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茂林之家 2022-05-29 发布于湖南

前几年的影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相信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古人不像今天的人们有钟表可以记录时间,为了生活的便利,古人根据人类的属相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当然了,在创造十二时辰之前也有很多计时方法,都是古代先人为了方便而发明的计时器具和计时方法,这些器具各有所长,分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古代的计时仪器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系统: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轮漏和木漏。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这种仪器相信大家在博物馆或者一些景点都有看到,现在人看到这种东西都无感,但是对于古代先民来说是计时的最好工具了。最早的计时仪器该算“土圭”,用“土圭”计时的时候,需将一根木杆立在地上,通过观察日影的长短变化来估计时间。“日晷”则是更先进一步的计时仪器,晷盘上刻有24等分的刻度线,太阳照在晷盘中心的晷针上,晷针的影子就能在晷盘上指示出时刻。

还有就是计算方式,就是影视剧里也经常说以一炷香时间为计算周期,古人用燃香来计算时间,称为“火钟”。“火钟”是用纱线缠绕在香上,再在线的末端系上一个铜球,球下放一个铜盘,当香火烧断纱线时,铜球落在铜盘中就会发出响声,这便是古代的闹钟了。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此外,古人还用“水钟”来计时,“水钟”也称滴漏、刻漏,是古人利用滴水的等时性原理,通过反复实践,而发明出的计时方法。古代白天或晴天时,可以用日晷来测时间,到了夜晚或阴天,就需要利用水钟来计时了。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水钟”通常由播水壶、受水壶和分水壶三部分组成,使用时,需在受水壶的中央插入一把铜尺,铜尺上刻有十二个时辰的刻度,铜尺的前面插入一根木刻浮箭,下面是浮舟,随着受水壶内水量的增多,浮舟也随之上升,浮箭就能在铜尺上指示出刻度时间。有关滴漏的记载,也常见于古代诗人的诗文中,唐代诗人李益在《宫怨》一诗中写道:“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苏东坡也有诗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从西周起,这种计时方法就已经非常成熟了。汉代为十二时辰起了诗情画意的别称,并用天干地支中的十二地支来表示。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午时三刻也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斩刑的时辰。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以显示老龙罪行极重。

古人为何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午时三刻和三更各是什么时间?

古代的三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由于古代报更使用击鼓方式,故又以鼓指代更。

白居易的《长恨歌》:“……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其中的“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