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我登岳阳楼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5-31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我登岳阳楼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经过努力考取功名,但却因为人正直屡遭贬斥。但他仍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北宋政坛的一代名臣。他在地方执政、守边皆有成绩。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同时结合阴雨天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进一步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公元215年三国前期,吴国大将鲁肃在巴陵山上修筑阅兵台,用以训练和指挥水师。阅兵台临岸而立,登上阅兵台可观望洞庭全景,湖中一帆一卒可尽收眼底,这座阅兵台就是岳阳楼的前身。到唐朝时期这阅兵台开始称作岳阳楼。1045年, 滕子京依当地民众的支持,在废墟遗址上重建了岳阳楼, 重建后他托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和一封《求记书》寄给同榜进士、大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欣然奋笔疾书,以超然胸怀,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岳阳楼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而名播天下。景区南门,门庭若市。朱红色的大门口,正门上方孔雀蓝底所衬托的“巴陵胜状”四个金色大字非常气派,两旁柱子上“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楹联格外醒目。宽大的门庭气势磅礴,敞开胸襟迎接着天南海北远行客。

图片

  入大门,首先夺人眼球的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时代的岳阳楼模型,即青铜铸成的五朝楼观。五座楼台,分散在院内不同角度,古韵悠然,雅致静穆。其造型各有千秋,风格迥异,但都小巧玲珑,精美致志,每一座楼观都是时代的浓缩,无言地向过往游客传递着那远去岁月里的建筑文明。  园内绿肥红瘦,秋意斑斓。楼观依碧水,蜿蜒环绕。水里红鲤三五成群,悠悠游荡。想来,这灵动的游鱼,给这太古盘寂静的楼台,带来不少乐趣与灵性吧。  一处白墙青瓦结构的建筑,便是双公祠。祠内范仲淹和滕子京分坐一几人左右,两人一身长袍,束发戴冠,仪表堂堂。几案上的两只茶杯轻扣,似乎还冒着清冽的香。唇齿开合间,那些意犹未尽的话,如今可有人替你们说出来?祠内设有两个陈列厅,分别是“岳阳天下楼”与“双公忧乐情”。祠内有大量文字、图表、文献、照片、拓本、书画等文史资料,再现了岳阳楼深厚的历史人文。  自古江南钟灵毓秀,为文人墨客常聚之处。所居之地,那些个风雅名士,大凡都会研墨作诗,吟风弄月,更添江南名声。江南不仅气候宜人,有青砖白瓦,小桥流水人家。更以园林著称,可谓“一园,尽揽天下之美。”  园林文化离不开水榭花都,亭台楼宇。岳阳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众所周知,每一座历史名楼都有着不可磨灭的文化渊源。滕王阁,因为初唐才子王勃的《滕王阁序》而盛名;黄鹤楼,因盛唐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而扬名天下;岳阳楼,则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千古流芳。  宋庆历四年,滕子京被贬为岳州知州,在废墟遗址上重建岳阳楼。楼竣工后,委人画了一幅《洞庭晚秋图》与一封信寄给当时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请他为楼作记。当时范仲淹正被贬到河南邓州戍边,见其书信后,面对一幅画,激情饱满,字字珠玑,一气呵成《岳阳楼记》。想来,这样的盖世文彩也没有几人敢试比高低。

   岳阳楼在近18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多次。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以“整旧如旧” 为宗旨的落架大修,把已腐朽的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细雨蒙蒙地下着,岳阳楼是难得的清闲。一切都是那么地静,静得听得到飘雨落地的声音。假山池里的鱼躲在水下,不肯露出脑袋,岳阳楼与几座古楼在远处伫立着,接受着细雨的洗礼。难得的松弛与愉快,鞋子踩在水洼里的声音是那么的欢快与自然。

这座古楼被雨水洗得发亮,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沧桑仍然是这样雄伟,让我内心激动不已。修建岳阳楼没用一颗钉子,这是历史的奇迹!古楼的颜色对比鲜明,土黄的瓦顶,红色的墙壁,让人有一种视觉的享受。楼的全身都散发出一种朴素的美,宁静的美

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出名,岳阳楼的四处自然挂满了《岳阳楼记》--来到岳阳楼,怎能不知岳阳楼记?范老先生因岳阳楼记名流千古,而岳阳楼因范老先生的《岳阳楼记》名扬天下。可是如此美丽壮观的岳阳楼,怎能不让人赞为观止?

展览厅里到处是《岳阳楼记》,那一行行清秀挺拔的字体配上流芳百世的文采《岳阳楼记》,不论是听还是看,都能令人醉在其中,从古老的岳阳楼中可以看见美丽的洞庭湖,雨天的洞庭似一个身披轻纱的少女,湖面上雾把船只藏了起来,只能隐隐约约地看见船尾。这明明是一块蓝宝石嘛,洞庭静得似乎没有水在流淌。“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楼上的对联真好,把人们心中所想全写了下来。

雨停了,天空明朗起来。一阵阵风吹来,直扑脸面,地上仍是湿的。太阳出来了,岳阳楼越发雄伟,它顶上的黄瓦因太阳而发出一片金色的光芒,岳阳楼更加富有生气了。用手去抚摸楼中的墙、地,一种舒适的感觉漫遍全身。岳阳楼是我故乡的楼,就算黄鹤楼再美再好,在我心中它怎能与岳阳楼相比?攀登过长城,玩赏过西湖的我,却为岳阳楼震撼,心中冲出一种强烈的家乡情怀。

岳阳楼旁是一条小道,小道中散发出一股油墨香味儿,原来这小道中装的全是岳阳楼书画。这么多书画,每一幅都让人不得不赞叹于心,可惜我那笨拙的笔写不出这种美,不过如果你来看看的话,恐怕是今生难忘的了。

走在白石砌成的栏杆之中,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洞庭的水与微风的衬托,能让人一点一点快乐起来,能让一颗烦躁的心一点一点地平静下来。

又去了小乔墓,墓上已有杂草,不知小乔在里面睡得是否安稳平静呢?小乔墓旁有一栋古楼,是纪念小乔的。岳阳楼还大着呢!才游了几处,天色已晚,火红的夕阳让岳阳楼更加雄伟。洞庭水和岳阳楼,难道不是天下风景的绝配吗?再次注目岳阳楼,它信心十足地发出金光;再次回首洞庭湖,它微波粼粼的水面上跳跃着光影的小精灵。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个柔和,一个雄伟,面对岳阳楼,我的心中似乎有万分感慨,想要说却说不出来。

   当前很多旅游景点逐渐被商业化所取代,其自我品质也在不断迷失。在这点上,岳阳楼则多了一份坚守,一种乐观上的精神坚守。也因此,还得感谢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要说在江南三大名楼中,岳阳楼与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相比,其宏大气势和建筑规模都稍逊一筹,与现代高大建筑相比,岳阳楼更是毫无疑义地被比了下去。然而,岳阳楼在人文精神层面所涵盖的价值,却是独特的,也是其他名楼和大型建筑都难以超越的。在这个意义上,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历史景观,更是一座人文碑。岳阳楼在让你看到其独特景观的同时,悄悄地把你带入深思,引你对人生观产生思考,一种对大众对社会先忧后乐态度的思考。

   范仲淹老先生能写出流芳千古的名句绝不是偶然的。单说他在饶州(今江西鄱阳县)离任时,百姓感戴其德,万民空巷相送。一个封建社会的政治家如此受百姓拥戴,是他一生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己任的必然写照。与他同时的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写道,范先生从小即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应该说,范仲淹的高尚境界,代表了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的思想抱负和高尚情操。

  古人的忧乐观尚且达到如此境界,结合今天的发展观,我辈应当给“先忧后乐”思想赋予什么样的精神内涵呢,我们的公仆们又该作些什么思考呢?九品芝麻官徐九经经常念叨一句家常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受听。当官不为民忧,其乐再欢肯定不痛快,为民而忧,其忧再苦一定有乐。此例不必凡举。

   洞庭风月是别致的。在岳阳楼前看月,如果那月光静悄悄地给你带来一份愁思,那就对了,那是她在呼唤你一定 要对天下之事有所忧耶。在洞庭湖畔赏风,假如那微风轻轻地给你一份喜悦,那一定是你良好的为人处世品格和风骨换来的乐也。 

岳阳楼,古有文人骚客,今有慕名游客。千年来,湖水不语滚滚去,江风不息扑面来。如今来到这里的人,何以为乐,又何以为忧?

  与现代高科技建筑相比,岳阳楼也许会暗然失色。然而,岳阳楼在人文精神层面所涵盖的价值,是独特的、悠远的、深厚的,这是现代建筑难以超越的,也是高科技建筑无可比拟的。在这个意义上,岳阳楼不仅是一座历史景观,更是一座人文大碑。  千古一楼,千古一梦。我想,如果有一场雨,烟雨濛濛中,岳阳楼一定宛如仙子,美艳惊鸿。雨中的岳阳楼最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

图片

图片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