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明白知识 2022-05-30 发布于北京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

「动物并不纯粹为了折磨而折磨其猎食对象,但人却是这样做的,这比纯粹的动物性还要恶劣许多。」

疫情期间,猫狗等家中的伴侣动物,经常以不幸的方式,沦为防疫的牺牲品。

今年3月,绥芬河市一名防疫人员因为直播杀猫而激起声讨。

直播视频中,他以宰杀一切活物的名义,进入被隔离者家中。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志愿者说:「我们去患者家,宰杀一切活物,你们想看的话,就给俺点点关注。」

图片来源:微博视频号

在屋里,他将猫逼到墙角,一通乱棍将其打死。这个过程中,猫的哀嚎和惨叫不绝于耳。

即便如此,每次因为疫情出现杀猫杀狗的事情,总会有相当多的人表示支持。

有很多人认为,猫只是牲畜,不是什么伴侣动物,与猫的亲热,只是一种小资情调。

他们的理由,主要是「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但对猫的暴行,真的是为了保护人吗?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两百多年前的一场屠猫事件,去看一看,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仇恨,如何以对夹在中间的动物的屠杀预示出来。

1984年,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发表了《屠猫记》,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的一场「屠猫狂欢」。

这是一群印刷工人将整条街的猫抓来,残酷地绞死的事件。此后,他们还不断重演当时的场景以取乐。

达恩顿要探寻的问题是,为何屠猫这件血腥残忍的事情,会成为一场狂欢,或者说,杀猫为何令印刷工快乐发笑?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当代关于此事件的一出表演的海报。

图片来源:atmassacremusical

这个屠猫事件来自1762年一份自传性质的手稿,发生在18世纪30年代末。

记录这一事件的,是一位名叫孔塔的巴黎印刷工人。

当时,孔塔和一个叫雷维耶的男孩在巴黎一家印刷所当学徒,地位处于印刷所金字塔的底层。

学徒们住在一间条件恶劣、又脏又冷的房间,每天清晨四五点就得起床干活,工作量很大。

正式职工还会戏弄学徒,嘲笑学徒无知,却什么都不教给他们。

学徒们也经常被师父和其他职工虐待。平常,他们只能吃师父吃下来的剩菜。厨子甚至会偷偷把剩饭卖掉,给他们吃猫食。

这些猫食有多糟糕?

事实上,它们难吃到连猫都不愿意吃,可学徒只能以此果腹。

但每晚他们即将入眠时,屋外都会传来猫咪惨叫、打闹的声音,扰得他们睡不好觉。

那时,养猫是阶级身份的标志,许多猫比工人的地位还要高。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1747年的画作,女子和她的宠物猫。

图片来源:journal18

作坊的女主人就特别喜欢猫,其中有一只叫小灰的灰猫,是她的最爱。

对猫的痴迷在整个巴黎的印刷业中蔚然成风,有一个印刷所的主人养了二十五只猫,还找人为它们画肖像,喂它们吃烤禽肉。

结果,在印刷所聚集的地区,猫大量繁殖。它们半夜在屋顶成群结队,彻夜叫春,扰得人不得安宁。

有一次,两名学徒经受了一整天的悲惨生活,累得要死,吃了冷冰的食物,回到潮湿冷风飕飕的卧室,想好好睡一觉。

这一吵,连觉都睡不成。

学徒得在职工大清早上班之前开门,睡眠时间本就不够。可是,在被窝里呼呼大睡的师父和师母却不用承受这种痛苦。

孔塔和雷维耶心里怀恨,决心要使师父和师母也遭点罪,纠正这种不平等。

雷维耶有特殊的天分,模仿别人的声音和姿态都惟妙惟肖,还能够模仿猫叫和狗叫。

同时,他还是屋顶工匠的儿子,能够像猫一样走屋顶。

于是,他晚上爬到师父的卧室附近,模仿猫咪的叫春声,一连两个晚上,把两人都吵得不得安睡。

师父师母从未经历过这种事,以为中了邪,所有的邻居也感到惊慌,甚至街区开始出现女巫变身猫进行聚会的流言。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当时人们把女巫和猫看成同类,认为女巫可以变身成猫,举行集会。

图片来源: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时间一长,师父和师母终于受不了,于是命令学徒去赶走群猫,他们说:

「最好叫孩子去赶走那些没良心的动物。」

但师母还是特别交代,别惊扰到小灰。

主人们爱猫,员工们就恨猫。无论是小灰还是其他猫,这次都注定难逃劫数。

得到命令后,两个学徒和其他职工就像得到了尚方宝剑。

他们很快就组成捕猎队,用印刷机的横杆、干燥房棍子、扫帚柄等作为武器,见猫就追,见猫就打。

孔塔和雷维耶手持铁棒,他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师母最宠爱的小灰。

雷维耶狠狠击中小灰的脊梁骨,孔塔接着了断了它。这一桩谋杀完成后,雷维耶把尸体塞进臭水沟,以防留下线索。

这些人的追杀,把群猫吓得屁滚尿流,看到袋子就跳就钻。有的当场毙命,其他的被抓住的,则会挨个被执行绞刑。

他们指定一个绞刑吏,一队卫兵,一个告解神父,然后宣布判决,举行临终仪式,在临时搭建的行刑台上,把猫绞死,并发出阵阵哄笑。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威廉·霍加斯1750年的画作,《残忍的第一阶段》,描绘了一场动物屠杀。

图片来源:owlcation

笑声惊动了师母,她来到现场,看到刑场血淋淋,失声尖叫。

接着,叫声戛然而止。因为她看到一只被吊着的剥去皮的血淋淋的猫,以为是小灰。

虽然工人向她保证,不会做出杀死小灰这样伤天害理的事。

但她认定自己最心爱的猫咪,逃不过被杀害的命运。

随后,师父也过来了,师母赶紧向师父告状。

她把小灰的死,形容为一种以下犯上的威胁。她说这些人杀不了师父,所以杀了她的猫咪:

「找不到它。我到处叫过了。他们一定是把它吊死了。」

然而,由于没有证据,她再告状也无济于事,大伙都向她保证小灰没有死。

师父和师母离开了现场,印刷工人则欢天喜地。这件事和整个场景构成了绝佳的笑料,并不断被拿出来回味。

之后,工作累了,他们就把工作场所变成剧场,以默剧的形态重演整个事件,把猎巫、节庆、闹新婚、戏仿审判和黄色笑话都融汇其中。

表演天赋极高的雷维耶会惟妙惟肖地模仿师父、师母,极尽嘲讽之能事,并得到许多掌声。

这出戏演了不下二十次,似乎有种魔力,每次都能让大伙大笑不已。

但是,审猫、杀猫、听猫凄厉地惨叫,以及让师父师母悻悻而归,这一连串仪式究竟好笑在哪里呢?

从师父的角度,这是学徒在消极怠工。

而在师母看来,工人举动的意味更接近实质,即一场精心设计的报复。

妻子是师父最珍爱的人,正如同小灰是她最珍爱的猫。

工人把矛头对准师母的宠物,也就是象征性地侮辱了师母。

一群男人杀死这只猫,相当于夺走资产阶级家庭最私密的宝物。

这样的象征关系,足以掩饰他们施加的侮辱,使自己毫发无损,全身而退。

实际上,这场由两个学徒促成的,对猫的屠杀,也是当时印刷业阶级矛盾的反映。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18世纪的印刷所。

图片来源:pinterest

印刷业早期,学徒、工人和师父一同起床干活,一同吃饭休息,学徒可以逐渐晋升为正式的工人,并可能成为师父。

等到17世纪后半期,在政府支持下,一些大的印刷所开始兼并、淘汰小型印刷作坊,整个行业形成了垄断联盟,被少数寡头掌控。

印刷工厂大量减少,印刷机则迅速增加,印刷工人的身份和地位随之下降。印刷工在一个印刷所通常只能呆几个月,有活就干,没活马上就会被解雇。

对印刷协会来说,一个新印刷工无疑会抢掉原来不多的份额,于是就有了各种加入行会的仪式,把新人逼走。

而垄断联盟形成后,曾经亲密相处的师父与印刷工人矛盾增大,并彼此隔离了开来。

他们吃不一样的食物,维持不一样的作息,说不一样的语言,形成不一样的文化。

而师父们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工作。

人都顾不上了,何况猫狗

◎ 18世纪的资产阶级生活。

图片来源:OpenLearn

学徒还面临着黑牌雇佣工的竞争,他们不属于印刷协会,但更廉价。这些因素影响下,学徒们几乎没有晋升成师父的机会。

这个过程中,正式工人的待遇也一落千丈。正如孔塔所说:

「所有的工人都站在同一阵线跟所有的师父对立。说他们的坏话,就足以赢得全体工人的敬重。」

所以,工人觉得屠猫好笑,是因为他们虽然处境悲苦,无法直接革命,但通过这种神不知鬼不觉,却彼此之间心照不宣的方式,他们得以戏弄压迫对象,当面掀翻师父这个布尔乔亚(bourgeoisie)的桌子。

在这场较量中,印刷工胜利了,而猫则承受了无妄之灾。

人类的世界是象征和符号性世界,猫也许是象征意味最丰富的动物之一。

它的若即若离的距离感,让人有时又爱又恨。

也许更恼人的是,它们和自己主人相处中形成的共同体,也跟周围若即若离。

于是,现实世界的暴力性,会在猫这个最薄弱处找到出口。

它们打破共同体,宣布自己的主权,庆祝自己的胜利。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的友善和信任,也会随着猫的死亡而破灭。

《屠猫记》故事表明,尽管人们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将猫视为魔鬼化身,进行迫害和残杀。

但在现代世界中,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形成新的社会关系,并产生着新的矛盾。

而这些矛盾以及情绪,就可能像孔塔记述的屠猫狂欢一样,殃及无辜的猫。

制造痛苦和恐怖,只是为了对现实进行否定。

对猫的恶意,也许不在于猫本身,而是某些人对于生活中的某些非必要之物的恶意的一种形式。

但我们需要猫,并不是因为矫情,或者要自我炫耀。

而是因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心态,都是这个世界所塑造的,是其中的一部分,一环节,都有其价值,并值得珍视。

否认那些所谓「非必要」的东西,也是在戕害生活的意义本身。

参考资料

The History of Animal Prot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15-11,American historian.

Why Cats were hated in Medieval Europe.2009,Medievalists.

触目惊心的中世纪屠猫狂欢史.2018-04-18,利维坦.

[美] 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吕健忠(译).2006-04,新星出版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