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道就是爱 2022-05-30 发布于北京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冒 天 下 之 大 不 韪


冒:不顾。不韪:不是,错误。意指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是最大的错事。

与近义词“悍然不顾”都有“不顾一切”的意思。区别在于:1、“悍然不顾”的“悍然”作“蛮横地”解,“冒天下之大不韪”没有这意思。2、“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天下之大不韪”可解释为“天下人认为最不对的事情或天下最大的错误”,而“悍然不顾”不含这意思。3、“悍然不顾”为贬义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表示“做世上很多人认为是错误的事情”不一定带贬义。

近义词:悍然不顾、胆大包天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译文: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因此而知道桓王会失去郑国了,认为“按照恕道办事,是德的准则,礼的常规。自己不能保有,就拿来送给别人。别人不再来朝见,不也应该吗?”

【典故】


春秋时代,郑国是一个姬姓诸侯小国,故址在今河南省中部地区。郑国虽然国土不大,但在春秋初期,它依仗是周王室的近族,地理位置又很重要,还真威风了一阵子。对待几个强大的诸侯国,它多方周旋,能屈能伸,尽量跟他们搞好关系;而对待周围的几个小国,却常常摆出一副长者架势,轻则教训一番,重则大兴问罪之师,甚至干脆把它灭掉,完全是强硬的霸主姿态。郑国的这些做法遭到了很多国家的反对,但是因为当时郑国的实力很强,一些小国也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息国是郑国的一个邻居小国,也是姬姓,论起来两国也算得上是兄弟之邦。这个息国的实力要比郑国弱得多。但它也是一个气焰嚣张的国家。息国是侯爵,可能也就是凭着这一点,息侯有些目中无人,偶尔也出去欺负更弱小的国家。因此,他根本不把郑国放在眼里,动不动就制造事端,和郑国对着干。

有一年,郑、息两国又因为一点儿小事起了争端,但是两国都不肯吃亏,所以矛盾越闹越大,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息侯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马上下令出兵,去攻打郑国。郑国也不甘示弱,在国内积极备战,还没有等到息侯军队进到郑国的边境就把它打了个落花流水!息侯被打败之后很是气愤,但他根本就没仔细想想,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完全靠的是实力,哪里是靠什么爵位。就连周天子也得看这些诸侯国的脸色过日子,更何况一个小侯爵?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说,从这件事,人们就能预见到息国很快就会灭亡。它这次进攻郑国,犯了五条禁忌(即所谓的“五不韪”):第一是不度德,就是不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大的德望;第二是不量力,不考虑自己有多大的实力就出兵;第三是不亲亲,就是不想一想自己和郑国原本是同姓兄弟,不顾及亲情;第四是不征辞,就是不想一想有什么正当理由就出兵;第五是不察有罪,就是不认真地检讨自己的过失。犯了这五大忌,被打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从上面的这几条禁忌来看,息侯出兵郑国可真是做了一件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觉得不对的事情啊!果然没过几年,息国就被楚国灭亡了。

后人在评论息国的这次军事行动时说:息侯犯“五不韪”而仍然一意孤行,招致失败不是活该吗!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用来指公然去做天下人认为是最大的错事。

【例句】


爸爸放心,今天这个会,人数听说很多。谅他们不敢再冒天下之大不韪!

为何总有人跳出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惊人之语,做逆天之事呢?背后无非名利二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