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震旦博物馆 西晋 ~宋辽

 李平东方明珠 2022-05-30 发布于上海
 上海震旦博物馆 汉 灰陶兽面三足炉


上海震旦博物馆 模印成形法

 模印成形法最适合用来制作人物、动物等象生造型。或是瓶、罐、壶等器物,所采用的方法以分段制作为主,有前后对称法和上下分节法二大类,前才可见于辟邪烛台和扁壶、扁瓶等器物,后者则常见于梅瓶、玉壶春瓶及大罐等器物上。这些器物虽然经过修坯的工序,但是器表隐约可见接合的痕迹,或因粘合不牢而产生裂纹,而且器内深处常有积泥现象。
上海震旦博物馆 西晋 越窑辟邪烛台



西晋

 上海震旦博物馆 西晋 越窑盘口壶


成 青花赏瓶
上海震旦博物馆 造型演变
 陶瓷器的形制品类多,造型也随着时代而改变,此处以水注为例,说明器型演变的概况。两晋南北朝的水注,发鸡首壶流为特征,俗称“天鸡壶”;唐代水注的壶流是短管状,器底平坦,造型趋于实用;宋代水注的颈与流明显拉长,造型修长优雅。除此之外,宋代水注常采用瓜棱造型,部分壶流细长,流口收尖,握柄则扁而弯曲,应是受外来金属器形制的影响,而演变出的新风格。

上海震旦博物馆 西晋 

盘口鸡首系孔凹足 鸡首壶水注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黑釉水注

上海震旦博物馆 清早期 法花花鸟纹盖罐
上海震旦博物馆 白泥堆线 黑白对比 白泥堆线罐
上海震旦博物馆 印贴装饰技法
 印花是先将花纹刻在器模上,再压印于坯胎上的方式,既可将造型纹饰一起制作完成,又可重复使用、制作出形制大小一致的器物,常见于辽三彩、宋耀州窑系、定窑及青白瓷的产品中。“贴花”是先制作纹饰的模具,于模具内压印泥土,脱模后形成片状纹样,再粘著于坯胎器表上,效果类似浮雕、常见于汉代陶器、唐代长沙窑、宋代青白瓷窑等窑系的产品中。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长沙窑贴花水注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长沙窑贴花水注
 上海震旦博物馆 金 碗底刮釉圈足痕迹 耀州窑印花盘



 

 上海震旦博物馆 唐 白瓷双龙首壶

 上海震旦博物馆 宋 龙泉盖瓶


上海震旦博物馆 北宋 越窑瓜棱水注

上海震旦博物馆 陶瓷器装饰技法

 中国陶瓷的装饰方法可分为彩绘、雕刻、压印、型贴及釉彩五类。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代,陶瓷器以简单的笔绘、单色釉、印纹、线刻、堆花为装饰。唐代盛行贴花、绞胎及多色釉装饰,到了宋代,装饰技法更趋多样,常见刻花、剔花、白釉剔花、黑釉剔花及珍珠地刻花等。元明清时期在以前基础上,添加连珠纹的法花等技法,为中国陶瓷妆点出丰富的面貌。

上海震旦博物馆 宋 耀州窑刻花瓶
上海震旦博物馆 宋 白化妆土剔白露胎磁州窑白釉剔花枕


 上海震旦博物馆 辽 黄釉盘口瓶


上海震旦博物馆 南宋 侈口长流长颈高足 青白瓷水注
                                                                          元

 上海震旦博物馆 元 磁州窑蓝釉龙纹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