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办“千叟宴”,请3056位老寿星进宫用膳,为何回家后老人接连离世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2-05-30 发布于北京

公元1796年,大清王朝结束了60年的乾隆盛世,嘉庆登基,一场长达9年的白莲教大起义于正月初七正式爆发,可就在起义爆发的三天前,紫禁城内却是歌舞升平,丝毫没有一丝丝紧张的气息。

宁寿宫皇极殿张灯结彩,数千名60岁以上的白发老者正在行三拜九叩大礼,向着86岁的乾隆欢呼万岁,场面甚是壮观。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如此多数量的老人齐聚一堂,他们之中既有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也有来自底层种田的农民。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场千叟宴竟成了不少老人的催命宴,当中不少老人在宴会结束后就接连抱病,与世长辞,令乾隆大丢颜面。

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宴会会让这么多老人离世?难道千叟宴上有什么不得而知的阴谋吗?

乾隆即位后,清朝人口从1亿多人猛增到了3亿多人,总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也就是必然的事情,这就让满清统治者们萌生了举办“千叟宴”的想法。

从康熙晚年到嘉庆元年,清廷一共举办了四次千叟宴,每次都邀请了上千名老人前来聚会,其中尤以嘉庆元年的这次宴会最为隆重。

1796年,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儿子永琰,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清廷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举办此次千叟宴,此次宴会共计有3056人入座,5000人被邀请观赏,堪称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豪华的一次皇家饭局。

千叟宴不仅仅只是一顿饭局,一系列精心准备的礼物也是宴会的一大重头戏,为了能够彰显出朝廷尊爱老人的作风,乾隆特意为每位老人挑选了价值不菲的礼物,其中不少达到了国家一级文物的水准。

当然,也没有白吃白喝的一顿饭,乾隆希望这些老人能够在这里沐浴天恩之后,回到家后将皇帝的恩宠宣扬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但事与愿违的是,不少参加千叟宴的老人回家后就纷纷离世,为了了解千叟宴称为夺命宴的原因,乾隆派出了许多人前去调查。

经过调查后得知,因为当时交通落后,在没有高铁、汽车的工具下,一个七八十岁的老者想要赶往京城至少得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这对身体是一种极大的摧残。

同时,老人们赶到京城还得学习多种礼仪,据史书记载,每位参加宴会的老人都得站在寒风中等乾隆入席,当时正是正月初四,北京天寒地冻,在没有暖气的室外,老人的身体自然受不了。

再看饮食上,大多数都是荤腥,这让平时习惯粗茶淡饭的老人肠胃受到刺激,并且周围又有许多侍卫,气氛很是紧张,多重原因加在一起使得老人身体最终垮掉。

或许乾隆也没有想到,自己好心办的一场千叟宴让这么多老人送了命。

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