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无石不秀,室无蒲不雅

 huangxueyi 2022-05-3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圖丨無用

古时文人好师法自然,与植物情缘深厚。若要论文人心头之挚爱,还当属蒲君——菖蒲也。

晚明苏州人文震亨所作《长物志》道:“花有四雅,兰花淡雅,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四雅中唯菖蒲能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故骚人墨客誉其为“天下第一雅” 文人雅士赞颂菖蒲有山林之气,无富贵之态,多称之为“文草”“蒲草”。

图片

图片圖丨西廬

菖蒲原生于山野溪涧,后被世人移入皇家园林栽种。自西汉起,便有关于菖蒲种植的记载。六朝《三辅黄图》有语:“汉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树,有菖蒲百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D-L

宋代,不少文人因仕途失意,渴慕山林之幽,对盆景之兴趣愈发浓厚。菖蒲逐步开始移入盆盎之中,为文人所莳养,其中以苏轼、陆游为代表。

六次游历苏州的苏轼是著名的“蒲痴”,他曾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植养菖蒲;更在《石菖蒲赞》一文中,高赞菖蒲之品性,可忍寒苦,安于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洛雪

陆游也曾作诗表达其对菖蒲之爱:“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宋始,文人将“养蒲”视作修心养性之法,文人莳蒲之风由此盛。

图片

图片圖丨83版老豬

陆游也曾作诗表达其对菖蒲之爱:“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宋始,文人将“养蒲”视作修心养性之法,文人莳蒲之风由此盛。

图片

图片圖丨菖狂

明以后,菖蒲广为流传,成为文人书房雅供之首选。清代著名学者俞樾,曾为植养菖蒲专门定制了宜兴的紫砂盆,盆壁镌有“忍寒苦 安淡泊 伍清泉 侣白石”,以盆铭言其治学之志。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虞工

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爱菖蒲到痴迷,世人皆知。曾以“九节菖蒲馆”为自己的书斋名号,晚年还戏作菖蒲诗云:“此生不爱结新婚,乱发蓬头老瓦盆。莫道无人充供养,眼前香草是儿孙。”

图片圖丨韓冰

太仓书画名家朱屺瞻有一间“养菖蒲室”,窗台上摆满了各式精致的小花盆,栽种着各种菖蒲。垂暮之年所做《菖蒲性孤洁》,画角题款:“菖蒲性孤洁,不受秽污尘。”尽显深厚艺术功底和高洁人格品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sunsan fan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古代文人对于菖蒲之爱,多含敬佩之意。菖蒲性喜阴湿,秋冬严冷,百草烂死,唯其独馨。诚如君子修身,任困穷而浩气犹存,历寒苦而贞志不移。故古贤视菖蒲为高洁君子也,邀其入园、伴斋中、供于案,意在以蒲为镜修品性、以蒲为师淡名利、以蒲为友共生长。

图片

图片圖丨自在

文人养护菖蒲之审美,充分体现其治学之追求。文人谓菖蒲美在短、细、密。“短”即指代文人求学问道时,需谦卑求教,姿态不宜张扬。“细”指代做学问时,需潜心读书,深入研究。“密”指代文人治学,需审慎思考、反复研究,经时间沉淀、岁月打磨,方得真知。此之追求,犹似近代国学大师黄侃所言,治学应严谨,三十不发文,五十不著书。

图片

图片圖丨吳金根

自宋代始,不得志的文人多隐居江南,寄情山水,钟情于造园置景,追求人文逸趣。文人造园,尤重将人文思想、情感、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在无穷的“道法自然”感悟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故江南文人造园依循:园无石不秀,室无蒲不雅。

图片

图片圖丨契卡

如今不止文人喜菖蒲,寻常百姓也是爱蒲者。江南有七俗:“弹古琴,品普洱,着唐装,听昆曲,燃沉香,习密宗,植菖蒲。”植蒲原是古时文人的小众爱好,发展至今,已成了人们追求内在修养的方式之一,更是传承江南传统文脉的有效途径。

图片

图片圖丨姜先生

当代菖蒲研究代表人物王大濛认为,随传统文化的兴盛,菖蒲被赋予了时代性,除江南文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植养菖蒲,并逐渐成为一种“新国潮文化”。此之反映了当今时代,人们愈发重视自身精神修养与传统文脉的赓续。

图片

图片圖丨momo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何躍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胡春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石紹康

图片圖丨佞宋主人

图片圖丨玲瓏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西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圖丨喜馬拉雅北坡的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