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探讨方药指向性

 栖凤轩2013 2022-05-30 发布于辽宁

从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探讨方药指向性

刘静瑛1★, 刘健

小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与厚朴大黄汤, 均由 大黄、厚朴与枳实组成。 历代医家常以君臣佐使的功能特点分析其方的结构,然而面对同药异方,这种分析方法常常难以厘清问题, 其结果也常让医学者难以信服。 对此, 刘健教授提出“方的三要素”, 即范围、方向和力度,从方药指向性分析同药异方, 可以抓住方的本质。 所谓方药指向性, 即方药作用的方向,是方的核心内容,也是辨别方药的根本。

1 同药异方的三方比较

小承气汤、 厚朴三物汤与厚朴大黄汤均出 自《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第 213 条言: “阳明病, 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硬, 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 更莫复服。” [1]《金匮要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载: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2] 160 《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 并 治》 云: “支 饮 胸 满 者, 厚 朴 大 黄 汤 主之。” [2] 214 三方药物组成及剂量见表 1。

文章图片1

2 从君臣佐使的功能特点分析处方

历代医家对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与厚朴大黄汤三方君臣佐使的论述, 不外乎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处方的君臣佐使是根据主治确定的。 《素问· 至真大论》曰: “主病之谓君, 佐君之谓臣, 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3] 按此观点分析, 小承气汤以大黄为君,厚朴为臣,枳实为佐,泻下力强;厚朴三物汤以厚朴、 枳实为君, 行气之力更强, 泻下力弱,治腹满痛而大便秘; 厚朴大黄汤厚朴为君, 理气为主, 佐以 荡邪, 治腹满便闭, 以 开痞满而通大便 [4] 。 另一种观点认为君臣佐使与药物剂量相关。李杲云: “君药份量最多, 臣药次之, 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君臣有序, 相与宣摄, 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5] 若依据剂量来分析, 小承气汤大黄为君,重在泻胃家实热; 厚朴三物汤厚朴为君, 重在行胃肠之气; 厚朴大黄汤厚朴、 大黄用量均重, 皆为君药,意在泻胃家之实热, 开胸中之滞气, 佐以枳实行中焦之气 [6] 。

对于三方的区别,历代医家多认为,药物剂量的不同导致三方君臣佐使发生改变, 从而产生相应作用,但是这种思考方法的弊端在于方药的指向性不明确。 比如出现药物相同、剂量有异时,根据主治和剂量确定君臣佐使会得出不同结论, 导致不同医家对同一首方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划分不同, 从而出现两首方君药臣药相同的现象, 因此这种对于方药鉴别的方法很难说明问题。

3 从药物指向性认识处方

笔者认为,君臣佐使是方药组成构架的体现,但是面对组成药物相同的处方, 不论是依据剂量还是主治,区别运用都有一定难度。 如果再有临床中剂量的加减变化, 对其认识会更加混乱。 究竟怎么识方、方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刘健教授提出用“方的三要素”分析方的功效可明晰三方之不同。 “方的三要素”即方的治疗范围、方药指向性和方药的力度。

首先,任何方药, 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和靶点,即方的治疗范围。 小承气汤的主治范围是心下到肠腑,厚朴三物汤在肠胃,厚朴大黄汤则在胸中。 三方治疗范围有一定交叉重叠。判断方的指向性, 可先对组成药物的药性进行分析,三方均由 大黄、 厚朴、 枳实组成, 《神农本草经》载有: “大黄,味苦寒。 主下瘀血, 血闭, 寒热, 破癥瘕积聚, 留饮, 宿食, 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 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安和五脏。” “厚朴, 味苦温, 无毒。 主治中风伤寒, 头痛寒热, 惊悸, 气血痹。 死肌, 去三虫。”“枳实,气味苦寒, 主大风在皮肤中, 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 止痢, 长肌肉, 利五脏, 益气轻身。”

《神农本草经注论》云“中医论药, 不但论其质, 且论其气,论其味, 论其色。 生军一药, 其质重, 且有液质,故能破坚, 因液而能生血。 其色黄, 故能清胃。其味苦, 故 性 寒, 味 厚 故 下 行。 其 气 芳, 故 能 破血”[7] 122-123 ,“厚朴苦温下气, 故皆治之” [7] 126 , “枳实能除周身之气” [7] 156-157 。 通过对古代本草书籍查阅,可知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大黄质重、 味厚, 力量向下; 厚朴苦温下气, 横向宽中力强; 枳实有除气之功,以破气为主。 而每一首方,也有准确的作用方向,此即方药指向性,是指方中每味药物指向性的合力方向, 这是方的内核。 如图 1 所示, F1 指代药物1,F2 指代药物 2,F 为方的合力。

文章图片2

三方同药不同名 的根本依据是三方指向性不同。 小承气汤泻下荡积为主,整方力量向下; 厚朴三物汤则先在横向发挥宽中的力量, 再用后下的大黄将力量转为向下,邪气随之而出,后下大黄即加强通利作用; 厚朴大黄汤在行气的同时兼荡邪,之所以未像厚朴三物汤后下大黄,是因为如果泻下太快,将无法清除痰饮之邪,且厚朴药用部位为干皮,尺为古代长度单位,厚朴一尺描述的是一整片厚朴,水饮特点是弥漫全身,用厚朴一尺,意在使药物像一大片厚朴一样,遍布全身,从而发挥逐饮之效, 这也是方药指向性的体现。 详见图 2。

文章图片3

最后,在相同方药指向性的方向上,增强或减弱药效,影响的将是方药的力度。 当药物剂量的改变或是药味的增减没有影响方药指向性时, 此改变可以影响方的力度。 如厚朴三物汤增加厚朴剂量, 方药的指向性没有改变,但方原有的力量却增强了。

4 临床应用价值

上述三要素可用来分析难以解释的两方, 即常被认作是千古疑案的桂枝汤与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少医家认为是错简 [8] , 然而从方药指向性来分析,结果却是不同的。 桂枝汤通过调动心阳,将力量向外推,以达到微汗出。 若患者体内阳气弱,此时若用桂枝发汗,容易发生阳气外脱, 叶天士有言“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 [9] , 根据患者体质状况, 用茯苓和白术通过利小便的方式, 替代桂枝调动阳气的作用,避免因发越阳气引起阳气外脱。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通阳的作用虽有减弱,且方的范围、力度都有改变,但方药指向性未变,故其本质仍是桂枝汤。

再如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前者是在桂枝汤基础上变化而来,方药指向性类同桂枝汤,均是向外的,葛根汤却是在解表的麻黄汤基础上加减而来的。虽然两首方的药物组成完全相同, 但由于患者内在状态有异,方药在人体内具有不同的指向性,因而是两首不同的方。 桂枝加葛根汤是桂枝汤的变方, 而葛根汤是在麻黄汤基础上化裁所得。 所以, 决定方本质的不是方的治疗范围,也不是方药的力度,而是方药指向性。 由此可见,方药的指向性,不仅可以解释难以区别的两方,还可以阐明患者内在状态。

5 思考与展望

将方的三要素用于方药剂量改变后方的功效思考,认为当剂量的加减影响了方药的作用方向,也就是改变了方药的指向性时, 即使君臣佐使没有明显变化,其本质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大黄汤; 反之, 若剂量发生改变,甚至药味变化,但方药作用方向未变,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相较于桂枝汤, 看似君药发生了变化,究其内核,方药仍是桂枝汤的含义。 结合方药指向性再来解读传统的以君臣佐使为主的方剂组方原则,将会有一个更清晰、 更深刻的认识, 不论遇到相同药物的组方或是两首以上方剂的合方, 均可通过方的三要素剖析方药本质,深入方药核心。方的组成不是药物简单叠加, 单纯的对症治疗难以触及中医的核心思维。 传统观点对方药的分析在于君臣佐使,然而面对同药异方、 剂量改变、 患者内在状态不同, 方的三要素———范围、 方向和力度,不失为一个更好的思考方式。 而这三者中, 起决定性作用的正是方药的指向性。 即使仅是剂量的微调,只要方药指向性变化, 方就不再是方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