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新疆危险!李鸿章认为新疆未被开化,被侵占不要紧,提议暂时放弃。左宗棠怒斥:“166万领土,你就放弃了?” 新疆自1864年开始,已被阿古柏建立的“洪福汗国”占领了十年之久。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不断地让人给他运送军火,和清政府为敌,意图割裂大清领土。 不仅如此,沙皇也派人出使“洪福汗国”,承认阿古柏建立的国家。双方甚至抛开清政府,私自签订了双边条约,还有些小国家也均表示承认“洪福汗国”。 这让阿古柏感觉良好,自认为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和认可,有了对抗清政府的资本。他坐阵巴里坤,拥兵4万,意图与清政府为敌。 时任川陕总督的左宗棠,对这一切了然于心。 1875年,光绪帝继位。左宗棠觉得,是时候收拾一下阿古柏乱党,收复新疆了。 于是他风尘仆仆赶来京城,将自己收复新疆的计划上交慈禧太后。 对于新疆问题,当时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给慈禧提出七条建议,其中一条说,放弃新疆,加强海防,并说“化外之地,弃之不可惜”。 李鸿章之所以这么建议,是因为当时大清财力困乏,养水师的钱都不够,哪还有钱去收复新疆,打仗可是要花大钱的。 他作为北洋水师的一把手,肯定优先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他表态,海防大于塞防,先暂时放弃新疆。反正中国土地大,让这帮人慢慢蚕食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左宗棠一生光明磊落,做事向来都是从国家大义出发。 更何况此时的他,已经63岁,如果不是家国之心支撑,他何苦在这个年纪,还折腾这件事呢? 听完李鸿章的“放弃新疆言论”,脾气暴躁的左宗棠当场对着李鸿章怒吼道:“166万的领土?你说算了就算了?你李鸿章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两人顿时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如果清政府采纳了李鸿章的建议,新疆,从此就不再属于清政府了。然而,在关键时刻,历史总会被那些伟人扭转,左宗棠便是其中之一。 慈禧太后,估计是担心后人骂自己,同意了左宗棠的观点,但就是拿不出军费。 后来,在左宗棠一次又一次的请求下,慈禧勉强同意,让他经由胡雪岩之手,以国家海关收入做抵押,向英国汇丰银行借白银500万两,用于收复新疆。 而左宗棠在实际的贷款中,前后6次向英国银行,贷款本息合计1870万两白银。这也怨不得左宗棠,打仗确实花钱多。 据说这笔贷款的利息很高,最高有18%。堂堂一个国家,打仗的花销,竟然是向外国银行借的高利贷,清朝的腐败、无能可见一斑。 就这样,左宗棠带着借贷的军饷,召集了6万精兵,一路西行,前往收复新疆。 左宗棠领军从哈密到达阿古柏驻地,正面迎击阿古柏。看上去威风凛凛的“洪福汗国”不经打,两军第一次交锋,阿古柏的4万人马便败下阵来。 无法面对失败痛苦的阿古柏服毒自尽,左宗棠顺利收复新疆大片土地。然而,伊犁仍然掌握在沙俄手中。 一向嫉恶如仇的左宗棠,坚持主张国土完整,他在1880年,再次带兵收复伊犁。当时,他已经是69岁高龄的老人了,为了表示收复伊犁的决心,他背着棺木一路西征。 俗话说“穷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左宗棠的举动,大大激发了清军的勇气。 一个69岁的老人都敢为国家拼命,敢带着棺材上阵杀敌,年轻人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因此,左宗棠的将士个个勇敢激进,有不收复新疆誓死不归的架势。 而沙俄看到这样一群不怕死的清兵,终于开始害怕了。 那时沙俄刚刚经历第十次俄土战争,损失惨重,实力大打折扣。若要硬拼,双方损兵折将不说,赢的机率也不大。 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走上谈判桌。 经过几轮谈判,最终,沙俄归还了伊犁大部分的土地,加上之前收复的新疆其他部分的土地,合计16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我国领土的六分之一面积。 正是有了左宗棠的倔强,才没让新疆从中国的版图上消失。 左宗棠前后在新疆共待了5年,他指挥军民植树造林,开垦荒地、发展蚕桑业,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左宗棠可以说是收复、建设新疆的第一人,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繁华的新疆,也不会有如今美丽的大西北,更不会有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梁启超盛赞左宗棠是中国500年来第一伟人,站在当时,左宗棠担得起这份荣誉,为左宗棠点赞! 作者:夕照 编辑:洛子帅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人物##战争# ![]() |
|