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夏小正》

 草篮子 2022-05-29 发布于河南

【说明】冲虚子对之前发表的《木火土金水五行新考:月令和阴阳五行说(上)》一文中的“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夏小正》”的内容做重大修正,主要是引用的《夏小正》全部依从了夏纬瑛先生的校正,相应的内容也随之调整,但冲虚子本身的观点没有变化。不敢误人,故刊出修正部分,并致歉。

汉代戴德、戴圣叔侄二人各编了一部《礼记》,叔叔戴德编的后世称之为《大戴礼记》;由侄子戴圣编的叫《小戴礼记》,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礼记》。“记”是什么呢?汉时,把孔子所定的篇章称为“经”,孔门弟子和后学对“经”的解释称为“传”或“记”,弟子们辗转相授的称为“说”。(见刘起釪《古史续辨》第65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隋书·经籍志》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发现了若干篇论说和解释礼制的文章,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但这个记载可能有误,戴德在汉宣帝时就做了博士,刘向在之后的汉成帝时才可以整理古籍。《大戴礼记》的第四十七篇即是《夏小正》,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历书。曾经在很长时间,《大戴礼记》被认为是从《礼记》删除出来的,不被人待见,随着时间的流失,当初的人为因素没有了,才客观公正地看待《大戴礼记》并发现它的价值。现在,基本公认的情况是《大戴》和《小戴》同是整理、解释我们古代礼制方面的书,由于两人的不同眼光,对他们当时看到的资料做了不同的取舍而已。比如,他们都认为历书也应该属于礼制的一部分,但大戴则喜欢古远而纯正《夏小正》,小戴并没有发现《夏小正》的价值,而是选择了更有时代感的《月令》,如此而已。

下面是《夏小正》全文(依照夏纬瑛先生校正的《夏小正》,见夏纬瑛著《夏小正经文校释》,第70-72页,农业出版社1981年版):

正月:启蛰;雁北乡;雉震呴;鱼陟负冰;农纬厥耒;囿有见韭;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田鼠出;农率均田;獭祭鱼;鹰则为鸠;采芸;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柳稊;梅、杏、杝桃则华;缇缟;鸡桴粥。

二月:往耰黍墠;初俊羔;绥多女士;丁亥万用入学;祭鲔;荣堇;采蘩;昆蚩抵蚳;玄鸟来降;剥鱓;有鸣苍庚;荣芸;时有见稊。

三月:参则伏;摄桑;委杨;螜则鸣;颁冰;采识;妾子始蚕;执养宫事;祈麦实;越有小旱;田鼠化为鴽;拂桐芭;鸣鸠。

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鸣札;囿有见杏;鸣蜮;王萯秀;取荼;秀幽;越有大旱;执陟攻驹。

五月:参则见;浮游有殷;鴂则鸣;时有养日;乃衣;良蜩鸣;启灌蓝蓼;鸠为鹰;唐蜩鸣;初昏大火中种黍;煮梅;蓄兰;菽糜;颁马。

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煮桃;鹰始挚。

七月:秀雚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灌荼;斗柄县在下则旦。

八月:剥瓜;玄校;剥枣;粟零;群则翔:辰则伏;鹿从;鴽为鼠;参中则旦。

九月:内火;遰鸿雁;陟玄鸟;熊、罴、貊、貉、鼪、鼬则穴;荣鞠;树麦;王始裘;辰系於日;雀入于海为蛤。

十月:豺祭兽;初昏南门见;黑鸟浴;时有养夜;玄雉入于淮为蜃;织女正北乡则旦。

十一月:王狩;陈筋革;啬人不从。

十二月:鸣弋。元驹贲。纳民蒜。虞人入梁;陨麋角。

我们选取有祭祀活动的月份,就三月吧,翻译如下:参星好像隐藏了起来(不太容易看到了);这时应该修理桑树,剪去过长的树枝;蝼蛄在鸣叫;国王赐给大臣们祭祀用的冰块;可以到田野采野菜,卑贱的蚕妾和尊贵的夫人开始养蚕,就要从事相关的活计了;这个月,要举办祈求麦子丰收的祭祀仪式。吁,这个月可能降雨稀少田地有点旱啊;田鼠不见了,好像化成了鴽。桐树刚开了花;处处可以听见斑鸠的鸣叫声。

我们把《夏小正·三月》按照内容分解为下表:

夏小正

物候

农事

天象

社会

三月

螜则鸣;田鼠化为鴽;拂桐芭;鸣鸠

采识;妾子始蚕;执养宫事

参则伏。越有小旱。

颁冰。祈麦实。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物候和农事是主要内容,社会生活只占很小部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气候学、气象学知识,都建立在物候观测的基础上的。古代研究这些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这是了解古代天文、气象知识的基本点。在大量物候观测的基础上从逐步总结、归纳为抽象物,比如,在气象方面的长期的大量的观察,最后总结出十二节气,再到二十四节气,甚至七十六候。再以定好的二十四节气、七十六候指导农事和社会生活。二十四节气名除表达分、至、启、闭意思的外,其余如雨水、谷雨、霜降、惊蛰等等就都是古人观察物候的结果。

我国古代对天象、物候的观察历史非常久远。《尚书·尧典》就记载: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人分别到东南西北四方,分别去观测东南西北四方中的南方朱雀七宿、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的循行轨迹和出现时间,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用以指导农事。冯时在《殷卜辞四方风研究》一文中指出:“殷代四方神和四方风构成了完整的标准时体系,也就是历制体系。四方神为分至神,四方风则为四节之物候征象。”(《考古学报》1994年第2期)《夏小正》也是为指导农业生产而产生的。语言古朴,描述自然,所观察物象皆为眼前寻常之物,而且都比较简单,文风近于《诗经·国风》,就是王颁冰、祈麦实这样的事情也叙述的极为自然,更重要的是没有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干扰或篡改。和《十二纪》、《月令》相比,区别极其明显。仅阅读文字就可以感觉到其较为古远,思维淳朴。刘起釪先生说:“西人恰特莱(Chartley)据书中所载天文内容考定其书写成于公元前350年左右,则这是关于战国中期天文星象的重要科学资料。”(刘起釪《古史续辨》第67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李学勤先生利用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果,经过对主要问题的探讨,认为《夏小正》有古老的渊源,认同《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见李学勤《<夏小正>新证》,载《李学勤文集》第8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版)张闻玉先生甚至认为《夏小正》古于《尧典》(见张闻玉《古代天文历法论集》第22-23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可以这样说,《夏小正》有较为古远的渊源,成书应早于战国中后期阴阳五行肆虐之时,从文风、文字看,放到西周也未尝不可。或是由晋人传承(晋人住夏虚也同时继承了夏历)未受东方阴阳五行说的影响。

总之,《夏小正》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历书,是《月令》一类的圭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