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haior 2022-05-29 发布于重庆

宋朝时期,有一个叫做平安的小镇,镇子上住着一对发小,他们一个叫做杨和宇,一个叫做赵志业。

  一天下午,杨和宇在田里干完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却是被几个家仆拦住了去路。他知道这几个人都是本地的财主李员外家的人,总是在这一带横行霸道,欺负乡里。

  李员外在城里是个大户人家,平安小镇的百姓大多都是以租种他家的地生活。李员外贪财如命,他知道没有他家的地,这些百姓将难以为继。所以经常的提升租金,弄得百姓苦不堪言。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杨和宇的地却是自家拥有的。他从小就和父亲习得武义,自是不怕眼前这几个横行霸道的家仆。

  “王四爷,你这是什么意思”,杨和宇脱掉上衣露出健壮的身躯。

  王四爷是李员外家的一个管家,他直接对杨和宇说道:“你告诉赵志业三天之内把一百两银子还了,不然就收了他的房子抵账。”

  起因是今天,李员外派他的孙子来小镇收租。这李少爷横行霸道惯了,看到一个长得好看的姑娘就要强行拉回府上。

  在人群中的赵志业为人正派,看不过去眼。走上前去一声爆贺,推开李少爷,说道:“光天化日之下,你就敢这般。乡亲们,这李家为富不仁,把他们一起赶出去。“

  本就怒意从生的百姓们,抄起农具把李家那些人打的狼狈而逃。

  李家的少爷在家仆的拥护中仓黄的跑回了李府。李员外看到回来的爱孙被人打的向猪头是的。当下大怒,让管家王四爷带着家仆,去吧赵志文给抓回来。赵志文知道自己闯了祸,早已躲了出去。

  王四爷到了赵家没有找到人准备回府,刚走出院门,就看到杨和宇向这边走来,其中一个家扑知道他和赵志文是好友,就告诉了王四爷。

  王四爷犹豫了一下,叫人拦下了杨和宇,说出了让他给赵志业传个话。

  杨和宇轻哼道:“你们这么厉害,自己跟他说去啊,我才没时间管你这破事。”

  “杨和宇你少在这嚣张,小心连你一起收拾。”王四爷的一个手下嚷嚷道。

  王四爷心头一紧,对手下喝到住口,然后对着杨和宇拱手说道:“手下不懂事,打扰了。”

  等到杨和宇走了以后,刚才的手下憋屈地说道:“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四爷我们怕他作甚。”

  “你不要小瞧了这个人,他的背景也不简单,到时候被人打死都没人能救你。”

  王四爷说道,在河南三省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武人,他开宗立派徒弟满天下,杨和宇的父亲也是他的弟子。他们这些人的感情都如亲兄弟一样的好。

  只是在其母亲怀孕以后,杨父就退出了江湖,带着妻子道着平安镇归隐了起来。

  即使是他父亲已经不在多年,可父辈间的感情还在,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师兄弟早就出人头地。要是知道师侄杨和宇被欺负了,暴怒之下,欺负杨和宇的人都会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在这平安镇也没有人敢打杨和宇耕地的主意。

  王四爷看着已经离去的杨和宇,悠悠地说道;“咱们也只是拿人钱财做事而已,没有必要得罪了杨和宇。”

  杨和宇转了一圈,看到王四爷那帮人已经离去。他便来到了赵志业家的后院一个柴垛,移开一捆木柴露出了一个木板,他弯腰把木板移开。

  一把木梯就显露了出来,这下面是一个地窖。他探身看去,就看见一个娇柔的女子紧张地向着洞口看来,在他身边还有一个惶恐的老丈。

  “嫂子,赵叔莫慌,是我杨和宇。李府的人都走了.”

  这个女人是赵志文的妻子,叫张丽。一年前嫁给了赵志业,老丈是他的父亲,赵永宁。

  张丽此时正是双十年华,观之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杨和宇把赵父和张丽从地窖中接了出来。两人对杨和宇一翻感谢。

  赵志业家里本业不富裕,一家人也只是勉强可以过活,他本也有离开镇子去外地干活的打算。

  只是放不下老迈的父亲和妻子,也就一直没有离去。这次未必祸端,索性就直接去了外地干活。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杨和宇对赵父说道:“赵叔您本就身体不好,先不要多想了,好好歇息一下身体重要。”赵父轻叹一声说道:“张丽你给和宇弄些水喝。”说完转身回了屋。

  张丽应是,正准备去倒水。杨和宇叫住了他犹豫地说道:“嫂子,王四爷说要你们赔偿李府一百两银子。”

  张丽听到此言,身子微微摇晃了一下,无助的眼中流下了止不住的泪水,喃喃道:“这不是要逼死我们吗。”

  杨和宇见到张丽如此,无助的样子,心里急得不行,却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杨和宇暗暗咬了咬牙,坚定地说道:“嫂子莫要着急,我来帮你还这笔钱。”'

  说完之后,杨和宇转身匆匆离去,只剩下张丽呆傻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杨和宇回到家里,找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加在一起也才只有不到十两银子。

  杨和宇愣愣地看着手中的田契发呆,自从父亲走后,他一个人在世上感受人情冷暖,别人的巴结都是看在自己父亲以前那帮老兄弟的面子上。

  小时候,杨和宇生病昏倒过去,还是赵志业来家里找他玩才发现的。赵志业匆忙叫来了其父亲。赵父心地善良,用车子把杨和宇推到城里的医馆找到郎中,这才保住了性命。

  赵父知道杨和宇的父母都已不在,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把杨和宇留在家中,和他们一起吃喝。

  杨和宇一直记着赵家父子对他 的救命之恩,现在赵志业道外地避难,家里只有年老的父亲和妻子。他决定帮好友把银子还了,以保全其父亲与妻子。

  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这一百两银子,无异于一座大山一样。杨和宇心下决定,把田契抵押给当铺换取银钱。反正他就孤身一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决定好了这件事之后,杨和宇也就不再多想。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天色微亮,杨和宇就带上田契向城里走去。

  然而杨和宇才走没多久,张丽就从院子里走了出来。杨和宇说要帮他们把钱还清,这让快要绝望的张丽看到了一丝希望。

  张丽本想跟杨和宇商量一下,看看能否帮着一起想想办法凑些银钱。然而他来到旁边的院子,发现院门锁着,杨和宇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让张丽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又破灭了。张丽想着杨和宇应该是后悔了,所以才不辞而别了。实际上杨和宇是怕张丽不让他把田契拿去当了,所以才自己偷偷地去了城里。

  到了城里,杨和宇找到了一家当铺,把田契抵押了六十两。再加上自己的十两,也就凑齐了七十两。剩下的他打算去给李员外干活偿还。

  杨和宇来到李府的门前,敲开大门。里面走出一个家仆问道:“你有什么事?”杨和宇说道:“我是来替赵志业还银子来的。”家仆听到杨和宇所说道:“你且在这等着,我去和管家禀报一下。”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管家王四爷这会正在大厅陪着李员外聊天。家仆上来禀报了杨和宇的事情。

  李员外说道:“让他进来吧,正好我也想见见这个人。”

  不到盏茶时间,杨和宇就被家仆带到了厅堂。李员外疑惑地说道:“你和赵志业又不是亲兄弟,干嘛要替他还银子?”

  杨和宇说道:“赵家对我有活命之恩,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今赵志业不在家,我怎么能做事不理。”

  李员外好奇地说道:“那用什么来还这笔钱,我看你也不富裕啊。”

  杨和宇从包袱里拿出七十两银子,把银钱放在桌子上说道:“这是七十两银子,是打了李少爷的赔偿金,剩下的三十两,我愿立下字据替赵志业还。只希望李员外您不要再为难赵志业的家人。”

  李员外幽幽地说道:“你要是也和赵志业是的,一走了之我去哪里找你。”

  杨和宇说道:“我不走,就在你府上干活,一直到把三十两银子还完为止。”

  李员外笑着说道:“好,就这么办。”然后让王四爷拿出字据,让杨和宇签字画押。

  看着李员外的表情,杨和宇总有一种自己被人给算计了的感觉。

  李员外在这里扎根多年,对这里的人早已了解,他早就知道杨和宇没有那么多的银子,本就想把杨和宇留下。

  李员外一早就知道杨和宇的背景,本就想把他收入麾下,这次正好如了意。

  从此,杨和宇就成了李员外的保镖,平时就是陪李员外到各个店铺去查账。

  转眼杨和宇来到李家一月有余,这天李员外找到杨和宇,告诉他准备一下,需要出趟远门。

  他们要去接李员外的女儿李洛灵,因为李洛灵自幼便体弱多病,每年都有数月时间不在李府,而是在郡城的医馆修养。

  杨和宇等人乘船去往郡城,五天后,李员外总算见到了分别已久的女儿,可是李洛灵的脸色苍白,满眼疲惫,身体并不是很好。

  医馆的人把李员外叫到屋外说道:“小姐的病已是药石无用,难以为继。我也无能为力了。”

  李员外听后,慌乱地说道:“有什么条件你都可以说,只要你能救我女儿。”

  “哎!老夫也是无能为力。”

  ”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李员外着急的说道。

  老者似是想起了一人,他犹豫的说道:“我听说郡城里来了一个医术高明的道士,可是我也没有见到,并不能确定真假。您不妨带着小姐去找他试试。”

  李员外叫来王四爷,让他带人立刻去找这个道士。傍晚时分,王四爷带着道士来到了客栈。

  看此人的长相慈眉善目,双鬓花白显得仙风道骨。他左肩上搭着褡裢,右手拎着一个幡子,上面写着“知天命”三个字。

  道长姓张,李员外为了表示尊敬,称其张道长。

  张道长进到房间为李洛灵把完脉,一脸凝重的从房间里走了出来,李员外赶忙走到进前问道,道长可有办法医治?

  “实不相瞒,李小姐患有体寒之症,寒气已经侵入五脏六腑就算是大罗神仙也难以医治。若是想要活命,就得找一个六月初六所生,并且三十岁以内的男子成婚,在阴阳互补之下,或许还能活个三到四年!”

  李员外听到女儿还只能活三到四年悲从中来,张道长长叹一声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快去找人吧,不要再耽搁时间了。”

  李员外用衣袖擦了擦眼泪,他叫来王四爷,让他去寻找符合条件的男子。王四爷为难的说道:“老爷,这三十岁以内的男子好找,可是六月初六所生的男子少之又少啊。”

  古时的人忌讳特别多,将六月初六称为恶日,因此这天所生的男子都会想尽办法更改生辰。因此,王四爷才会说想要找这日生辰的人很难。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都要找到!不然全都给我卷铺盖走人!”,李员外大吼的说道。

王四爷只好赶鸭子上架办接下这个差事,他叫来杨和宇几人,将找人的差事吩咐了下去。

 听到王四爷的要求,杨和宇问道:“王管家,为什么要找六月初六所生的男子啊?”

  王四爷无奈的说道:“为了救小姐!”,李洛灵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要说李家上下,也只有她是个善良的人了。

  李洛灵待家中仆役宽厚,从不像她父侄那般苛责,因此仆役们都争相恐后想去伺候她。

  杨和宇为人心善,听闻是为了救人,连忙说他就是六月初六的生辰,王四爷大喜过望,嘴上不停的说道:“小姐有救了,小姐有救了。”

  王四爷拽着杨和宇往李员外的房间走去,只见他猛的推开房门,哽咽的说着:“老爷!咱们小姐有救了!”

  杨和宇见李员外看他的眼神,就像是岳父看女婿有些不好意思。李员外也是没有想到这人就在自己身边。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想到要找之人就在身边,也许这就是缘分!

  李员外对杨和宇的人品很是赞赏,自从杨和宇为了救好友留在李府干活后,李员外就在暗中观察杨和宇的一言一行,他表现出来的是任劳任怨,而且干活认真负责从不敷衍。

  这时,李员外就把事前都跟杨和宇说了。

  杨和宇没有想到,自己一直因为是六月初六的生辰而找不到媳妇,这李员外却是求而不得。

  李员外怕杨和宇觉得,自己女儿身体有病而不愿意就说到:“只要你去我女儿,有什么条件你都可以说。”

  杨和宇犹豫的说道:“我就是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怕是配不上李小姐。”

  李员外一笑说道:“你不用妄自菲薄,这些日子我见你做事认真肯上进,落灵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她也是会满意你这个如意郎君的。”

  其实杨和宇心下也是高兴,他初见李洛灵之时就已经被她的样子迷住了。当下也犹豫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洛灵得知父亲替她做主定了一门亲事,夫君只是一个穷小子,但是她并没有反对,顺从的答应了这门婚事。

  李员外很是高兴,立刻让王四爷安排返程的马车。当下回到李家,王四爷就去县衙查询杨和宇的户籍,证实他确实是六月初六的生辰。李员外找来张道长看一看杨和宇。

  很快张道长就来到李府,当他看到杨和宇时眼前一亮,摸着胡子语重心长的对杨和宇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行善积德方能善始善终。”

  杨和宇知道张道长说这番话是为了他好,就把张道长的话记在心里,以后他也是这样做的。

  就这样,在一个良辰吉日,李员外邀请亲朋好友来赴喜宴,共同见证杨和宇和李洛灵拜堂成亲喜结连理。

 洞房花烛夜,杨和宇掀开李洛灵的红盖头,女子肤若凝脂,眸如秋水,让他久久不能移开视线。

  李洛灵见杨和宇呆呆的看着自己,眼中带着笑意说道:“夫君我好看吗?”

  杨和宇说道:“好看,你就像是天上的仙女一般。我都觉得自己配不上你。”

  李洛灵伸手把杨和宇拉倒跟前,把头埋在他的胸膛,低声的说道:“我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本想自己静静的自己离开,可是却让我遇到了你。”

  她告诉杨和宇,她自小因为体弱多病很少出去,更是难以见到父侄以外的男子。那天,李员外带着杨和宇来医馆接她回家,她就喜欢上这个敢于盯着自己看的人。

就这样,李洛灵对杨和宇敞开了心扉,原本两个陌生的人成了夫妻。

  杨和宇做了李家的女婿,李员外有心栽培他,每次出门做生意都带着杨和宇让他跟在身边学习,杨和宇不懂的地方也会悉心教导。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杨和宇本就聪慧,又肯好好学习。不到半年就熟悉了所有的事物。李员外就让他做了掌柜的,自己独当一面。原以为,杨和宇刚刚接手会有些手忙脚乱,却不想他面面俱到,毫无问题。这让李员外对他更加器重。

  可是这却让李员外的孙子很是生气,只是害怕李员外不敢表露出来。李小少爷是嫡长子所生,只是早些年父母去外地经商,被人害了性命。李员外对其格外的疼爱,却也让的他志大才疏成了败家子,李员外一直对他寄予厚望,时常教导他却也是不听。李员外这才培养杨和宇来守护家业。

  转眼时间三年过去了,李洛灵因病没有活过三年,在前些日子撒手人寰。她诞下一子,取名杨念灵以怀念妻子。李员外因爱女离世的打击,从此不再过问世事在家中深居简出,将生意彻底交给杨和宇了。

李家在杨和宇的主持下焕然一新。他做事果断,处事奖罚分明让李家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这天,杨和宇从店里出来,想到自从赵志文离世后,他有很长时间没有见到过张丽和赵父了,不免心中有些伤感。

  原来,杨和宇做了李家的女婿以后,李员外就免了赵志业的债务,杨和宇给她写信,让他可以放心的回来了。

  赵志业兴高采烈收到信后连忙赶回来,结果在路途中染上疾病,回来没多久就病逝了。家中只剩下张丽和赵父相依为命。

  当张丽得知杨和宇为了帮赵家还债变卖家业的时候,她感激涕零,为曾经埋怨杨和宇袖手旁而后悔。

  可是想到赵志业的死是李家少爷间接造成的,杨和宇又当上了李家的女婿,张丽对杨和宇既感激又怨恨,为此拒不接受杨和宇的接济,她带着公爹搬离了原先所住的地方下落不明。

  杨和宇带着家仆正在回李府的路上,看到前方有一群人围在那里,便让人去看看是什么事情。

  过了一会,家仆过来说道:“前方有女子欲卖身葬公爹惹来众人围观,这才堵住了去路!”

  杨和宇心想,这女子肯定是遇到了困难,才会卖身。他们就心善,就决定帮帮这个可怜人。

  杨和宇走到进前,看到一个女子在那里低头哭泣,身边的一辆板车上,用草帘盖着一人。

  带杨和宇看清女子的容貌,便失声说道:“嫂子,怎么是你。”

  女子听到声音一愣,抬头看去。看到是杨和宇,他忙底下头,不让其看到自己的泪水。

  杨和宇忙命人把围观的人驱散开,自己亲自推着车把张丽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杨和宇问道:“到底是怎么回是?'

  张丽将挡在眼前的发丝撩到耳后,她踌躇半响娓娓道来,离开小镇后,她和赵父投奔亲戚。亲戚知道张丽有些积蓄,就以周转为由借钱,张丽单纯就借出去了。

  不曾想赵父旧疾复发需要钱治病,张丽让亲戚还钱,可是亲戚死活不给,不久之后就来了一群陌生人将张丽和赵父赶出了门。

  张丽没有办法就带着昏迷不醒的赵父回镇寻求帮助,在路上赵父就病故了。张丽觉得赵父的死,都是她造成的。

  身无分文的张丽,为了让赵父可以体面下葬,这才不得已只能卖身。

  说道此处,伤心的张丽更是哭的梨花带雨。杨和宇生气的说道:“有事了为什么不来找我。”

  张丽红着眼圈看向他说道:“如今你是李府的当家人,我只是一个小寡妇,怎敢去打扰你。”

民间故事:朋友遇难,小伙去地主家帮朋友还钱,却娶了两个媳妇

  杨和宇听到这话更是生气,大怒道:“嫂子你错了,当年若不是赵叔背着我去见郎中,我早就病死在床榻上,赵家对我有恩,赵志业更是我的兄弟,我怎会如你想的那般。”

  随即杨和宇叫来一个家仆说道:“赶紧去给我找个先上来,我要厚葬赵叔。”

  张丽被杨和宇一番责备,脸上有些挂不住,可是看他是真心实意关心自己,心中也很是感动。

见她盈盈一拜,柔声说道:“如今我身无分文,只能以蒲柳之姿做牛做马报答你。”

  杨和宇闻言脸色一沉说道:“我和赵志业是兄弟,你就是我的亲人,亲人之间谈何报答?今后你就安心生活好了。”

  张丽见杨和宇帮助了自己,不求回报心很是感动,她看杨和宇要走,犹豫了一下说道:“和宇兄弟,要小心你家那侄子。”

  就在昨天夜里,张丽无处可去就在城外荒废的义庄借住。半夜时分,她听到院外有动静,怕遇到歹人立刻躲到香案下面。

  她从桌布的缝隙里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此人正是李家的少爷。

  他看见李少爷和三个凶神恶煞的汉子说道:“只要你们绑了杨和宇,帮我当上家主,我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李少爷一直觊觎家主的位置,他觉得是杨和宇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夺走,如今李员外年迈,若是等他百年后,这李家偌大的家业就要改姓杨了,为此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然后,这李少爷花钱找来三个劫匪,让他们装成家仆,潜伏进李家,等到深夜就把杨和宇带走,杨和宇的下场可想而知,肯定是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如今刚好在这里碰到了杨和宇,就把事情的原为和他说了一遍。

  带杨和宇回到府里,他正一边和王四爷喝着茶一边说着事情,有三个家仆突然冲了进来。

  王四爷怒道:“还有没有规矩。”

  只见一个壮汉扯破了衣裳露出一个花臂,他咧嘴一笑说道:“我的规矩就是规矩,兄弟把杨和宇绑了,今后咱们就喝香的吃辣的了。”

  说完三人扑向杨和宇,根本没有理会已经吓得惊慌失措的王四爷。杨和宇轻轻一笑,他喝完杯中的茶,摔在了地上,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三个劫匪以为稳操胜券掉以轻心,谁曾想从屏风后面冲出一群手持棍棒的家扑,将三人打得鼻青脸肿很快就被五花大绑起来。

  事后,杨和宇请来李员外,当着他的面审问,三人供述是受李少爷的指示劫走杨和宇。李少爷知道瞒不住了,想要逃走。被杨和宇派去的人抓了过来。

  李员外对孙子恨铁不成钢破口大骂,他转身对杨和宇说道:“这都是误会,咱们都是一家人,这件事就当没发生吧。”

杨和宇见李员外还在纵容孙子很是不忿,因为李员外的溺爱才让李少爷变得如此乖戾。杨和宇叹息一声说道:“岳父,您曾经答应过我,若是落灵去世,你就放我离开。如今少爷可以独当一面,我是时候离开了。”

  不论李员外怎么劝说,杨和宇都是不为所动,带着儿子回到平安镇的老宅去了。

  李少爷做了家主以后,废除了杨和宇定下的所有规矩,听信小人谗言,让的李家生意一落千丈,李员外在郁郁寡欢中病逝。不到半年,李家店铺全部倒闭,李少爷身无分文洗流落街头。

  早上,杨和宇醒来看到有人在院里收拾菜园,连忙从屋里出来查看。

  就见一个身材窈窕的白衣女子在摘菜,女子听到声音直起身来,对愣住的杨和宇说道,你等一会我这就去煮早饭。

  原来张丽听说杨和宇离开了李府,知道他一定是回到老宅来了,于是他就找到了这里,发现他们父子果然在这。她心念杨和宇以前对自己的照料,就决定留下来帮他照顾孩子。

  从此以后,两人相互扶持,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小日子。虽然没有多大富贵,可小日子却也是平安顺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