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宋史丨王安石变法真的能够挽救北宋?

 人文之光 2022-05-30 发布于辽宁

 最近半个世纪,关于王安石的变法,可谓褒贬之一:有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动摇了北宋根本,甚至北宋轻松被金朝灭亡,也被传统文人视为是王安石的责任。也有认为王安石的变法挽救了北宋。如果没有王安石的变法,那么,北宋只怕等不到金兵南下就得提前关张。

  那么,王安石的变法到底能不能挽救北宋?这个问题,可谓说来话长。

1、北宋的先天不足

北宋初年,宋太祖、太宗兄弟俩吸收前朝经验教训,对北宋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设计:赵匡胤为了防止流民造反冲击北宋安全于是赵匡胤吸纳大量流民当兵;宋太宗忌惮武将夺权,为此不断打压武将地位,此外,北宋朝廷为了防止朝廷出现权臣,还不断扩容文官队伍。为此,导致北宋不论是军队还是官吏,都出现严重的超编、过剩现象。

话说,养活那么多的军队和官吏,需要大量的真金白银投入。此外,从宋真宗时代以后,北宋还需要向辽国缴纳大量的岁币。

此外,虽然宋真宗时代,宋朝和辽朝签订和平协议。但是,宋朝和西北方面的割据势力,却战争不断(按:这便是后来西夏国的渊源)。而常年的战争,无疑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

这些都对北宋的财政造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宋仁宗时代开始,北宋的财力就出现严重不足。为此,宋仁宗只好重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不过,庆历新政遭遇的反弹太大,加上宋仁宗又是一个软弱的人,因此,庆历新政很快归于失败。

因为财政紧张,所以,面对李元昊准备称帝的想法,宋仁宗一度动摇,准备承认李元昊的皇帝尊号:幸亏北宋部分干臣从中阻挠,宋仁宗才没有如此。从这也可不难看出,宋仁宗是多么缺钱。

2、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去世后,宋英宗在位四年就去世了。之后宋神宗登基。宋神宗时代,北宋面对的局势更加严峻。为此,宋神宗只好硬着头皮开始改革。就这样,宋神宗指派下的王安石变法拉开序幕。

  而北宋当时的另一位名臣司马光则反对变法。为此,北宋陷入内部争斗的状态。

  司马光的主张姑且不说,单说王安石的一系列主张。

  经济方面。

  当时北宋农民时常遭遇青黄不接(事实上在当下,依旧存在农民兄弟春耕时节缺钱的情况),因此农民需要向大户借钱,之后用收成偿还。不过,这偿还大多数需要支付高利贷。事实上,很多财主之所以家产丰盈,很大程度也和擅长放高利贷有关。这样说明:自古以来,想要快速致富,金融算是不二法门。毕竟,在古代,百亩良田的地租,不如放几轮高利贷;在当代,辛苦开工厂经营十多年,不如玩金融一年的收益。

  王安石觉得:大宋朝廷可以直接向农民放贷,这样,利息就是大宋朝另一份收入来源。

  不过,问题在于:很多事情具体的执行都是看基层。而基层官吏推行新政,往往会从中捞取好处。此外,王安石的这个举措侵害了地方豪族的利益,而地方豪族和地方官吏存在一定的利益往来。所以,王安石的这些举措到了地方,最终被官吏执行成逼迫老百姓家破人亡的新政。

  军事方面。

  北宋军事不如大辽,甚至和西夏打仗不占便宜,一般认为原因在于两点:第一是军队缺乏训练,第二就是缺乏战马。

  针对第一点,王安石想出一个绝招:那就是要求老百姓平日种地,农闲季节进行军事训练。等到打仗的时候,这些半农半兵的群体就上战场。当然好处是可以不用缴纳税赋。

  不过,专业的人办专业事儿,王安石的政策,让这些群体处于既没有把地种好,也没能把兵当好——毕竟,农闲季节也并不完全闲,也有很多必要的工作要做。而军士的军事训练,也不能一曝十寒进行执行。因此,王安石的这一政策,几乎没啥作用。

  再说第二点。王安石鼓励农民养马,同时承诺:养马的人家可以不用缴税。但是,如果把马养死了,则需要支付一笔巨额赔偿金。这笔赔偿金很可能导致农户倾家荡产。

  相信当下的养殖户肯定会感到好笑:因为不论是什么时代,养殖业都是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的。毕竟术业有专攻。因此,没有专业技术支持下去养马,自然而然,大概率会把马都养死。

而王安石的这些主张,在基层被一些胥吏进行强制摊派,最终,导致很多老百姓为此倾家荡产——宋朝的战马,也没能养起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