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惠聪作品】月港 驱荷复台的大基地

 翁墨宸文学馆 2022-05-31 发布于福建


郑成功不愧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历史功绩在于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种种困难,把荷兰殖民者从台湾赶走,使台湾摆脱了外来侵略者的统治,阻止了西方外来势力对中国的侵略,维护了中国的领土的完整,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永远值得后人纪念。
关键词:郑成功率领的明末大军,为打破清荷联军的围剿,选准天时地利的海澄月港为大基地。月港的优势在于遍地粮仓与通洋裕国,保障明郑大军积蓄军力,生存发展,以万军千船的优势越海驱荷。300多年来,月港海丝文化对台湾与东南亚侨居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一、明末清初明郑余军狭地争半璧

十七世纪中期,中原经历了一个改朝换代的大动荡时期。1644年九月,北方满族首领多尔准衮在北平建立清王朝。接着,清军在明朝叛臣吴三桂引领下大举南下,追杀史可法、黄道周等明朝余军,直到福建。清廷派人到南安诱降明末大将郑芝龙。忠于明室的郑成功一再劝父抗清,郑芝龙受骗降清,却被清军押解到北平关押。清军占领泉州府时,郑成功与友好将士张辉、张进等九十多人乘二艘大帆船驶向金门。不久传来清军占领泉州之南安,杀害了郑母翁氏,郑成功毅然打起“背父向国”大旗,在金门、东山、南澳、中左(厦门)等岛屿,招兵买马,造船造器。其时,一些明朝旧将纷纷慕义来归,如漳浦清将王起凤带兵将数十人到东山投奔郑军。三年后,明郑军队已发展到水师二十镇,陆军七十二镇,战船七十艘。郑成功认为清军多骑兵,不识水性,所以驻军多于沿海岛屿。


看到明郑军队不断壮大,清廷一面以杀害郑芝龙家属为要挟,一面派浙江、福建、广东的清军包围闽南沿海。清廷即命降清的汉军乘郑成功南下勤王之机,于1651年四月派马得功,突袭中左(厦门)。将郑军在岛上武器、粮食等财物抢掠一空(包括当年郑芝龙海贸财产)。据郑成功所述,经查被抢米粟数十万斛,黄金珠宝数百镒,军民百姓家产不可胜计。唯有郑成功夫人与儿子郑经携祖宗祖主牌逃匿外地。后来对大陆虎视耽耽的侵台荷兰军、西班牙军也多次骚扰大陆沿海海澄、同安等地,甚至清军还公然联合荷兰军开荷舰攻打明郑军队,欲置之死地。


面对清军与外敌的围剿,郑成功认为必须寻找并建立一个较大型而且稳固的地方,做为反清复明抗御外患的大基地。他从父辈传留下来讯息和他近年征战中所见所闻,觉得在闽南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附近,有一处海岸线曲折,物产丰富的地面,可以游弋于海岛之间,这个地方叫做海澄。


海澄是漳州府重要县城,不但四季如春,地处平原,是南国重要的粮仓,还是明代形成的海上贸易通道的良港。每年这里出产的粮米、水果远销全国各地,每年沿海的各国商船百舸争流,是海上贸易和课税的最佳地段;而且遇到南国多台风的季节,船只有个避风坞。更令他心仪的是,一千年前中原河南唐兵由陈元光将军在郑国征兵南下建立漳州郡后,在海澄、龙溪、漳浦、云霄等县留下大量将士拓垦定居,族亲遍地。在此大量驻军会得到乡亲的支持和呵护。


公元1649年十月初八,军力增强的郑成功亲率军船从中左攻入海澄。这是1646年十二月,郑成功从南澳首攻海澄,因清军防守严密,只好退回。郑成功第一次到海澄,他望着广袤的海面,点数海上珍珠般的岛礁,确如前辈所书的,海滩弯弯,有如半弯明月,不愧美名月港。尽管漳州府急急派兵阻击,但被击散。明郑军船顺风收了守军薄弱的云霄、漳浦、诏安三县。清军王之纲、王邦俊、赫文兴等闻讯紧急率师赶到漳浦盘陀岭,又被明郑军队打退。清军福建总督十分恼怒,乘郑成功南下勤王,又派兵围攻中左(厦门),洗劫一空(见前述),造成明军将士缺粮。1651年四月初一,郑成功闻讯坐船赶回,到浯屿岛(海澄县)自断其发,发誓杀虏。密探报知,漳总镇王邦俊要带马步兵千名要经磁灶强攻海澄,郑成功预料将要与漳虏一番恶战,所以赶到海澄磁灶,布置兵员防守。他对诸将说:“欲图进取,先从漳泉起手,此番杀他一阵,则漳虏慑服,集兵裕饷,恢复有基矣!”可见他对守好海澄月港,集兵裕饷十分重视,才能拿下漳泉二州。他调戎旗镇埋伏在磁灶山坑南,援剿右镇黄山埋伏坑北,左先锋苏茂援剿左镇林胜埋伏在磁灶社内。令亲丁镇甘辉、前冲镇万礼、右冲镇柯鹏诱敌入进山歼击。四月二十七日,王邦俊果然领兵一路奔来,被苏茂、林胜伏兵打乱,甘辉、万礼、柯鹏率师包抄过去,杀死许多虏兵,虏兵溃散逃回。这一战,大挫敌势,清军中的黄兴、黄梧弃官带兵降郑。郑成功各赏银二百两,拔为副将。


王邦俊两次被打败后,受到清廷审押。清朝伪院派大将清陆军提督杨名臬又率数千马步兵南下,在同安、白礁鸿渐山分三股包围明郑军队。第一股冲上来,郑成功令众将静观,清军以为明军失防,三股冒失冲出,被明郑伏兵冲击,杀死不计其数,清军逃到同安马巷,杨名皋幸免一死。此战传开,令漳浦清军将领陈尧策惶惶不安,即遣人密叩郑成功,愿献城纳降。守将杨世德惊惧自刎,投河自杀。后被救治,编入明军。清漳浦知县范进赍携县印投降。

这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海澄县守将赫文兴看到周边各县俱被明郑军队收复了,心知郑成功是“打围取澄”,杨名皋、陈尧策都犟不过,自己也危在旦夕。于是,密派中军胡安然带着一块玉玦为凭,渡海到郑军军营表示开城纳降。此时正当新春佳节来临,此事无疑给郑成功一份新年大礼。


1652年正月初二,郑成功亲自督师扬帆进入海澄月港。据明杨英的《从征实录》记载当时是冬末少雨季节,月港港内水浅,大船常常难以进港,不料此日海潮涨起数尺,郑军战船护着郑成功坐驾长驱直入,泊于中权关下。海澄父老聚于关下,“惊谓从古未有,真坚冰可渡之符也!”赫文兴率将士诣明军军前献城,郑成功当即奖赏官兵一万多两,将领各有升授,家眷均从优安置。

郑成功如愿取得海澄,为以后收复漳州府,北上江浙打下基础,正如后来康熙皇帝为郑成功平反颁赐“忠臣”时所写的“敢向东南争半壁”!


二、郑成功定出经营海澄六策,加固月港城防,招兵演练,分兵屯垦,造船利器,五行裕饷,通洋铸银。

海澄早在梁大同时是龙溪县辖地,到明嘉靖45年建县。由于其在东南沿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后本地与海外经济交流日益密切,成为闽南一大商埠。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几科无冬,年平均气温21.4度,年降水量1400多毫米,农业特别发达,是我国南方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素有粮仓美称。还有甘蔗、茶叶、花生及水果四百多种,又被誉为水果之乡。历史上海澄有大批商贾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经商,在海外置有产业。


郑成功不费一兵一弹,收复了海澄这座地域广阔的临海平原县城,踌躇满志,将士的士气大振。一天,他带领诸将来到海边一座古迹晏海楼(乡人称八卦楼),眺望大海。只见福建大江九龙江出海口百舸缀满海面,海上依稀传来断续渔歌。再远处,阳光下浮出海面的座座大大小小的岛礁,在碧波白浪间闪闪烁烁,如同明珠一般。将士们一个个指点,那是浯屿岛,那是海门岛!那是中左(厦门)!郑成功脱口诵了几句:
神州鼎沸横胡虏,禽兽衣冠痛伪朝。
十万健儿天讨至,雄心激似大江潮!

从此,郑成功和他的谋士们,开始对海澄进行有效的开发建设。


(一)首先是增筑城池,加固防守。命冯澄世负责督工。
据明末文人阮旻锡《海上见闻录》所书:原海澄有五都土城,各自独立,郑军重新设计,联而为一,皆用灰石砌成。城高二丈余,并筑有短墙,安装大小铳炮三千余号。周围环以港水,巨浸茫茫,可外通舟楫,内积米谷军器,以为长守之计。


(二)设招贤馆,募兵站,招兵演练。
由于当年战乱纷纷,清军抢掠,海上外敌如倭寇、荷兰、西班牙侵扰,造成从陆上、海上南逃的明朝遗臣,难民大都要经福建、广东出洋,所以泉州南安、同安、中左(厦门)、漳浦、云霄、诏安、东山、龙溪、海澄遍处难民,郑成功在驻军辖地许多路段设立募兵站、招贤馆,如今海澄乡间还留传不少少林武夫比武参军的故事。许多难民生活无以为继,纷纷报名参军。东南沿海许多识水性的渔家也纷纷入伍当舵手。除了男子参军,还建立女兵队,为军中做军装、缝补之功。更有明军在历次与外敌交战中俘获的黑人,都是不满荷、西抓兵的受苦人,眼下无力返乡,就参加明军。这些黑人士兵在后来收复台湾海战中都十分勇猛。

募兵之后,郑成功十分重视演练,他与军中名将都亲自教习新兵用刀、射箭,集体梅花操,还请来莆田失散的少林寺名师教习拳艺,特别是藤牌战术;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藤牌护身,蔽护两人,一兵砍马,一兵砍人,大刀重而锐利,一刀可斩马为两段。据称藤牌军一人俱吃双粮。后来据清史记载,郑氏藤牌军归清后在东北抗击俄军战斗中立过战功。还有教习战被滚进术。军人身裹厚约二寸的棉麻合织大被,作战时翻滚前进,可遮对方的射箭,滚到阵前,砍断马足,再砍跌下的骑兵。据传还从大嶝岛请来摔脚巾的女师来军中教习,用缠脚布抛开,可将马上的敌人缠身拉下马,十分精准。


经过一段时日的招兵,明郑军队中的镇营又扩设五营:英兵营、游兵营、奇兵营、殿兵营。

在海澄驻军期间,出现了许多名士骁将,在抗清驱荷复台时屦立战功。

①甘辉:海澄县东园村人,1625年生,为人刚直,骁勇善战。他跟随郑成功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曾救过郑成功,被永历帝诏封为崇安伯。1655年在明郑大军北伐时,在南京牺牲。郑成功恸哭不已,在建忠臣庙时奉为首祀。现在台南市郑成功祠将甘辉、万礼塑身伴于成功左右。
②万礼:原名张耍,平和县人,生于1612年,因双亲早亡,被诏安张子可收为养子。明末张耍参加天地会,奉总姓万。后参加明郑军队,大败清将固山金砺,参加收复漳州府,被封为后提督,建安伯。1655年北伐时,在南京牺牲。在台南,郑成功塑其身奉祀身右。
③陈泽:海澄下寮村人,1617生,1646年聚众友参加郑军。任过右先锋营副将,参与打败清朝“常胜将军”陈锦、固山。1661年,陈泽参加大军驱荷复台,晋升先锋镇。之后,协助郑成功及其子孙治理台湾。
④陈永华,漳州龙溪人,1634年生,20岁参加郑军,“好读书,有奇谋”,为郑成功器重,任咨议参军。他参加驱荷复台,后以海澄寓军于农经验,在台湾各地课耕种,税丁庸,建学校,兴贸易。后护佐郑经西征,经营海澄。1680年逝世后,先葬台湾。
⑤沈光文:浙江鄞县人,明朝任官,清兵南下后,逃至漳州,在海澄投入郑军,为郑成功参谋。后随军复台,从事教化,将中原文化传入台湾,尤其办学校,开书院。


(三)分兵屯垦,力保军民丰衣足食。
郑成功作为一名万军统帅,面对的是每天消耗的几十万斤的粮食!他想起当年父亲初创时,曾在泉州、漳州一带招募难民到台湾,雇请老农,购买耕牛和种子,到台湾去开荒种植,效益良好,使台湾的荒野不荒,难民们也有饭吃。郑成功除了派人四出征粮、买粮,还要让休战时将士成为生产者。看到海澄、龙溪、云霄、诏安、漳浦这么大的土地,他和将领一起将驻军地附近的土地开荒种植,许多将士原来也多来自农村,都是种植好手。

由于郑成功的寓兵于农政策取得成功,郑军的衣食比较充足。除了运往各岛屿驻军地外,还有储备,数量惊人。据清史记载,在明郑大军离开大陆东渡海峡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后,清军乘虚而入,策动黄梧献海澄城投清,从海澄搜取大量物资交给清庭,仅仅弹药有20多万斤,粮草达20年的储备。由此可见,郑成功在海澄创建“军民农工”一起上的政策,才有如此惊人的储粮数量。


(四)为了应对清军与外夷的合围,郑成功在驻军地各县海边遍布大量造船厂和铁工坊,仅海澄的月港、海门、山后、玉枕、下寮、浯屿、斗美就都设有造船厂,至今港口的豆巷、英埭附近还有现存造船厂。当时为适应海上运输大炮、粮草兵员作战之需,大船竞达长200多米,宽40米,风帆达六帆、八帆,如果没有高超的造船技术,是不可能抵御海上台风和敌舰炮火的袭击。铁工坊更不用说,刀枪剑箭产地几乎遍入各村社、港埠,制造的土炮现在还被收藏在厦门、泉州、漳州等地博物馆,海澄港尾的太武山炮座还有郑军和缴获外夷洋炮的炮座、炮弹。


(五)郑成功继承先辈海上贸易的传统,开设五行商务,裕饷兴军。
在明清的许多文字记载中,常出现列强在公海上借商贸为名,抢掠海船的记录,但没有发现明郑驻军东南沿海时出现此种传言。郑成功自小晓读中华忠孝仁义书籍,曾书写条幅“礼乐衣冠第,文昌孔孟家”自勉,他对国对家对人均忠义为本,所以为了数十万大军的开销,均以文明经营为宗旨。当他取得海澄时,带领将领奔走各地观察海商往来的商埠,觉得海澄沿海每日往来各国的商船很多,而本地有许多人乘着海路到东南各国经商也有大量收益。他看到从角美的鸿渐到港尾的美山、港尾等地,建有许多西洋模式的“番仔厝”,经济比较富裕。他觉得应该借用海商经验,运用本地海上资源加快裕饷兴军。所以,他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条件下,派人在浙江、中左、漳州设立“仁、义、礼、智、信”、“金木水火土”等十大商行,与东西两洋外商进行贸易。为了不使国人资产流失,有史记载,郑成功几次派弟弟到日本,取回其父留在日本的财产充作军费。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前身。当年这些举措,为明郑大军的壮大及驱荷复台的庞大费用作出重要的助力。


(六)为扩大通洋渠道,铸造“漳州军饷银币、钱币”。
海澄是一个海岸线曲折、岛礁遍布的海边县城,远望东南,天海茫茫,海路通往南海各国,毫无阻隔。除了老天养了一大池吃不完的鱼虾让海边的人衣食无忧,还可以舟楫通往各国,互易异货,从中取得价差,赚得盆满钵满。因此本地人对一些通洋回来的人,会以一种羡慕的眼光来称他们为“好孔(有钱)的番客”。

在漳泉一带,十六世纪就出现以海澄人颜思齐、李旦和泉州人郑芝龙为代表的海上弄潮儿组成庞大的商贸船队,威震东南亚与欧美诸国。郑成功出生于一个社会极其动荡的年代,每天眼看被清军南下逃难的难民和外夷倭寇抢掠烧杀乡村的灾民,打破了他“学问救国”的初梦,曾向明朝偏安皇帝提出“通洋裕国”的“条陈”。明皇殡天后,他以“海外孤忠”成为一军之主,不得不学习前人,向大海征集财源,可以向大海展示闽南人的雄威。


郑成功与谋士们提出在近海进行海道征收商船税金的模式,给常来常往的商船发出“通行牌照”,按货物数量、金额合理收取一定的税费。对一些外强恃强威胁海上贸易的,给予停止通行,对于发生抢劫行为的海匪,派兵于去惩处,维护中国内海的尊严。

同时,在与外商贸易中,发现了各国来往货币以银元为大宗,纸质钱票不受信任。郑成功在中左(后改为思明放州)、漳州驻军期间曾令部属聘工匠铸造银元钱币。著名的有“漳州军饷”,当中的花押许久没有人破解,后来郭沫若先生提出:花押草书三字为“朱成功”。当年明皇赐郑成功同姓,人称“国姓爷”。还有一些永历钱币,目前保存在厦大博物馆和漳州一些收藏人的家中。


三、海澄提供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对明郑大军驱荷复台作出重大贡献。

十七世纪初,欧洲帝国荷兰以其先进的海运技术,在各地称王称霸,它于1624年乘我明朝军队换防之机,占领了中国宝岛台湾。荷军不但残酷残害台湾百姓,更将台湾大量矿产运回荷国。


郑成功经常看到从台湾逃到闽南的台胞惨不忍睹的景况,又听说台胞郭怀一(祖籍漳州府海澄)聚众起义抗荷,被屠杀二千多人,郭怀一被“车裂”。郑成功拍案而起:“荷兰人将我民视为砧上之肉,吾闻之怒不可遏!”郑成功发出檄文:“台湾者,中国之故土也!他义正严明向世界宣告: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此间正遇台湾通事何斌(云霄县人)逃出台湾,向郑成功献出荷军在台的布军图。郑成功立即召集众兵镇,留一部分兵力在海澄,亲率二万五千名将士乘坐二百多艘战船渡海驱荷。经过一年多鏖战,终于迫使荷军总督揆一写下投降书。被外夷占领38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中国怀抱。


郑成功和他的将领、谋士,在收复台湾后,着力建设台湾,为台湾同胞造福。他从漳州漳浦、海澄、龙溪购买大批耕牛,送给台胞(包括高山同胞)高山族长带族人“荷浆塞道”,感谢郑成功。至今台湾还留有一座纪念此事的“水牛庙”。他的谋士陈永华从漳州海澄的孔庙、天妃庙(祀妈祖)、大道公庙等处引来图来,在台南、高雄等地建起孔庙、妈祖庙、大道公等,塑来金身,为台湾同胞和明郑大军祈保平安。曾经随明郑大军渡台的石码、海澄民间锦歌艺人,也在台湾传承锦歌。后来,由锦歌发展成台湾歌仔戏的戏班,1928年回海澄拜祖。中原文化经由闽南,传承到台湾,筑造了一座座亲谊的桥梁。还有许多海澄与台湾关联的故事,本文不再赘述。

台湾著名爱国者、工党主席郑昭明多年呼吁两岸早日和平统一,他出示的族谱表示,他的先祖就是跟着郑成功大军从海澄宝里村经月港下船到台湾的。在他的倡议下,现在美丽乡村宝里村公园的广场上,矗立一座高大的郑成功像,引来许多旅游者参观。


总之,月港这方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日益显示出诱人的魅力,成为东南沿海一颗绚丽的明珠。

闽风采



郑亚水,笔名梧闽,自号"山石码'',毕业于漳州农机校和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

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一一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

作品《<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