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有一个谜团,这个谜团是从文献中来的,叫“定州花瓷琢红玉”。这是苏东坡写的,不是词也不是诗,它是一种杂诗。全诗为: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观点一:“定州花瓷”指定窑印花白瓷,“琢红玉”可以理解为定州磁芒可以试玉;“红玉”指玉色而不是釉色。
定窑印花盘
观点依据:金.刘祈《归潜志》记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根据《东坡志林》记载:“今世真玉甚少,虽金铁不可近,须沙碾而后成者,世以为真玉矣。然犹未也,特珉之精者。真玉须定州磁芒不能伤者,乃是云。问后苑老玉工,亦莫知其信否?”
注:古代,"磁"即是”瓷“
观点二:“定州花瓷”为布满各种纹饰的定窑白釉瓷;“红玉”为定窑带纹饰的白瓷盏中未饮的茶水。
定窑白釉刻花念慈(杯)
观点依据:《试院煎茶》描述煎茶之法即茶叶经水煎煮后茶水色红,再把它注入布满各种纹饰的定窑白釉茶具中,圆形带有坡度的瓷盏会展现出丹红色茶水层次渐变中的定瓷纹饰。红色清纯莹澈的茶水被诗人浪漫夸张为“红玉”。
宋人有“斗茶”之风,宜用黑紫色茶具,观其“茶渍”。唐代陆羽谓与“定窑”相近的白瓷“邢窑”茶具“……邢州瓷白,茶色红……悉不宜茶”。由此可见当时茶汤注入白瓷中的呈色。
观点三:“定州花瓷”可以理解为定窑仿建窑黑釉窑变花瓷;“琢红玉”为定窑黑釉窑变瓷器釉色黑红相间,晶莹似玉。
定窑黑釉兔毫盏
观点依据:定窑遗址有仿建窑油滴、兔毫盏残片出土,以这种兔毫盏饮茶,显然有利于磨碎茶团煎茶“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繞瓯飞雪轻”的茶沫体现。
苏轼有一首《水调歌头》词云:”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直接写出了饮茶的器具“兔毫盏”,从侧面证明“定州花瓷琢红玉”或指定窑兔毫盏。
观点四:“定州花瓷”之“花”为定瓷装饰工艺如印花者,而并非釉色;“琢红玉”之“红”疑为误写,实为”如“!
观点依据:清佚名《南窑笔记》:“出北宋定州造者,白泥素胎,有涕泪痕者佳,有印花、拱花、堆花三种,名定州花瓷是也。”
在草书里,“红”与“如”相似程度很高。把如写得跟红难以辨别,也是非常可能的。所以苏轼那句诗是“定州花瓷琢如玉”。正因如此,苏轼之后的人才有“定州花磁瓯,颜色天下白”的联句。
马未都先生生认为为:如果我们把诗的上下文联系起来,可能逐渐地就能理清这个谜团。到底有没有红色的定州瓷?古人对红色的瓷器的感受,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真正意义烧成红色的瓷器,是从元以后,到完美的一件通红的瓷器,是明永宣以后,到了清代康雍乾三朝,才能游刃有余地烧造红瓷器。宋代是没有红瓷器的,所以宋代说红都是棕红色,比如耀州瓷里,有一种瓷叫红耀州。
苏东坡这首诗,名叫《试院煎茶》。我们都很清楚宋代时,喝茶的过程非常复杂,它叫煎茶。这首诗写于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他当时在杭州任通判。苏东坡这一生,按照我们现在说法,也算颠沛流离。黄州写个猪肉,到了杭州写个煎茶。到哪儿,日子过得很好,心胸很宽,所以他是个胖子。
他说“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那我们说到这儿的时候呢,就要看我们这期节目的东西了,要不然我跟你说不太清楚,什么叫“定州花瓷琢红玉”。
这是北宋定窑的一个划花碗,这个碗的大小是15.3厘米,我们现在给你表演一下,什么叫“琢红玉”。
所谓“定州花瓷”是指它的刻花,那“琢红玉”是什么呢?我们看,这是红茶,我们把红茶倒进这件碗里,颜色非常漂亮。宋代喝茶的时候,有一个工具叫茶筅,当时用茶筅搅动这红茶,这就叫“琢红玉”。
这样看来,马先生的是观点二。
沙家枥先生认为: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一句“定州花瓷琢红玉”把后人绕了几个世纪,其实都是明清文人们的误导,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的就很明白:“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结合'唐本草’我们知道'识真玉需定窑瓷所能刻否’,联系苏东坡的“定州花瓷琢红玉”句子,就很容易理解了,是用定州的白花瓷来刻试红玉,而与定州红瓷器没有任何关系。
这样看来,沙先生的是观点一。
观点三和四有点牵强附会,并与宋人饮茶的习惯不相符,宋代盛行的点茶,主要是用经过蒸压成饼的蒸青绿茶,每次饮茶都是先焙茶,然后碎茶,再碾茶和罗茶,最后点茶。宋点茶,茶汤贵白,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次之,击打茶汤而泛起的汤花鲜白为上,汤花“咬痕”时间长短也是判断一个茶好坏的标准。
看来, 马先生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收藏界的立场,也不代表收藏界的价值判断。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