接点)。
 
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
 
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
 
U波:为T波后的一个小波,产生机制未明。
  

西医诊断学——心电图测量、正常心电图及临床意义



要点一 心率计算及各波段测量
 

1.心率
 
计算心率 (次/分钟)=60/RR(或PP)间期的秒数(s)。心律不齐者,取5~10个RR或PP间距的平均值,然后算出心率。
 
2.心电图各波段测量
 
(1)测量时间: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距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2)测量振幅(电压):测量正向波形的高度,以基线上缘至波形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准;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以基线的下缘至波形底端的垂直距离为准。
 
(3)测量R峰时间:从QRS波群起点量到R波顶点与等电位线的垂直线之间的距离。有切迹或R'波,则以切迹第二峰或R'波顶点为准。一般只测V1和V5
 
(4)测量间期:①PR间期:应选择有明显P波和Q波的导联一般多选Ⅱ导联),自P波的起点量至QRS波群起点。②QT间期:选择T波比较清晰的导联,测量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间距。
 
(5)ST段移位的测量:ST段是否移位,一般应与TP段相比较;如因心动过速等原因而TP段不明显时,可与PR段相比较;亦可以前后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基线与之比较。斜行向上的ST段,以J点作为判断ST段移位的依据;斜行向下的ST段,以J点后0. 06~0.08s处作为判断ST段移位的依据。①ST段拾高: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到ST段上缘。②ST段下移: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ST段下缘。
 


要点二 心电轴测定
 

1.测量方法
 
平均QRS心电轴(简称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综合向量形成的总向量。心电轴的测量方法有目测法、振幅法、查表法3种。
 
(1)目测法:根据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进行判断。如果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向上,则电轴不偏;若Ⅰ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向上,而皿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向下,则心电轴左偏;若Ⅰ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向下,而I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向上,则为心电轴右偏;如果Ⅰ、Ⅲ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均向下,则为心电轴极度右偏或不确定电轴。
 
(2)振幅法:分别测算出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R波为正,Q与S波为负),然后将其标记于六轴系统中Ⅰ、Ⅲ导联轴的相应位置,并由此分别做出与Ⅰ、Ⅲ导联轴的垂直线,两垂直线相交点与电偶中心点的连线即为所求之心电轴。测出该连线与Ⅰ导联轴正侧段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度数。
 
(3)查表法:根据计算出来的Ⅰ、Ⅲ导联QRS;振幅的代数和直接查表,即可得出心电轴的度数。
 
2.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一般在0°~+90°之间。心电轴在+30°~+90°,表示电轴不偏。0°~+30°为电轴轻度左偏,0°~-30°为中度左偏,-30°--90为电轴显著左偏,+90°~+120为电轴轻度或中度右偏,+120°~+180为电轴显著右偏,-90°~+180为不确定性电轴。心电轴轻度、中度左偏或右偏不一定是病态。心电轴轻度右偏,可见于正常婴幼儿、垂位心脏等;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等,可使心电轴显著左偏。心电轴轻度左偏,可见于妊娠、肥胖、大量腹水、横位心脏等;左后分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广泛心肌梗死等,可使心电轴显著右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