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那些年,我们玩过什么?

 蓝色的海星40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2014-07-24 06:00:00)


      外甥女带孩子来后留下的机器人奥特曼,开通电源浑身银装的奥特曼手里举着的机枪就会突突冒出火光,口中还用英文大叫着“faɪr,faɪr”闹得人心烦。

   想想现在的小孩子都是一个,家家都有大批的玩具陪伴,可是细看那些玩具,除了益智的,基本没什么意思,不由得就想起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什么呢。
       

   记得小时候在商店里能买的小孩子玩具,不外乎是积木和皮球娃娃之类,前两种是家里无法制作的,可都属于一玩就腻的东西,尤其是小皮球是没有胆的,拍不了几天,就慢慢漏气,拍不起来了。
   在上海上小学,班上人多,学校没有运动场地,从来没有在学校里做过游戏。只有晚上会在家住的弄堂里,一帮小孩玩官兵捉强盗,我们这些小屁孩让在后面跟着就已经很受宠若惊了。
   从上海回北京,初小我考到宏庙小学,一开学就被一种很诗意的玩法吸引----那是一种集体游戏,一个人背向大家蒙起眼,班长会煽情地说“我的苹果树过来轻轻打三下,回去一齐告哇哇!”一个小朋友(苹果树)就会蹑手蹑脚跑到背身的人后面,在她身上轻拍三下,而后迅速回到大群人里,这时大家就不约而同用手在自己张开的嘴上拍着,口里发出啊--的声音,经过拍打,就成了断断续续的哇哇。当然在这样的一群人里想把打她的苹果树找出来很有难度,凭的是察言观色,看哪个人气喘得不匀,神色慌张。

   我至今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苹果树?

那些年,我们玩过什么?

  

“求人儿”
   小朋友们站成对面的两列大家互相牵着手,脚下前前后后地踏步,嘴里唱着“我们要求一个人,我们要求一个人!”对方会回唱“你们要求什么人哪?你们要求什么人?”我们再唱“我们要求×××,我们要求×××!”对方问“什么人来同她去呀?什么人来同她去?”我们回答“×××来同她去呀,×××来同她去!”这时对方被点了名的孩子就走出队列,我方也走出了谁谁谁,她们侧身,各伸出一只脚,同时伸手互相拉着,就像拔河那样,看谁能把谁拽过中间画的那条线去。当然,主动挑战的一方绝对会挑那边瘦小的人,比如我;自己派出的都是孔武有力的大个,毫无悬念就把对方一个人拉到自己的战线中。接着就改对方提要求了,同样也会拽走一个人。游戏虽然简单,但我们边玩边唱,乐此不疲。
   

“刨毽”
   到了秋天踢毽登场,踢的毽子都是自己做,叫做刨毽。找几根鸡毛----一般是拔大公鸡的尾翎,再找两个铜钱(或者是圆铁片),在铜钱下面放一块中间剪了口的长布条,把布条的两端从铜钱上面的孔里通过布条的口翻下去,倒过来。把那些鸡毛按四面八方均匀地摆好捏成一束,就用翻上来的布条裹住,用线在鸡毛根部扎紧,这个健儿就刨好了。但是家里让拔的都是很细很单薄的鸡毛,所以踢起来浮力显得不够,头轻脚重,踢不起来。不像在小摊上买的的毽,羽毛蓬松,还染着红红绿绿极艳的颜色,飞得稳,不但可以连着踢,而且铜钱的重量合适,落在棉窝的帮上时,非常舒服可人。可是谁又有闲钱去买毽呢?

那些年,我们玩过什么?

“chuǎ拐”
   天气太冷的时候,课间不能出去,我们也不闲着,“chuǎ拐”就是在小课桌上翻云覆雨的游戏。用具是羊前蹄儿的一块关节骨头----羊拐。羊拐是个长和高都不到三厘米,宽近乎2厘米的长方体,上下两端头都是圆的,朝一面弯着,像是个大腰子形。立面上一面鼓出,另一面有个凹窝,玩的时候要一把窝主四个拐,所以个儿越小越受欢迎。因为一只羊只有两个前蹄儿,凑足一副大小相同的四只也非易事。一副羊拐拿到手里得先用碱水煮几遍
,把所有的油脂羊膻味儿煮掉,再用小刀把关节面上的软骨层刮得干干净净,为了区分上下面,一般都会用红绿蓝色涂上。这样一副光滑闪亮五颜六色的羊拐就准备好了!无论谁手里有这样一副拐,下课时就是大家簇拥的中心。
    要“chuǎ拐”必须有一个沙包,最简单的就是缝一个扁片四方口袋,上面先不封口,把绿豆装进去(试试轻沉),然后把上面的开口调转九十度缝好(针脚不能露在外面哦),这样得到的是一个粽子型的包;如果讲究,那就缝成四方体或者六方体,是用几块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花布拼起来的,立方体的接起来手感更好。
   怎么玩呢?一般是四五个人参加,单人比赛。规则都知道,但也有临时稍作变更的。玩家先把羊拐随机朝桌面上一撒,将手中的沙包朝空中一丢,趁着沙包升空落下的这段时间手就忙着将乱七八糟的羊拐摆成统一的面,比如都是鼓面朝上,这第一关是最简单的,有时只用手指扒拉就能做到;之后就要给羊拐陆续翻身,就得手心朝上靠食指和中指夹着羊拐逐个迅速翻过来,因为时间很有限,所以一般撒拐时都不会铺得太开,难就难在翻拐
时还不能把其他的拐碰倒,如果在每次包抛上再落回来用手接住之前的时间里完成固定的程序,就可以接着玩。所有的“关”都打通最后再一把把四只拐全部抓起来就赢了。完不成规定动作或者将其他的拐碰倒当时就输了。这种游戏不需要大地方,靠的是心灵手巧,动作稳。如果上课了,大家还可以记着谁谁玩到第几关,再下课复盘接着来,最受大家欢迎。

 那些年,我们玩过什么?

“造房子”
   在院子里,一般我们喜欢玩“造房子”。从小摊上买一种叫做“石笔”的细长石头条(能在地上画出白印,凃去时用脚一蹭很容易就没了),在地上画出两列扁的方格(房子),一般是画八间。玩具主角是一串珠子。这是用算盘珠串的,每个算盘珠之间隔一个铜钱,直径大约有10厘米,丢在地上会发出一声清脆的响声。把珠串丢进第一格,玩的人就单脚跳进方格,用落地的脚把珠串踢进第二格,不许压线,这第一间房子就算造好了。但珠
串不能离线太近,因为第二脚还要从底下踢进第三间去。也不能用力过猛,珠串直接落入第三间,那就输了。随着房子越造越多,就增加难度了,我记得在有房间要用手摸一下地,有房间要用转一个圈。。。造到顶上那间,就要把珠串横着踢进旁边的格子中,再顺序跳回来。这样全过程中一直是单脚跳,还要玩花样,实在挺累的。可是在冬天大西北风呼呼吹着的时候,大家都嘻嘻哈哈笑着,给造房子的人起哄,玩得全身都暖烘烘的。
   

“跳皮筋”
   除了冬季,不刮大风时,身手轻灵柔韧的孩子没有不爱跳皮筋的。一般的皮筋都是找修自行车的人磨来废内胎用剪子剪的黑红两色的橡皮圈一个套一个的连成长绳。这样的皮筋弹性极差,牢度也差,常常跳着半截就断了,可是没人抱怨,接上接着玩。这是四人的游戏,每两人一组,通过手心手背决定谁和谁一头。我的最佳搭档叫黄捷,是一个长着一双笑眼的可爱女孩。运气好我们两人分到一家,总会尖声笑叫“干喽”!
   跳皮筋也分好几关,从低处向高处跳,后玩的两人先把皮筋放在脚踝的高度上,离地也就10公分?然后高度就一直向上涨----膝盖、腰、腋下、小提手(用手举到齐耳朵),大提手(用单手尽量向上伸,不许欠脚)。这时跳的人就看功夫了,她要借着一跳,欠起一只脚,另一只脚高举过头(好比就是立式大劈叉啊),够到皮筋,拉下来,一直把规定两只脚交替跳的花样跳完。由于皮筋在此时已经变为一个锐角,所以双脚的交替进入常常
会被拌到鞋带鞋攀什么的上面,那就输定了!如果谁能拿出一团淡黄色半透明的“候”皮筋,那她就是大家的神啦!伴着跳,口里还会唱“小皮球,香蕉梨,马里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如果没有跳坏,可以一直叨叨到一百多,那是最好的心算练习了。

那些年,我们玩过什么?

“钩杠”
   男生在秋天会捡那金黄的杨树落叶,把叶柄留下,搁在鞋里沤着,讴到黄亮的叶柄变成黑褐色,只剩下纤维的时候,就异常结实,称为“老根儿”。大家拿出老根来互相套住,用力拉,谁的断了就输了。这就是“钩杠”。好的老根大家都会用种种好东西去换。
    

   还有再早时候玩的“丢手绢”“老鹰抓小鸡”“找朋友”“一网不捞鱼”“要风要玉要雷锤”等等都是无需什么东西,大家一起玩的游戏,虽然那时的条件很简陋,但是童年就在这不花钱,自己动手之后的快乐享受、大家的嘻嘻哈哈中度过了。。。

    当您们看到这篇博时,我已出门,无法及时回复朋友们的留评,请见谅!回来立即补!!

 啊!这个新浪怎么搞的?居然没给我发布,只好我回来自己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